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洛林文化

加洛林文化

公元8世紀,法蘭克國王查理曼把西歐大部分地區統一起來,建立了加洛林王朝

查理曼崇尚羅馬藝術,想在文化上恢復羅馬的傳統,便召集大批學者集中於首都整理古籍,讓藝術家依照羅馬的樣式進行創作,形成了以宮廷為中心的復興古典文化的潮流。史稱加洛林文藝復興

加洛林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主要有書籍插圖和建築。著名的《聖馬太》是查里曼福音書的插圖。阿琛禮拜堂(阿琛王宮)是依照義大利聖維塔爾教堂而建造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加洛林文化
  • 時間:公元8世紀
  • 中心:宮廷
  • 潮流:復興古典文化
歷史沿革,建築風格,造型藝術,美術文化,

歷史沿革

丕平三世 Pippin Ⅲ(714—768年),加洛林王朝第一任國王(751—768),綽號”矮子丕平”。
丕平三世丕平三世
丕平蘇瓦松召開大會,隆重宣布教皇的“決定”,正式篡位稱王,開創了加洛林王朝(751—987年)。
矮子丕平對歷史的影響,首先在於創造了教皇國中世紀羅馬教皇風頭很旺,為影響歐洲政治力量平衡的重要一極,甚至還出現了“卡諾莎雪地求饒”這樣的事件,除了教皇身上的一層神光之外,“教皇國”這個物質基礎更為重要。而且,由於丕平獻土締造了教皇國,此後歷代法國君主都以教皇的世俗庇護人自居(當然,這也有丕平的兒子查理曼的一部分功勞),於是就有了後來的阿維尼翁之囚,也有了後來教皇國以法國為後台,阻擋了義大利統一的步伐。
伴隨著查理·馬特732年在羅亞爾河畔的圖爾戰勝阿拉伯人的勝利,在經過了民族大遷徙的長期混亂之後,出現了西歐新秩序的萌芽。
查理大帝查理大帝
接著,查理大帝(768年—814年在位)又以武力征服了倫巴德巴伐利亞薩克森匈牙利,終於為一個新強國的產生創造了條件,使之得以繼承了古羅馬帝國。儘管查理大帝是通過流血和暴力完成統一大業的,而這點在歷史書上受到了極為不同的評價,但是,他在軍事行動之後所實行的文化建設綱領,卻至今仍能博得一致的讚賞。正像他把基督教強加於被征服的民族那樣,他也為他們制定了一套包括藝術、文學和科學的各個方面在內的文化方案。查理大帝的偉大榜樣是古羅馬帝國,他的目標就是在基督教統一觀念下革新這個思想體系。
但是,至少在日耳曼人的土地上,這種發展尚缺少傳統的基礎,而在萊茵河以東地區,甚至缺少古羅馬時代的重要榜樣。不過,查理大帝設法彌補了這種不足。他把全歐洲各地的藝術家都召集到了他的宮廷。愛爾蘭僧侶把手抄本插圖藝術帶到了中歐。義大利拜占廷的建築師也來到這邊做事,南歐乃至東方的學者則組織了寺院裡的教育工作。
除了有這種大規模的文化引進之外,當地又發展了完全獨立的藝術表現形式,而且,把凱爾特人日耳曼人的藝術成分卓有成效地融合到了一起。不過,這時還不能說就已經有了一種可與其他風格比美的統一的加洛林藝術風格。因為過多的建議,尤其是那些源於古代的建議,在這裡都毫無爭議因而也就沒能消化地吸收採納了,於是,便往往成了沒有創見的複製。但是,加洛林藝術可以說是正處於西方國家一次新發展的開端上,這種發展在經過了幾個世紀的麻木停滯狀態之後,總算藉助於皇帝的促進又重新動起來了。
因此,查理大帝第一次把“復興黃金羅馬”的想法引入了西方文化史。他本人雖然並不是藝術家,但是卻成了藝術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他作為精神上的首創者,作為主持人、委託人和實施人,要求創造出他那個時代的傑作來。
因此,按照他的倡議,制訂了第一部德語語法,從而使他的母語得到廣泛套用並定型下來。他下令讓過去幾個世紀中已逐漸衰落的拉丁語也回歸原來的古典形式。他蒐集了古老的德語英雄史詩,並且最終對延續了幾乎一個世紀之久的聖像之爭作出了裁決。那次聖像之爭所涉及的問題是:聖像崇拜是不是偶像崇拜?是不是倒退回了蠻夷時代?有一段時間,反對聖像的人曾要求禁止任何宗教圖畫,甚至要求銷毀現存的聖像。查理大帝反對這種態度,作出了裁決:聖像崇拜雖然是偶像崇拜,但聖像可以在教堂里作為裝飾,並且有助於祈禱。因而,他開闢了發展基督教造型藝術的道路,而這至少在西羅馬帝國的教會範圍內是長期受到禁令阻礙的。

建築風格

長方形建築在加洛林時期也成了一種有指示方向意義的新發展。從早期基督教的巴西利卡式會堂起,正如聖加爾教堂的平面圖清楚表明的那樣,它由於有了西後殿(羅馬式雙祭壇建築的先驅)而得到了擴展。
另外,正方形的十字交叉處是耳堂與中堂交叉構成的。這個正方形成了劃分中堂的度量單位。另一個正方形位於圓形後殿與耳堂之間,這樣建築物才獲得了典型的十字形。儘管有這種使空間結構條理分明的強烈願望,在細部上卻還是顯露出了某種外形上的不明確性。因此,從德國最古老的洛爾施教堂現在尚存的門廳就可以看出試圖恢復古代風格特點的努力。有凸出半圓柱的雄偉拱門,早在古羅馬的競技場裡就見過了。
加洛林文化
然而,那裡厚重的底層只負荷一個輕巧的樓層,拱廊的結構並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位於樓層牆壁前的半露柱是略顯單薄的愛奧尼亞柱式,由於斜置的連線構件而顯得很不適當,令人想到日耳曼人的桁架建築,而不是古代的石砌建築。要實現查理大帝復興古典藝術的想法,在實踐中因為缺少有活力的建築傳統,畢竟還是受到了明確的限制。
這個時期保存下來的建築只有位於亞琛的王宮小教堂,它以前是一座雄偉宮殿的組成部分。這幢圓形大廳建築的式樣是拉韋納聖維塔爾教堂
可是,如果比較一下這兩幢建築的平面圖,就能看出亞琛王宮小教堂具有與拉韋納不同的獨特性。在北邊,放棄了各小廳之間的彼此交錯,以便有利於清晰而簡潔的空間劃分。聖維塔爾教堂的中央大廳引出的是圓形的通往迴廊的壁龕,而在亞琛則變成了八角形。牆壁結構則顯示出了相同的井然有序的意向。一個由氣勢雄偉的拱廊構成的底層承載著一個樓廂,由一條橫腳線清楚地分開,樓廂上方則又是一個高高的拱廊,其敞開的一面則按照拜占廷的式樣,以兩列重疊的圓柱加以“圍欄”。一個八稜錐形拱頂覆蓋了這個八角形建築,下面的迴廊是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十字交叉拱,樓廂則有筒形的拱頂。整個穹頂技術都是源於古羅馬的式樣。
聖維塔爾教堂以及拜占廷時代類似的羅馬圓形建築相比,亞琛王宮小教堂還有另一個特點:它擁有一個兩層的門廳,兩邊是兩個圓塔。由此,使得這幢建築在方向上朝向聖壇,而三個塔樓構成的群體使得這點在外觀上也十分明顯——這是一種方法,為我們指明了羅馬式建築今後發展的可能性。

造型藝術

雄偉的紀念碑式雕塑是古典藝術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但在加洛林時期卻未能有所創新。當時,除了教會認為塑像可能會成為一種新的偶像崇拜而表現出根深蒂固的猜疑之外,也缺少創作大型雕塑的純技術條件。從義大利引進了古典雕塑,例如狄奧多里克大帝的大型騎馬像,但是,那些據此完成的仿製品卻讓人看得出相當拙劣。那尊出名的查理大帝像則只有24厘米高。據息,馬是後來修整時更換過的,只有查理大帝的形象是出自當時。馬表現出生動活潑的姿態,鬃毛自然鬈曲,而查理大帝卻顯得僵硬,沒有活力,頭髮也按照老框框顯得很呆板。
在加洛林時期,人們對浮雕藝術要比獨立塑像掌握得好。不過,這種浮雕藝術的重要實例均已失傳。這裡包括用金片或鍍金的金屬片製作的聖壇飾物。雕塑工藝品的其他實例有些貴重的、大多用象牙雕刻的福音書封皮。例如,洛爾施福音書的封底就靈活地採用了古典晚期的精美樣式。那塊加工得十分精緻的象牙片,很可能是源於大約公元500年產生的一件拜占廷樣品。立有塑像的拱門建築源於古羅馬時期,刻有正在祝福的基督像的圓形雕飾也同樣。捧護著圓形雕飾的兩個小天使,讓人聯想到古代的神像,它們也常以同樣的方式表現古羅馬皇帝的形象。
加洛林繪畫往往是壁畫或者鑲嵌畫,現在只留有殘片。但是,從當時人們的描述中,不僅能了解到在到處都裝飾著繪畫的教堂里的那些舊約故事和新約故事組畫,而且在雄偉的皇宮裡還有世俗畫。然而,只有手抄本插圖的大量留傳下來的實例,才使我們真正了解了當時的繪畫風格。自從那些古手稿,那些由一頁頁裝訂成的書,在4世紀取代了傳統的書寫捲軸之後,書籍作為知識的載體獲得了至關重要的意義。首先,在修道院裡出現了繕寫所,不僅繕寫聖經作品,而且謄抄修道院圖書館裡收藏的那些古典作家的作品,然後轉送給其他修道院。他們的辛勤工作使查理大帝所倡導的復興古典文化的想法成為可能。
加洛林文化
早在加洛林王朝以前的時期,就已開始對特別珍貴的書籍加以“裝飾”,也就是進行繪畫裝飾了。但是,這種繪畫裝飾一開始僅限於裝飾起首的大寫字母。愛爾蘭僧侶首先創造了這種花紋裝飾風格,而動植物紋飾起源於凱爾特人和日耳曼人,平面紋飾則是受科普特人樣板的影響。
查理大帝把一些愛爾蘭僧侶召集到亞琛,他們在宮廷學校里教當地尚未發展的手抄本插圖藝術。於是,這裡也完成了裝飾畫藝術從抽象紋飾到人物插圖的重大轉變,這是深入研究古典繪畫藝術的必然結果。這種新的風格首先表現在阿達派的手抄本插圖中,阿達派是按照特里爾的聖馬克西敏修道院的一位女施主命名的。這裡新穎的是醒目的人像和古典裝飾形式(科林斯柱式、獅子頭和波紋裝飾等)。在蘭斯大主教的福音書里,呈強烈動態的衣服褶皺表現了生動形象的形體,具有印象派特點的風光背景賦予畫面以立體感。古代晚期寫實的繪畫風格,在加洛林時期手抄本插圖中使得形象闡述救世故事的傳統又一次復興,一直發展到後來在羅馬式藝術中由摹寫演變成基督教超凡脫俗的可閱讀的畫。

美術文化

加洛林王朝時期的美術。王朝的統治者查理大帝的理想是恢復昔日羅馬的繁盛,為此他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創立宮中學院,提倡抄寫書籍,意圖恢復古代文化傳統。於是以宮廷為中心形成復興古典文化的潮流,史稱加洛林文藝復興。其盛期即查理大帝統治時期,影響一直延續到10世紀末。
為了表現帝國的偉大,查理大帝於792~805年建造了亞琛王宮教堂。該教堂在總建築形式上基本保持聖維塔列教堂的特點,但也有所創新。教堂中央部分為一個直徑15米的八角大廳,四周是較矮的直徑為29米的十角形建築。其中央空間由穹窿形的、安放於帶窗的鼓座上的拱所覆蓋。繞道的兩層給人造成三層的幻覺。教堂中的前庭與教堂本身密切地結合在一起,正面入口處建有兩座塔樓。整個外形統一而又整體,具有雄壯的藝術效果。此教堂在當時被認為是建築藝術的奇蹟,並為後來許多建築所效仿。
加洛林時期的教堂、修道院和宮殿內部的裝飾以濕壁畫和鑲嵌畫為主,但保存下來的很少,只有日爾明尼亞·德·普列的教堂中半圓室的一幅鑲嵌畫,繪製手法具有早期基督教藝術的簡略風格。
書籍插圖藝術在加洛林美術中占有重要地位。這些書籍尤以福音書為最流行 。插圖裝飾技法也多種多樣 。活躍於816~835年間的蘭斯畫派,以深褐色墨水畫素描,具有極大的民間審美趣味;圖爾畫派則以精緻和典雅的圖案風格為其特色;受金屬藝術製品的直接影響,里姆斯畫派在聖經封面上鑲嵌鑽石,組成美麗的圖案;查里曼大帝福音書畫派則藉助羅馬的藝術形象,顯示出宮廷派繪畫所具有的寫實技巧。
在工藝美術方面,加洛林王朝時期的金銀飾品十分豐富,如聖餐杯盤、香爐燭台、遺物箱、十字架等,還有鍍金的祭壇或屏飾等物件。尤其是運用多種貴重材料鑲嵌的書籍封面,更顯示了工藝匠師們的高超技藝。
查理大帝死後,加洛林帝國隨之完結。但文藝復興在其後的奧托王朝初期綿延不斷,並被注入新的生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