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手跳

勾手跳,又稱路茲跳,是花樣滑冰運動六種跳躍中的一種,技術難度僅次於同周數的阿克塞爾跳。奧地利選手Alois Lutz在1913年首次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勾手跳
  • 外文名:Lutz Jump
  • 別名:路茲跳
  • 所屬運動花樣滑冰
  • 縮寫:LZ
  • 首次完成者:Alois Lutz(奧地利)
  • 難度排行:第二
簡介,技術要點,標準技術,動作變種,常見錯誤,動作歷史,

簡介

勾手跳又稱路茲跳(Lutz Jump),是花樣滑冰運動六種跳躍中的一種,技術難度僅次於同周數的阿克塞爾跳。它由奧地利選手Alois Lutz在1913年首次完成,因而得名。
在國際滑聯評分體系中,勾手跳縮寫為“Lz”,相應跳躍縮寫為1Lz(勾手一周跳)、2Lz(勾手兩周跳)、3Lz(勾手三周跳),依此類推。

技術要點

標準技術

以空中逆時針旋轉的選手為例,勾手跳的流程可以概括為:先以左後外刃向後長距離助滑,劃出大弧線接近冰場角落,起跳前瞬間右臂後擺、右足點冰輔助騰空,完成空中旋轉後以右後外刃落冰向後滑出。
勾手跳動作分解圖示勾手跳動作分解圖示

動作變種

勾手跳既可作為單跳,又可作為連跳的第一跳或連續跳的某一跳。除去上述標準流程,以步法進入的勾手跳也很常見。例如,選手在一個莫霍克步(mohawk)或一個轉三(3 turn)後接一步換為左後外刃,立刻起跳。這種情況下勾手跳通常是直線滑行進入、在冰場中心完成,而不是大弧線進入、在冰場角落完成。

常見錯誤

勾手跳與後內點冰跳比較相似,初學者容易混淆。這二者的關鍵區別就在於起跳用刃:勾手跳以後外刃起跳,後內點冰跳則是以後內刃起跳。由於勾手跳的空中旋轉方向與起跳刃相反,基本功不紮實的選手容易在起跳前瞬間從後外刃換成後內刃,從而真正完成的跳躍是後內點冰跳而不是勾手跳。這種“欺騙性”的勾手跳被稱作“Flutz”。另一種常見的勾手跳技術缺陷是抬足過高(hammer toe),即點冰腿後擺過高(有時過臀)。這會令空中轉體更加輕鬆,但會犧牲跳躍的高度和控制。

動作歷史

花樣滑冰運動早期,一些選手將勾手跳“反向起跳”的特質推到了極致——採用與其它跳躍相反的旋轉方向。挪威女選手Sonja Henie就是一個例子:她其它跳躍都是逆時針旋轉,勾手跳卻是順時針。不過,這種做法在跳躍空中轉體周數增加後便消失了。
現代花樣滑冰運動中,勾手跳經常以兩周或三周的形式出現。加拿大選手Donald Jackson在1962年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中首次成功完成了勾手三周跳,瑞士選手Denise Biellmann則在1978年成為首位在比賽中成功完成勾手三周跳的女選手。俄羅斯名將普魯申科曾經在01年俄羅斯站COR挑戰過4Lz,成為第一個挑戰該動作的選手,但並未成功。李俠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運動會花樣滑冰比賽中曾成功完成4Lz。
美國選手Brandon Mroz在2011年的大獎賽日本站上完成4Lz,是世界首位在國際大賽上完成4Lz的運動員。
2015年中國杯花樣滑冰大獎賽,中國選手金博洋在他的成人組首秀上,在短節目中完成4Lz-3T,成為世界上首位在國際大賽上完成4Lz+3T連跳的男選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