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靜相間法

動靜相間法,亦稱動靜結合法,或稱動靜交錯法、化靜為動法。它是指在描寫場面或畫面時,將動態與靜態的描摹交叉結合起來,使畫面豐富多彩,使文章起伏跌宕的寫作方法。運用這種方法,使動態和靜態彼此映襯,相得益彰,能使所狀之物、所繪之景更加生動、逼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動靜相間法
  • 亦稱:動靜結合法
  • 或稱:動靜交錯法、化靜為動法
  • 備註:動態,是指事物運動變化的狀態
簡介,案例,

簡介

動態,是指事物運動變化的狀態。靜態,是指事物靜止時的狀態。動態描寫,便於縱向地揭示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靜態描寫,便於橫向地展示事物各方面的特徵。在文章中,僅有動態而無靜態描寫,會使文章顯得單調;僅有靜態而無動態描寫,會使文章顯得死板。只有動靜相間,或以動寫靜,或以靜寫動,使動與靜對立統一,相輔相成,才能藝術地概括事物的矛盾運動及其發展變化,以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創造出含蓄深遠的藝術境界。

案例

例如,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第一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一文中,冬天的景物本身是沒有生命沒有感情的,是靜態的,然而作者拿它當人來寫。如:“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使靜中顯動,動靜結合。
在運用動靜相間法時,其著眼點應放在動態描寫上。因為萬物都是處在不停的運動中,絕對的靜止是沒有的。反映事物的動態,就能表現出事物的發展和勃勃生機;而表現動態的景物,不僅能反映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而且也最容易引發讀者的美感。因此,在描寫靜態時,作者也要努力做到動靜交錯、化靜為動,或靜中顯動,以增加其動態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