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帕戈斯陸鬣蜥

加拉帕戈斯陸鬣蜥

加拉帕戈斯陸鬣蜥(學名:Conolophus subcristatus):體重達13千克,體長1米。下半部呈橘黃色,上半部呈紅褐色,由於低面角(low facial angle)的緣故,使它們的外表看起來格外地愚蠢。陸鬣蜥分布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的6個島嶼上,是在群島上進化而成的特有種。土黃色的皮膚是為了適應沙地和岩石的顏色。主要以仙人掌為食,這與加拉帕戈斯群島比較乾旱的氣候有關,選擇吃仙人掌是因為它們能從中獲取身體所需的水分。依其所棲息的島嶼而有所差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加拉帕戈斯陸鬣蜥
  • 拉丁學名:Conolophus subcristatus
  • 別稱:科隆群島陸鬣蜥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爬行綱
  • 有鱗目
  • 美洲鬣蜥科
  • :陸鬣蜥屬
  • :加拉帕戈斯陸鬣蜥
  • 亞種:無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 :Gray, 1831
  • 英文名稱:Common Land Iguana
  • 英文名稱:Galápagos Land Iguana
  • 英文名稱:Galapagos Land Iguana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棲息於不同島嶼上的加拉帕戈斯陸鬣蜥族群,在型態與體表色彩上有所差異。其屬名“Conolophus”是源自希臘文的“cono”(多刺的)與“loph”(背脊),意指其排列於背上的尖刺。而種小名“subcristatus”則是源自拉丁文中的“sub”(低矮的)與“cristatus”(背脊),意指這種鬣蜥背上的尖刺比起其他種類的鬣蜥更短。
頭短而鈍,背、腿粗壯有力,腳趾長有鋒利的爪子。體色黃色,有白色、黑色、鐵鏽和褐色斑點,有一排棘沿著頸部的中心通過背部。下半部呈橘黃色,上半部呈紅褐色,由於低面角(low facial angle)的緣故,使它們的外表看起來格外地愚蠢。”這種鬣蜥的體重達13千克,體長1米。依其所棲息的島嶼而有所差異。

棲息環境

加拉帕戈斯陸鬣蜥生活在該島嶼的乾旱地區,息地在叢林棲。雌性需要打到土壤疏鬆沙質地,以便在其中產卵,有些雌性甚至使用休眠的火山口周圍的火山灰。由於是變溫動物,加拉帕戈斯陸鬣蜥白天時會停留在火山岩上曬太陽;到了晚上則到洞穴中睡覺,以維持體溫。

生活習性

加拉帕戈斯陸鬣蜥在白天活動。每天上午,它們曬太陽熱身,但正午炎熱時,往往會退回到陰影處,尋找陰涼地以保持自己的體溫。到了晚上,睡在自己挖的洞穴中。該物種為雜食性,主要吃植物和仙人掌。它們會用自己的爪子去除仙人掌上的刺,這些當地特有的加拉帕戈斯群島仙人掌在乾旱季節為其提供充足的水分 。該種與加拉帕戈斯地雀有一種共生的有趣關係,鬣蜥通常從地面挺起自己的身體,讓地雀從它們的身體上啄取出蜱蟲寄生蟲虱子
加拉帕戈斯陸鬣蜥通常為草食性,不過有些個體具有肉食行為,會補充一些昆蟲蜈蚣腐肉。由於淡水在群島上相當地缺乏,因此加拉帕戈斯陸鬣蜥主要是從當地的加拉帕戈斯群島仙人掌獲取水分,而仙人掌的果實、花、莖甚至尖刺,構成了這些鬣蜥80%的食物來源。只有在雨季時,它們才能找到水池,並以一些齒莧屬(Portulaca)植物的花為食。

分布範圍

分布於厄瓜多(加拉帕戈斯群島)
加拉帕戈斯陸鬣蜥分布圖加拉帕戈斯陸鬣蜥分布圖

繁殖方式

雄性領土意識非常強,在保衛領土的打鬥中,會頭部上下擺動並互相咬尾以示威脅。求愛時,雄性積極向雌性靠近,交配後,雌性遷移到合適的地區到沙地築巢,產卵。費爾南迪納島(Fernandina),雌性要長距離爬行長達15公里,到達一個合適的築巢地點。通常挖掘一個深50厘米的洞穴,然後產下20個卵。產卵後會用沙土將卵蓋上,並守衛數天,以防止其他雌性在同一個地方產卵並破壞巢穴。85-110天,幼陸鬣蜥孵化,它們會在一周內會用自己的方式挖掘並走出洞穴。小陸鬣蜥8至15歲之間達到性成熟,不同島嶼上的族群會出現一些差異,而交配期也同樣依島嶼而定。在它們出世的第一年中,是最容易受到捕食和食物短缺的威脅,陸鬣蜥的壽命達50年。
南普拉薩島(South Plaza Island)上,加拉帕戈斯陸鬣蜥與加拉帕戈斯海鬣蜥Amblyrhynchus cristatus)的生活領域發生重疊,而兩種動物因而發生種間雜交,產生一些同時含有兩物種特徵的後代。這些雜交產生的個體長得像是雄性海鬣蜥與雌性陸鬣蜥的合體。雖然親代是來自兩個不同的物種,但仍可存活,只是不具繁殖能力。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根據估計,大約有5000到10000隻加拉帕戈斯陸鬣蜥棲息於群島上。在達爾文來到此地探險時,群島中的聖地牙哥島(Santiago Island)上還有數量相當充裕的加拉巴哥陸鬣蜥。這座島也稱為詹姆斯島(King James Island),達爾文的紀錄如下:“……當我們停留在島上時,我們找不到一個位置,是可以讓我們搭營,而沒有它們的巢穴的。”。不過時至今日,聖地牙哥島上的所有陸鬣蜥族群已經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豬、老鼠、貓與狗。
由人類所帶來,並在此野化的動物,是陸鬣蜥最主要的生存威脅。野狗和野貓會攻擊這些鬣蜥,並破壞它們的巢穴。而且由於數百萬年來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孤立,鬣蜥們並未發展出逃離掠食者的能力。野豬在覓食的過程中,也會破壞鬣蜥巢穴,甚至吃掉產於其中的卵。此種現象普遍發生於塞羅·阿蘇爾火山(Cerro Azul volcano)地區以及伊莎貝拉島上。此外,引進此地的山羊也與鬣蜥在食物及水的來源上發生競爭。山羊的覓食行為連帶也影響了加拉帕戈斯群島鵟Buteo galapagoensis)的生存。
有一個將加拉帕戈斯陸鬣蜥重新引入巴爾特拉島(Baltra Island)的計畫。原來居住在這座島上的陸鬣蜥遭過去駐紮於此的士兵當成射擊標靶來作娛樂,因而在1954年完全滅絕。不過在1930年代,美國報紙發行人威廉·藍道夫·赫斯特曾將這座島上的陸鬣蜥帶到幾百米遠的北西摩島上(而且當時北西摩島還沒有鬣蜥生存,原因不明),這些陸鬣蜥因此成為查爾斯·達爾文研究站(Charles Darwin Research Station)的保留品系,用來重新引入巴爾特拉島和其他區域。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易危(VU)。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