包兆龍包玉剛中國留學生獎學金

包兆龍包玉剛中國留學生獎學金(簡稱包氏獎學金),系已故著名香港愛國人士、香港環球航運集團監理會主席包玉剛先生,生前為支持祖國四化建設,造就中華一代英才,振興中華大業而出資創建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包兆龍包玉剛中國留學生獎學金
  • 簡稱包氏獎學金
  • 創辦人包玉剛
  • 創辦時間:1983年1月
由來,作用,形式,經費使用情況,審批,評價,

由來

1983年1月,包玉剛先生捐贈100萬美元基金,以他父親的名字命名,設立了“包兆龍中國留學生獎學金”。同年成立了“包兆龍中國留學生獎學金管理委員會”,由當時國家計委副主任、中國船舶總公司董事長柴樹藩先生任管理委員會主任,具體選派工作則由我國原教育部負責。
1985年10月,包玉剛先生訪問了浙江大學,決定再捐贈100萬美元基金,獎學金改稱“包兆龍包玉剛中國留學生獎學金”,並移交浙江大學管理。在“包兆龍包玉剛中國留學生獎學金管理委員會”下成立以浙江大學校長為理事長的“包氏基金理事會”,負責出國留學人員的遴選和管理工作。獎學金主要用於浙江大學和浙江省高校。

作用

包氏獎學金理事會成立以來,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形成從選拔、派出到管理的一整套較為規範化的程式,使包氏獎學金的管理工作日臻完善。包氏獎學金堅持“公開報名、公平競爭、堅持標準、擇優選拔、按需派遣”二十字方針,堅持選派人員要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對人才的需求,並納入公派渠道。到2002年底,包氏獎學金已選派獎學金獲得者326名(含原教育部派出的21人),分赴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法國、比利時、挪威、瑞士、荷蘭、瑞典、丹麥等國家攻讀博士學位或進修,或訪問。包氏獎學金人員進入了世界各地的著名學府、實驗室和大型企業,如美國的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英國的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日本的東京大學;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瑞士的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以及美國勞倫斯里佛莫爾國家實驗室,阿貢實驗室,IBM技術中心,德國西門子公司等。
截止2002年底,由包氏獎學金派出的留學人員已有219人回國。他們回國後,在不同的崗位發揮了骨幹作用,做出了顯著的成績。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成為新的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獲得了多項國家、省部級的科技獎勵;許多人晉升為教授、博士生導師,有的還擔任了一定的領導職務。其中最突出的是1986年由包氏基金會選派的首批出國人員中的浙江大學的潘雲鶴,現在已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候補中央委員,浙江大學校長,包氏基金會理事長;浙江大學四校合併前的浙江醫科大學副校長余海、浙江農業大學副校長黃祖輝,現任浙江工業大學副校長肖瑞峰、浙江財經學院副院長王俊豪、浙江工程學院副院長戴文戰,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金牛獎獲得者彭群生、葉志鎮等都是包氏獎學金的優秀回國人員。浙江大學現有20個學院的院級領導幹部中,也有26位是包氏獎學金獲得者。列入我省“151人才工程”名單的優秀教師中,更包含了為數可觀的包氏基金歸國學者。

形式

包氏獎學金是利用包氏獎學金基金的利息來支付的。包氏獎學金的基金分別存放在香港中國銀行及購買國外債券,每年於規定的日期可以回收定期利息。到2001年底,包氏獎學金已為出國留學人員支付獎學金243萬美元,用於出國留學人員的生活費、學費、醫療保險及國際旅費等。

經費使用情況

根據目前包氏獎學金經費使用情況,基金會每年約能在全省高校範圍內選拔20-30名教師出國訪問。派出類型主要分高訪、普訪、國際會議三種,不排除少量攻讀學位者。包氏獎學金不光資助國際旅費、生活費,還提供學費、Bench費和醫療保險費等。包氏獎學金在經費上的支持強度屬上等水平,它提供的生活費比一般國家公派人員有相應比例的提高。為了鼓勵包氏回國人員再創佳績,《包氏獎學金回國人員科技成果獎勵辦法(草案)》還規定,凡包氏獎學金獲得者在其回國10年內,獲得國家發明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技進步獎或省級、部級一、二等獎的個人及集體獲獎項目的主要參加者,或在SCI、ISTP、ISR統計範圍的雜誌發表論文達10篇者,包氏基金理事會除給予表揚外還提供參加一次國際學術會議的全部費用。

審批

包氏獎學金每年10月11日至15日報名。申請人必須在報名的同時,提供道德品質、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外語成績、業務水平、科研能力(包括論文發表和獲獎情況),以及學科建設需要等多方面詳實的材料。基金理事會在認真審閱報名材料的同時,進行討論和研究,最後進行無記名投票,根據超過到會人數2/3的原則確定當年出國預備人員,並上報包氏基金管理委員會及國家教育部。
由於包氏獎學金選拔公正,管理規範,從設立以來一直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關懷和支持,也在國內外建立了良好的聲譽,已經成為浙江大學和浙江省進行對外合作交流的重要支持力量。

評價

包氏獎學金是我國第一筆由香港著名實業家在國內捐資設立用於資助教師研究生出國留學、且數額較大的專項基金,當時還是在鄧小平先生的直接關懷下創建的。正是包玉剛先生的這一遠見卓識,開啟了我國高校面向國際合作交流的大門,也影響了一大批港澳台胞和海外僑胞開始將目光投向國內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捐資助學的熱潮。2003年是包氏獎學金創建20周年,包氏基金理事會將組織舉行隆重的慶典活動,屆時我們將邀請包先生的家屬、包氏獎學金管理委員會成員、包氏獎學金回國人員、以及為包氏獎學金工作做出貢獻的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參加,並為進一步做好包氏獎學金工作聽取廣泛意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