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帕戈斯鯊魚

加拉帕戈斯鯊魚

加拉帕戈斯鯊魚(學名:Carcharhinus galapagensis):又稱直翅真鯊,體型中等,1.8-2.4米。體呈紡錘狀。吻尖突。有兩枚背鰭,第二枚較小,近尾部和臀鰭相對;胸鰭大,腹鰭小,尾鰭則是歪型(即上葉遠較下葉為大)。眼具瞬膜。牙齒尖銳,齒緣有鋸齒。背鰭2個,無硬棘;鰓孔5個;頜舌接型;吻軟骨3個;眼有瞬褶或瞬膜;椎體具輻射狀鈣化區域,4個不鈣化區域有鈣化輻條侵入;腸的螺旋瓣呈螺旋形或畫卷形;有深灰色的頂部,灰白色的腹部;尾巴有黑邊。

多在暖溫帶的近海活動,有時可上溯游入河流中,但不是在淡水中生活。對人類很少構成威脅。1905年該鯊魚物種在加拉帕戈斯群島附近發現,即以發現地命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加拉帕戈斯鯊魚
  • 拉丁學名:Carcharhinus galapagensis
  • 別稱:直翅真鯊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軟骨魚綱
  • 亞綱板鰓亞綱
  • 真鯊目
  • 真鯊科
  • :真鯊屬
  • :加拉帕戈斯鯊魚
  • 亞種:無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Snodgrass & Heller, 1905
  • 同義學名:Carcharias galapagensis
  • 同義學名:Carcharias obscurus
  • 同義學名:Eulamia obscurus
  • 同義學名:Carcharinus galapagensis
  • 英文名稱:Galapagos Shark
  • 英文名稱:Grey Reef Whaler= 
  • 英文名稱:Mackeral Shark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加拉帕戈斯鯊魚體長平均1.8-2.4米,最大長度3.7米。體大而修長,頭部平扁,向尾部逐漸側扁;尾鰭特別發達者,往往為全長之1/3,尾柄兩側有縱走棱脊。口寬廣、強度弧形彎曲;鼻或口鼻部大致圓形;口角多少有唇溝。鰓裂中型,第四、第五鰓裂在胸鰭基底上方。鰓弧無鰓耙,亦無鰓狀構造。齒箭頭狀,僅有一尖頭,中央齒多直立,側齒多向口角側斜,上頜牙齒有鋸齒,三角型,下頜的牙齒窄。背鰭2枚,第一背鰭大型,狹窄,幾乎是筆直的;第二背鰭與臀鰭小型,且互相對。尾鰭短於全長之1/3,後端下方有缺刻。
整體具棕灰色背面和側面,以及一個白色的腹面,後緣比身體的其餘部分更暗。尾巴有黑邊,長1至4米。

棲息環境

加拉帕戈斯鯊魚首選的棲息地是珊瑚礁周圍岩石清澈的海水底部。生活在溫暖的水域,是生活在開放的海洋中的中上層魚類, 一般生活在水下5-60米,在水平面下280米也可以發現其蹤跡。

生活習性

加拉帕戈斯鯊魚的食物來自海洋,在海底取食,以魷魚和章魚為主。有時也會捕食其他鯊魚 ,並獵食圍繞島嶼活動的海獅和海鬣蜥。好奇心十足的加拉帕戈斯鯊魚還喜歡追隨船隻和潛水者。
加拉帕戈斯鯊魚是真真正正的食子類。作為胎生類鯊魚,小鯊魚通常在“哺乳”期都會呆在淺水區域,以免不小心成為成年鯊魚的獵物和口中餐;一旦離開淺水區後,哪怕碰上的是自己的媽媽,母鯊魚也會象捕捉其它獵物一樣“大義滅親”。
一些鯊魚擁有令人吃驚的記憶力,對曾經享受過美食的區域的記憶尤為深刻。根據刊登在《海洋生物學》雜誌上的研究發現,虎鯊能夠記住此前曾美餐一頓的地方,它們會一次又一次返回這裡尋找機會,哪怕距離數千英里也在所不惜。虎鯊可能利用體內生物鐘,引導自己回到這些令它們大快朵頤的覓食地。類似地,加拉帕戈斯鯊魚也能夠回想起曾經去過的覓食區。所不同的是,它們不會像虎鯊那樣距離覓食區太遠。

分布範圍

儘管加拉帕戈斯鯊魚正如其名,被發現於加拉帕戈斯群島。但實際這個物種也出現於世界各地溫暖的熱帶水域。在這個龐大的活動範圍,加拉帕戈斯鯊魚似乎更傾向於在海洋島嶼周邊活動,如生物獨特的加拉帕戈斯群島和無人居住的哥斯大黎加海域的可可島。
分布於薩摩亞群島、澳大利亞(豪勳爵島)、百慕達、哥倫比亞、庫克群島、厄瓜多(加拉帕戈斯群島)、法屬玻里尼西亞、日本(小笠原諸島)、馬達加斯加、紐西蘭(克馬德克島)、諾福克島、巴拿馬、葡萄牙(亞速爾群島、馬德拉)、聖赫倫那、阿森松島、特里斯坦 - 達庫尼亞群島、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美國(加州、夏威夷島)。
加拉帕戈斯鯊魚分布圖加拉帕戈斯鯊魚分布圖

繁殖方式

加拉帕戈斯鯊魚給胎生,每胎產仔6-16個幼仔。鯊魚幼仔出生時體長測量約70-80厘米,最初這些幼崽留在淺水區,遠離成年的加拉帕戈斯鯊魚,從而避免同類相殘。隨著年齡增長將進入更深的水域,在體長達到1.7-2.3米之間時,臻於成熟。一條鯊魚可以增長約十年,壽命大約24年。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這一物種的生活方式,使其容易受到數量下降而可能無法恢復。主要的威脅來自周圍的島嶼的引進物種和其他誘餌捕魚活動。這種常見的物種的侵略性質,連同占領近岸棲息地,導致的壓力可能會消滅當地物種。被中斷的地理分布和未知級別的移民對這些與世隔絕的種群,也具顯著的風險。還應當指出的是在太平洋不受控制的合法和非法的魚翅獵取,包括加拉帕戈斯群島海洋資源的減退,對該物種的數量影響已經顯著發生。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