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劫

勞動劫

職場“過勞”就是“勞動劫”。“五一國際勞動節”本來是一個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的特殊節日。但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企業員工的生存狀態仍在惡化,無論你自覺還是不自覺,更多的時候只能犧牲健康來換取“飯碗”,換來“有尊嚴就業”,換來所謂的“合法權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勞動劫
  • 起源:五一國際勞動節
  • 背景:金融危機
  • 特點:犧牲健康來換取“飯碗”
背景,各方觀點,

背景

職場“過勞”,說到底還是一個勞動者權益的問題。因為休息權得不到保障,所以才會形成“過勞”,長期過勞,就會透支生命,身心處於亞健康,甚至“過勞死”。權益失去屏障,我們都可能成為“炮灰”。我國2006年人才藍皮書指出,七成知識分子處於“過勞死”的邊緣。據估算,每年因“過勞死”去世的人多達60萬。
有人指出:預防“過勞死”,法律是“搶救針”。據悉,目前,我國法定的職業病目錄有10大類115種,過勞死不在其中。“過勞死”在法律上還是一塊空白。新的<工傷保險條例>雖然對工傷界定作了調整,但“過勞死”還是排斥在外。在日本,過勞死已列入工傷範疇。1994年,日本對過勞死開始了法律干預,死者家屬首次通過司法途徑向用人單位索賠。2001年底,勞動省經過慎重研究,又對“過勞死”相關法規提出修改建議。我國對過勞現象及過勞死也必須進行法律干預。
勞動劫

各方觀點

有觀點認為,過勞問題,最根本的,還是社會制度設計不健全所致。目前,大多數人身上壓著教育、醫療和住房三座新大山,山山都逼著人“拚命”掙錢。再加上就業難,養老缺乏保障等,危機感、不安全感多重襲來,過勞和疲倦也就不難理解了。因此,根治過勞問題,最根本的,還是呼籲和期待房改、教改、醫改及一系列社會制度的全面改進,真正實現溫家寶總理所說的,讓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人們也就可以快樂工作,不用過勞了。
需要“勞動節”,遠離“勞動劫”。正是因為勞動者權益得不到有效維護,我們需要有勞動節這樣的特殊日子來提醒與反思——法律和社會制度如何“給力”勞動者維權?“勞動劫”則是直接或間接“搶劫”、“打劫”勞動者權益,給勞動者身心帶來“劫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