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茱萸湯

加減茱萸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七。具有溫補脾腎之功效。主治婦人髒氣本虛,宿挾風冷,胸膈滿痛,腹脅絞刺,嘔吐噁心,飲食減少,身面虛浮,惡寒戰慄,或泄痢不止,少氣蠃困,及因生產,髒氣暴虛,邪冷內勝,宿疾轉甚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加減茱萸湯
  • 藥品類型:中醫方劑
  • 出處:《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七
  • 功用:溫補脾腎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文獻摘要,

組成

吳萊萸(湯洗七次,炒)一兩半(5g),桔梗(9g)、乾薑(炮)(9g)、炙甘草(6g)、麥門冬(去心)(9g)、半夏(湯洗七次)(9g)、防風(9g)、細辛(6g)、當歸(酒浸妙)、茯苓(9g)、牡丹皮(6g)、桂心(3g)各半兩。

用法用量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食前熱服。

功用

溫補脾腎。

主治

婦人髒氣本虛,宿挾風冷,胸膈滿痛,腹脅絞刺,嘔吐噁心,飲食減少,身面虛浮,惡寒戰慄,或泄痢不止,少氣蠃困,及因生產,髒氣暴虛,邪冷內勝,宿疾轉甚等。

文獻摘要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加減茱萸湯:治婦人髒氣本虛,宿挾風冷,胸膈滿痛,腹脅絞刺,嘔吐噁心,飲食減少,身面虛浮,惡寒戰慄,或泄痢不止,少氣蠃困,及因生產,髒氣暴虛,邪冷內勝,宿疾轉甚。吳萊萸(湯洗七次,炒)一兩半,桔梗、乾薑(炮)、炙甘草、麥門冬(去心)、半夏(湯洗七次)、防風、細辛、當歸(酒浸妙)、茯苓、牡丹皮、桂心各半兩。右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食前熱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