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蓋中華民國臨時中立郵票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清王朝的郵票不能再使用,中華民國自己的新郵票還來不及印製,主持中國郵政的法國人帛黎下令在清蟠龍票和欠資票上加蓋“臨時中立”字樣,票在福州發行後,因遭到社會各界的強烈反對而停用。 隨後,法國人帛黎藉口省費,在已印就“臨時中立”的郵票上直接加上“中華民國”字樣。形成十字加蓋。以上這些加蓋票總計46枚,其中有28 枚未及發行即被停售,因此館藏全套加蓋票成為民國郵票中難得一見的珍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加蓋中華民國臨時中立郵票
  • 外文名:Temporary neutral stamp affixed Republic
  • 時間:1912年
  • 創立者:法國人帛黎
簡介,背景,發展,後續,歷史,大陸時期(1911—1949),台灣時期(1949—2007),珍郵,宮門倒印票,

簡介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清王朝的郵票不能再使用,中華民國自己的新郵票還來不及印製,主持中國郵政的法國人帛黎下令在清蟠龍票和欠資票上加蓋“臨時中立”字樣,票在福州發行後,因遭到社會各界的強烈反對而停用。
隨後,法國人帛黎藉口省費,在已印就“臨時中立”的郵票上直接加上“中華民國”字樣。形成十字加蓋。 以上這些加蓋票總計46枚,其中有28枚未及發行即被停售,因此館藏全套加蓋票成為民國郵票中難得一見的珍品.

背景

1911年10月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由於中華民國的正式郵票來不及印製,就將倫敦版蟠龍無水印郵票加蓋“臨時中立”字樣使用,共加蓋了15種。1912年1月30日僅在福州出售了3分、1元、2元和5元4種面值郵票出售數量有限,其中3分6000枚,1元票、2元票各96枚,5元票280枚。其餘11種均未出售,因加蓋“臨時中立”郵票,加蓋文字含義不清,既未蓋掉“大清郵政”,又未加上“中華民國”字樣,形成了不倫不類的“大清郵政臨時中立”。遭到了社會各界的反對,被停止發行。於是又在橫蓋的“臨時中立”郵票上直行加蓋了“中華民國”四個字,與“臨時中立”成十字形,加蓋字分紅和黑兩種,形成“中華民國臨時中立”字樣。

發展

這種加蓋票,於1912年3月20日分別在漢口、長沙、南京等地郵局出售一部份。“中華民國臨時中立”加蓋票共15種。只發行了8種。還有6種藍欠資和2種棕欠資加蓋的未發行。漢口郵局僅出售了1分、3分、7分、1角6分、5角、1元、2元和5元共8種。南京郵局僅出售了1分、3分、1角6分、1元、2元和5元共6種。長沙郵局僅出售了1分票。這種加蓋“中華民國臨時中立”郵票一出售,又遭到社會各界強烈反對。只得收回此種郵票,由加蓋“中華民國”字樣的郵票取代。這兩種不倫不類的加蓋票,連同未發行的在內,各為23枚,通常把兩種加蓋作為一大套收集,共46枚,存世罕見。是民國初年著名的珍郵。

後續

1995年9月17日北京郵品拍賣會,1套“臨時中立”和“中華民國臨時中立”大全套46枚,底價140萬元(人民幣),以160萬元(人民幣)成交。

歷史

大陸時期(1911—1949) 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專制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原先的大清郵政也改為中華郵政。當時新郵票尚未印刷,因此中華民國最早的郵票是在原先的前清蟠龍郵票上加蓋“臨時中立”或“中華民國臨時中立”字樣。孫中山後對此提出抗議,最終原先加蓋“臨時中立”和“中華民國臨時中立”字樣的郵票停止發售。1912年3月起陸續發行了兩套清代倫敦無水印蟠龍郵票加蓋“中華民國”字樣。

大陸時期(1911—1949)

1913年5月,中華郵政第一次發行普通郵票一套,共19枚。1角以下的為“分”單位面值郵票,圖案為帆船航行;1角5分以上的為“角”單位郵票,圖案為農民割稻,背景為天壇祈年殿;1元以上面值的郵票圖案為北京國子監牌坊。由於這套郵票以為“分”的單位面值郵票較多,又在倫敦華德路公司製版承印,因此又稱“倫敦版帆船票”。
北洋時期,中國發行的郵票多為最早的“帆船、農獲、宮門”圖案。除此之外也發行過分別以孫中山、袁世凱頭像為主要圖案的“光復紀念”和“共和紀念”郵票。袁世凱成立中華帝國後也曾發行過一套名為“開國紀盛”的郵票。
國民政府北伐成功後,中華郵政發行的郵票多以孫中山像及烈士像為主。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在中國扶植了一系列傀儡政權。這些政權或發行自己的郵票,或將之前國民政府所發行的郵票加蓋後重新販售。目前民間可以自由收集觀賞此類郵票。但兩岸均不允許在正式郵展上展出此類郵票。
一張滿洲國發行的郵票
台灣時期(1949—2007)

台灣時期(1949—2007)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國民黨的中華郵政撤退至台灣台北,並一直發行郵票,票銘“中華民國郵票”.
2003年1月1日改制成立由交通部持有100%股權之國營“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前郵政總局之資產、負債由新公司概括承受,其所營業務亦由新公司延續經營。
2007年2月9日由於陳水扁的“去中國化”政策,中華郵政改名為“台灣郵政股份有限公司”,郵票票鉻由“中華民國郵票”改為“台灣”。政黨輪替後於2008年8月起恢復“中華民國郵票”票銘,英文為RepublicofChina(Taiwan)。
珍郵 宮門倒印票

珍郵

宮門倒印票

中華郵政於1915年發行的北京一版帆船郵票中其中以“元”作為主面值的郵票主圖為北京國子監牌坊,通稱“宮門”票。在印2元面值郵票時,因套印紙張倒置,造成圖案中心的宮門印倒。被譽為中華郵政“四珍之首”。
最早發現該票的是漢口郵局匯兌台,經辦人員余逸雲發現有50枚2元面值票印倒,立即送交外籍郵務部長,並要求留下幾張作為紀念。郵務長同意留給余氏2張作為紀念。其餘48枚呈交北京郵政總辦英國人阿靈登。阿靈登將其竊為己有。後流入各地收藏家的宮門倒印票大多是通過各種渠道高價從阿靈登初購得。因世界上僅有50枚,因而極為珍貴。
北京一版帆船加誤蓋“限省新貼用”票
北京一版帆船3分暫作2分倒蓋
北京二版帆船4分暫作3分倒蓋
紐約版孫中山像2元中心倒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