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導(簡·奧斯汀著長篇小說)

勸導(簡·奧斯汀著長篇小說)

《勸導》是英國作家簡·奧斯汀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818年。《勸導》講述了一對青年男女歷經磨難、終成正果的曲折愛情故事。

韶光正從安妮的身上消逝,風華正茂的時候,因為接受了他人的“勸導”,她終與意中人溫特沃思上校分道揚鑣。雖青春不在,又備受虛榮的父親和姐姐的冷漠,但她的高貴仁慈卻使她成為親朋中最受歡迎的人。兩人分手八年後再次相遇,上校不能冰釋怨恨,違心追求他人;而安妮也險些接受偽君子堂兄的求婚。在因為家族事務而引發的一系列交往中,上校進一步發現安妮的無私與堅貞無人能比,而安妮也在一次次自我勸導中找回了愛的勇氣。他們發現,重新團聚比第一次相愛更為幸福,於是,經受了考驗的他們不再若即若離,開始盡情地回憶並表白。

該部小說基調嚴肅、語氣沉靜、情感憂鬱,卻仍不乏奧斯汀的大量反諷,深植於人物形象的刻畫以及故事情節的發展之中。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勸導
  • 外文名稱:persuasion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作者:【英】簡·奧斯汀
  • 字數:152000
  • 首版時間:1818年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貴族小姐安妮與年輕海員溫特沃思真心相愛,但她父親嫌男方出身卑微和貧窮,教母也擔心他們婚後的生活困窘,兩人極力反對。謹慎的安妮接受了勸告,忍痛與心上人解除婚約。八年後,在海外戰爭中升高官發大財的溫特沃上校榮歸故里,驚奇地發現姐姐家正好租賃了安妮家的大廈。故人重逢,舊情難忘。慢慢地,溫特沃思上校原諒了當初安妮的無奈選擇,並對成熟、個性而有主見的安妮更加喜愛;安妮本就一直對他念念不忘。兩個年輕人歷盡波折幸福牽手,有情人終成眷屬。

創作背景

簡·奧斯汀生活的年代(1775-1817)正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那時英國處於大動盪、大變革的時期。在國際上,人們目睹了法國革命、拿破崙的興衰,經歷了美國獨立戰爭和1812年的美國對英戰爭、英法戰爭,此外還有西班牙、荷蘭之間的戰爭,其中英法戰爭就持續了20年之久。連年的戰爭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和痛苦。在國內,由於工業革命而激發的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廣大農民民眾國土地被徵用而陷入破產的境地。伴隨著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工人運動也逐漸興起。當時國際、國內的一系列變遷都使奧斯汀強烈地感到貴族地主階級統治基礎的動搖最終將被取代,這對她晚年的人生觀和創作思想產生了重大影響。
英國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大變動,也直接影響到當時的文學思想。到18世紀後期,19世紀初,一些作家逐漸擺脫理性主義的牽絆,開始在他們作品中反映普通民眾的情緒。他們把對於感情、熱情的崇拜和理性主義者對於理智的崇拜對立起來。他們認為感覺、熱情才是發自內心的表現。到19世紀初,浪漫主義思潮應運而生。他們在作品中反映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階層的渴望,也表達了普通民眾對於社會正義和理想的羨慕和追求。
簡·奧斯汀生活的年代是英國文學從理性主義向浪漫主義轉變的時代。奧斯汀本人受英國18世紀的傳統思想的影響很深,因而她的前期作品都反映了18世紀抗期英國的時代精神一理性主義。因為她的作品全是在19世紀出版,所以人們把她的作品瞥為“18世紀精華薈萃的百花園中最後的也是最絢麗的鮮花。”但生活在浪漫主義向理性主義挑戰的時代,奧斯汀不能不受到浪漫主義的衝擊,她對同一時期的浪漫主義作家拜倫,雪萊,濟慈以及瓦爾特·斯各特的著作非常熟悉,也有一定的研究,所以晚期作品《勸導》的創作思想隨之也發生了變化。
此書在1816年8月完稿後不到一年,作者就病逝了。《勸導》於1818年由奧斯汀的弟弟整理出版面世。

人物介紹

安妮
安妮是奧斯汀筆下少有的理想人物,她有“優雅的心靈,溫柔的性格”,在埃利奧塔家族,拉塞爾夫人對三個女兒都喜愛,但最珍愛安妮,因為安妮簡直是個頂可親、頂寶貝的教女、寵兒和朋友。安妮算不上最漂亮的,與溫特沃思的失敗婚約使她飽受痛苦和折磨,因此她過早地失去了青春艷麗,但她知識淵博,“腹有詩書氣自華”,使她具有優雅的氣質,同時,八年的痛苦與煎熬也磨練了她的意志,使她更堅毅豁達,處事果斷。
她五官纖巧,一對黑眼睛總是流露出溫柔的神情,與溫特沃思重逢後她的臉上又重新有了光彩,她還是美麗的、引人注意的,不然在萊姆遇見她父親的準繼承人時,她不會另他青睞的。除此之外,在和本威克中校交談時,由於她神情溫柔迷人,舉止溫文爾雅,很快便產生了效果,她開頭的一番努力得到了充分的報答,和本威克交談愉快。並得到他很高的評價“優雅、可愛、美麗,具有無窮無盡的魅力。”
安妮是奧斯汀作品中少有的一個明智的女主角,她學識淵博,有自己的思想,並敢於說出自己的見解,她認為對別人有幫助的便會提出來,但她對事物沒有偏見,有極大的忍耐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在“萊姆事故”中,路易莎掉下台階不省人事,大家都驚慌失措,只有安妮指揮大家叫醫生,讓大家穩住路易莎,安妮的鎮靜和果斷都征服了溫特沃思。安妮在和別人相處時總是默默觀察別人的心理活動,甚至是一個眼神她都能理解,和溫特沃思的重逢時,溫特沃思對她的鄙夷和憤怒她都清楚地感受得到,並且一一應對了種種麻煩情況。
作為完美女性的代表,安妮一切的美好性格無時無刻地在提醒讀者向她學習:與人相處時,要善解人意,與人為善處理事情時,要有耐心毅力,果斷睿智;在心態上,要豁達開朗,不計得失;與人討論時,要誠懇地提出自己的建議,聽忠言逆耳,聽良百相勸,但也要有選擇的去行動,不能像安妮樣由於“謹慎”就聽從了教母的勸導而放棄了自己的愛人。而安妮一改當時的婚姻觀念,不管財產多少和門第高低作為評判標準,而是注重彼此是否志趣相投和德行的高潔,這對現代人也是很有借鑑作用的。
溫特沃思
男主人公溫特沃思上校是新興海軍階層的典型代表。他出身平民,沒有土地和金錢可以繼承,戰爭卻給他展示才能、實現價值、贏得財富和提升社會地位的機會。他熱情開朗、富有理想、敢於冒險和拼搏,與那些揮霍無度、愚蠢透頂卻又自以為是的沒落貴族公子哥形成鮮明的對比,成為未婚姑娘們爭搶的對象,連安妮都忍不住“為做一個水兵的妻子而感到自豪”。
克羅夫特將軍
克羅夫特將軍是退役老海軍的優秀代表。他參加過很多戰爭,用自己的拼搏贏得了令人尊敬的社會地位和相當的財富。他閱歷豐富、見多識廣,為人熱情誠懇、舉比大方得體。他鐘愛妻子,兩人形影不離。他心地善良,邀請安妮一家隨時大廈看看。
威廉·埃利奧特
凱利奇莊的繼承人威廉·埃利奧特,剛出場時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紳士。在拉塞爾夫人眼裡,他是舉止文雅、富有修養的典範,“包含了一切良好的品質”。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受到貴族們交口稱讚的人,內心卻是忘恩負義、極度自私的偽君子。他生活中唯一的目標便是“發財致富”、他慫恿好友揮霍無度,導致其破產自殺,當朋友的遺蠕陷入貧困時請求他的援手,他卻冷漠地拒絕了。奧斯汀把這種虛偽惡毒的貴族階級刻畫得淋漓盡致,對醜惡的社會現象進行了無情的批判。
查爾斯·馬斯特洛夫
查爾斯·馬斯特洛夫為人謙和、彬彬有禮,可不善言辭、資質平平,整口無所事事。除了與妻子吵架外最大的樂趣就是外出打獵。萊姆事故時,他只知道抱著受傷的妹妹泣不成聲卻又束手無策。這位能力欠缺的貴族,對未來唯一的願望,就是準備繼承莊園,繼續悠閒乏味的生活。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該作中,奧斯汀用了較長的篇幅描述了“謹慎”給女主人公安妮帶來多年的痛苦。她希望年輕人“充滿信心,展望未來,而不要過分憂慮和謹慎”。安妮“年輕的時候,不得不謹小慎微,年長以後才懂得什麼是浪漫——這是畸形的開端所造成的必然後果”。
如果說奧斯汀在《理智與情感》中強調理智應該戰勝情感,認為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才能獲得幸福,那么,在她這最後一部小說中,奧斯汀卻用較長的篇幅描述了“謹慎”給女主人公帶來的多年的痛苦。《勸導》肯定人物性格從謹慎到浪漫的演變,無疑反映了作者本人創作思想的變化。這也是對當時傳統觀念的一種挑戰。

藝術特色

人物形象
奧斯汀在選擇女性以及女性生活作為《勸導》主要題材的同時,也成功地刻劃了積極正面的女性形象。通過對這些女性形象的描敘,她抗議了男性文學對女性的歪曲和貶抑,糾正和顛覆了男尊女卑的模式。比如奧斯汀在形容沃爾待·埃利奧特的妻子時變相地稱讚:“理所當然,他的美貌和地位使他有權利獲得愛情,也正是沾了這兩方面的光,他才娶了一位人品比他優越得多的妻子”。他的大女兒伊莉莎白雖然是有些傲慢、並且對安妮不屑一顧,但是也擁有與男性不相上下的處事能力:“她當了十三年凱林奇大廈的女主人,掌家管事,沉著果斷”。“哪怕是小說的一個配角,奧斯汀也洋溢了讚美之辭:“克羅夫特夫人雖不說既不高也不胖,但她體態豐盈,亭亭玉立,富有活力……她舉止坦然,果斷,不像是個缺乏自信的人,一舉一動都不含糊”。
值得注意的是,在奧斯汀筆下,一直被認為是尊貴紳士的男性反而常常成為了反面角色、受人奚落,比如自命不凡卻又愚蠢無能的沃爾特爵士,以及安妮那品格卑劣的堂哥埃利奧特先生等。在《勸導》里,奧斯汀讓男性和女性在婚姻中處在同等的地位,正如男性喜歡女性的漂亮善良一樣,安妮喜歡溫特沃思不是因為他的男權和金錢(溫特沃思不是天生富貴,而是憑著自己努力一路上升的,他代表著新興的階層)。儘管小說的最後,奧斯汀還是堅持把女主人公按照男權社會的規約,把她嫁了出去,但是她的婚姻已經不再是“灰姑娘模式”,不再依靠男權的施捨,而是具有了婦女解放運動的萌芽。
結構
從作品的結構看,《勸導》迥然不同於奧斯汀的其他小說。通常她總是以平鋪直敘的方法敘述故事:先是男女主人公初次相遇,然後經過若干個大大小小的波折,最終是幸福團圓的結局。其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主要是通過嫻熟的對話來刻畫的。而《勸導》卻是續寫一段中斷了八年的戀情。書中的女主角安妮與男主角溫特沃思早在故事之前就結識和相戀,再次相遇時,他們所遇到的每一事件幾乎都成為倆人舊情復燃的媒介。儘管他們舊情未泯,但彼此心存隔膜,無法進行正常的對話。因此,作者弱化了用對話來刻畫人物的手法轉而較多地採用了描寫心理活動的方法來表現人物性格。於是,一個異樣的表情、一個偶然的動作在人物心裡盪起的層層漣漪隨處可見。看到安妮被小侄子纏身而無法解脫,溫特沃思適時悄悄地‘把孩子抱開了”。覺察到她的疲倦,溫特沃思“用無言的果斷,把安妮扶上車”。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動作引起安妮思緒萬千、心潮洶湧。她通過這些行為來思考和揣度自己在對方心中的位置。她常常處在“異常的痛苦和幸福交加的感情,伴隨著憂慮使她幾度難以控制自己”之中。這樣的心理描寫使安妮感情豐富、善於體察的性格躍然紙上。
情感描寫
安妮和溫特沃思海軍上校對待愛情的態度很謹慎。奧斯汀用細緻入微的筆調刻畫了他倆之間謹小慎微的試探和鼓勵。倒是安妮先明白了溫特沃思的心跡,於是她不再默默地忍受痛苦和自我克制了,她開始主動去追求自己的幸福。這一點正是安妮與奧斯汀其他小說的女主角的不同之處。在白哈特旅館,安妮和哈維爾上校正在爭論是男人還是女人更具有對愛情忠貞的可能性。當時,溫特沃思海軍上校正靜靜地坐在附近的桌旁寫信,他聽到了安妮發自內心的話語,“啪”的一聲輕響,原來溫特沃思海軍上校的鋼筆掉到了地上,這使安妮確信他聽到了一切。同時也使讀者聯想到,原來溫特沃思海軍上校在注意安妮和哈維爾上校。他聽到了,一切都聽到了,他終於明白了安妮內心的真實情感,他無法抑制內心的激動,整個身心興奮得都在顫抖,情不自禁鋼筆從手中滑落。這時安妮也明白了,她從剛才的羞怯中解脫出來,繼續明白地表白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感情。最後,溫特沃思海軍上校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抓起一張紙,傾訴了自己的衷腸。兩顆本來相愛的心終於溝通了。這正是奧斯汀獨具匠心之處,是其妙筆所在。

作品評價

英國作家維吉尼亞·伍爾芙:《勸導》是“她的能力發展到頂峰”時的小說,並且“已經有了某種新的因素、新的特點”。
英國作家賽繆爾·巴特勒:奧斯汀在《勸導》中找到了可被用來替代這類自私和懶散的士紳的價值。

出版信息

中文譯本
1984年,《勸導》,孫致禮、唐慧心譯,江蘇人民出版社、譯林出版社(1990)
1991年,《勸導》,裘因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1997年,《勸導》,丁克南譯,南海出版
2009年,《勸導》,張雪丹譯,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

簡·奧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生於英國漢普郡的史蒂文頓,兄弟姐妹八人。父親在該地擔任了四十多年的教區長。他是個學問淵博的牧師,妻子出身於比較富有的家庭,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因此,奧斯汀雖然沒有進過正規學校,但是家庭的優良條件和讀書環境,給了她自學的條件,培養了她寫作的興趣。她在十三四歲就開始寫東西,顯示了她在語言表達方面的才能。1800年父親退休,全家遷居巴思,住了四年左右,他在該地去世,於是奧斯汀和母親、姐姐又搬到南安普敦,1809年再搬到喬登。1816年初她得了重病,身體日益衰弱,1817年5月被送到溫徹斯特接受治療,可是治療,可是醫治無效,不幸於同年7月18日死在她姐姐的懷抱里。她終生未婚,安葬在溫徹斯特大教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