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厚幣

加厚幣

加厚幣,英文名字叫Piedfort或Extra Tick或Double Thick,意思是採取加厚坯餅生產的硬幣。加厚幣由於比同直徑的普通硬幣至少厚2倍以上,所以工藝難度極大,使得工作模非常容易損壞。所以真正面世的加厚幣,一定是藏家的心儀之物。無他,唯難求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加厚幣
  • 外文名:Piedfort
  • 發行單位:中國人民銀行
  • 總經銷:中國金幣總公司
加厚幣,歷史(中國),工藝,收藏價值,加厚銀幣,製造目的,種類,

加厚幣

加厚幣是對Piedfort、Piefort的翻譯。Piefort,是法語的拼寫,對英語國家的收藏家來說,則用Piedfort一詞。Piefort原意指的是用特別厚的幣坯造出的硬幣,最早用於試鑄的樣品。這個名稱主要套用在波西米亞、低地國家和法國,在這些國家加厚幣曾用於流通。法國早在路易七世當政時期(1137-1180)就有這種銀(銅銀合金)的加厚幣出現,而在十四到十七世紀間銀質和金質的的加厚幣就開始較頻繁地出現了。
也有專家認為,鑄造加厚幣從來都不是為了流通,也因此可以將加厚幣的“誕辰”推遲到十三世紀晚期。鑄造加厚幣的目的目前尚未明確,一些可能通過按照重量進入流通,但鑄造加厚幣的原意應該不是作為普通硬幣的幾倍價值。

歷史(中國)

我國自1979年金銀幣初問世的時候起,加厚幣也隨之誕生。1979年和1980年兩年,加厚幣的發行出現了一個小高潮。不僅有加厚的金銀幣,甚至中奧和冬奧還有加厚銅幣,一時間受到海外藏家的熱捧。
然1980年之後,加厚幣突然就無蹤影了,直至中國金幣總公司成立之後。在1988年,生肖1盎司銀龍吹響了新中國加厚幣第二階段的號角。從1988~1999年,隨著生肖1盎司加厚銀幣系列的推出,加厚幣的這種厚重美感又被向前推動了一大步。有了生肖引導,其他品種自然就歡呼雀躍地你方唱罷我登場。1991年是熊貓幣發行十周年紀念,這年出的加厚熊貓金銀幣自然不同“凡貓可比”。這兩枚加厚熊貓幣,分別是金熊貓系列和銀熊貓幣系列中唯一的一枚加厚幣,而目分別是金系列和銀系列中第一枚加字熊貓幣。不僅如此,2盎司熊貓銀幣還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枚2盎司熊貓銀幣。有了光環在身,1991年加厚金銀貓迸發出了它們應有的分量。
到了1992年,古代科技發明貴金屬系列幣便意氣風發地走入我們的視野。這套幣里,大珍之幣數不勝數。暫不表其他,單說第一組的古代科技發明加厚銀幣,就足以讓許許多多的藏家追捧。這套小規格加厚銀幣只鑄了2000套左右,可以想像其珍稀的程度。
然後是1996年觀音菩薩幣和1997年吉慶幣,這兩套幣的加厚價值很少被人注意,所以對藏家也是好事,可以在不經意之中,在自己的藏品集中增加這兩套物美價廉的好幣。
加厚幣第三階段的序幕,是由獲得“世界最佳銀幣”大獎的2盎司敦煌幣拉開的。2盎司敦煌幣上的盛唐菩薩像,法相莊嚴,浮雕高古,令人一望而生敬意。自2盎司敦煌幣而下,同為佛教藝術系列的龍門幣和麥積山幣便緊緊相隨,為世人奉獻傑出之作。當然,三星堆加厚銀幣也非常令人難忘。
加厚幣歷經三個階段,然徐徐回望,我們便發現每個階段的加厚幣都有其歷史特點。第一階段,工藝完美永遠是第一位的,為追求完美甚至不惜工本,設計師、雕刻師、生產者的盡心盡力皆能在幣上清晰體現。第二階段,工藝轉型,雖然設計平均水準較第一階段有所下降,但無論如何,加厚幣總是在設計、雕刻、生產上比一般幣能受到更多體貼入微的照顧。到了第三階段,機器能力日臻先進,再加上石窟藝術本為“圓雕十浮雕”形式的雕刻傑作,將其複製到仍然以雕刻取勝的金銀幣上,師出同源,自然效果奇佳。

工藝

在林林總總的新中國貴金屬幣章中,加厚幣絕對稱得上是一朵奇葩。由於製作難度的關係,所以真正面世的加厚幣數量十分稀少,加厚幣也因此成為了不少藏家夢寐以求的寶物。
在林林總總的新中國貴金屬[1.65%]幣章中,加厚幣絕對稱得上是一朵奇葩。加厚幣,即Piedfort,在國外有時也被稱之為Extra Thick或Double Thick,意思是採取加厚胚餅生產的硬幣。一般來說,加厚幣比同直徑的普通硬幣要厚上50%至200%,所以,加厚幣的製作工藝難度極大,其異乎尋常的厚度正是導致工作模具損壞的元兇之一。而且,由於製作難度的關係,所以真正面世的加厚幣數量十分稀少,也因此成了不少藏家夢寐以求的寶物。

收藏價值

初涉貴金屬錢幣收藏的人,常常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哪一枚是新中國早期最珍稀的錢幣? ”帶著這個問題,筆者來到了建國東路330號中國金幣上海專營店進行了了解。1979年《國際兒童年》加厚金幣可算是新中國小規格貴金屬幣中最珍稀的幣。該金幣重34.34克,直徑27mm,成色為90%,含純金30.906克,由上海造幣廠鑄造。
作為新中國第一款加厚金幣,該幣發行量為500枚。 1976年根據菲律賓政府的提議,第31屆聯合國大會正式決定1979年為“國際兒童年”,目的是促進全世界所有國家大力發展兒童保護、教育和福利事業。為紀念國際兒童年,有玻利維亞、加拿大、中國、衣索比亞、突尼西亞、阿聯等12個國家發行了紀念金幣。其中發行加厚金幣的則只有中國、尼泊爾、泰國等幾個國家。兒童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未來和希望,重視兒童的培養,關心兒童的成長,關係到國家的興旺和發展。我國發行的《國際兒童年》紀念幣,圖案設計活潑生動,寓意深遠。畫面中兩名兒童正精心澆灌一株盛開的花,寓意兒童是人類的未來,有如嬌嫩可愛的花朵,需要人們予以重視、關心和支持。
中國的國際兒童年加厚金幣於1980年3月面世,生產加厚金幣的目的就是有別於其他國家的造型、規格,並有意引發國際金幣界高級藏家關注。該幣面世時售價高達幾千美元,而當時建議標準金幣的指導售價只有幾百美元,標準銀幣售價為一百多美元,可以看出加厚版和標準版的定價差距之大。由於當時量少且需求很高,剛面世就供不應求,再者新中國早期金幣大都出口創匯之用,所以國內很難見到。
新中國對第一套國際題材的紀念貴金屬幣非常重視,有一張老照片:在國際兒童年金銀幣的首發式上,新中國首任駐美大使柴澤民先生和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均盛裝出席,握手言歡。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了該幣的特殊之處。該幣存世量極少,在新中國小規格貴金屬幣中堪稱“幣王”。由於其稀缺性,許多收藏者把目光轉向了同樣年份、面額、圖案、成色、直徑相同的 1/2盎司金幣。由於其特殊的背景,目前1/2盎司金幣的價格也在攀升。

加厚銀幣

在中國金銀幣十大系列一千六百餘品種中,加厚幣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僅屈指可數的幾個品種。而在世界各國發行的金銀紀念幣中,加厚幣也是寥寥無幾。因此,加厚幣歷來被錢幣收藏愛好者所重視。特別是加厚幣的發行,通常都是在錢幣發行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或是有著較為特殊的題材與文化內涵。通常其發行量又都少於同類品種。因此,就更加受到了錢幣收藏愛好者的推崇與青睞。
中國所發行的加厚金銀紀念幣中僅寥寥數個品種,其中應當首推“兒童年?澆花”金銀紀念幣。這套金銀幣中的加厚幣,可以說開了中國金銀紀念幣加厚幣之歷史先河,在中國的貴金屬紀念幣發行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該套金銀紀念幣是應聯合國邀請,為參加國際兒童年紀念幣鑄造活動而特別發行的,由中國著名的錢幣設計大師陳堅精心設計,上海造幣廠鑄造。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恰逢中國第一年發行金銀紀念幣,又是第一次參加國際鑄幣活動。因此,國家相當重視,設計圖稿報國務院審核,並得到了中央領導對設計圖稿修改意見的批示。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陳慕華建議:將原設計圖稿中一個女兒童改為男女兩個兒童。由此使得該套金銀幣蘊含的內容更加豐富,圖案也顯得更加的活躍和飽滿。
“兒童年澆花”金銀幣中的金質加厚幣非常稀有,由於種種歷史上的原因,其存世量不足50枚。大收藏家李國英在德國收藏中國貴金屬[1.65%]幣長達15年,僅僅見過兩枚,可見其珍稀程度。其價格非常之高,在錢幣拍賣會上,已拍出30多萬元的高價。且僅能在拍賣會上偶見其芳容。其已成為中外頂級收藏家的賞玩之物,而非一般收藏愛好者所能奢求的。然而,其中一套銀質加厚幣發行量僅2000枚,經過了近30年的沉澱與消耗。市場流通非常稀少,其價格也不是很貴,若能收入囊中一套,亦不失為千載難逢的機緣。
二是“中國古代科技發明發現”金銀紀念幣(第一組)中的44克銀幣。這套加厚幣在該系列1-5組中是唯一發行的一套加厚幣。它與前述的“兒童年?澆花”金銀幣一樣,都是在發行了普制幣之後,又發行了加厚幣。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純正”的加厚幣。其次,這套幣的發行量不大。據資料顯示為2500套。這在銀幣板塊中已屬稀少品種。但筆者從《瀋陽造幣廠圖志》中查證到,該套幣的總鑄造量實際上僅2068枚。這樣的話,該套幣的投資收藏價值豈不是更高了?
三是第二輪的1盎司生肖紀念銀幣。這組生肖銀幣的重量均為1盎司,但規格卻是32毫米,它們可以說是生肖系列金銀幣中唯一的一組加厚幣。值得一提的是,該組生肖系列銀幣從88年的“龍”年開始,到99年的“兔”年結束。但它們的發行量卻不盡相同,有20000枚、12000枚、9000枚、8100枚、8000枚和6000枚六種,發行量最大的是“龍”年生肖1盎司銀幣,發行量為20000枚;發行量最少的“蛇”生肖1盎司銀幣,發行量僅6000枚。也就是說集成全套充起量不過6000套而已。目前,該輪生肖銀幣的價格僅10000元出頭,也不是太貴。
四是“中國石窟藝術”系列中的2盎司加厚銀幣。在中國浩如煙海的金銀紀念幣中,2盎司規格的銀幣非常之少。截止2013年,“中國石窟藝術”系列金銀幣已發行了三組,分別是敦煌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待雲岡石窟發行之後,相信前面的三組2盎司加厚銀幣的價值將更加的凸顯。

製造目的

關於製造加厚幣的目的,著名錢幣收藏家L.A. Lawrence就英國的加厚幣給出了一個比較有說服力的觀點,他認為,英國的加厚幣是流通幣的模型(或樣品?model這個詞大家看著翻),一個熟練的雕刻師製造兩個沖模,用此製造一個加厚幣,這種看法對加厚幣的厚度提供了很好的解釋。畢竟,這樣的厚度在造幣廠里是沒人會把它和普通硬幣混淆的。
國內能找到的關於加厚幣的定義源自一位收藏家的文章:“官方為凸顯造幣技術之精湛而發行圖案完全相同,厚度及重量增加之錢幣屬之,法國為此項錢幣之發軔者......如以大陸發行過的紀念幣觀之,1997年之前加厚幣僅有4組,且大體上均比正常幣加厚一倍,發行量僅為正常幣的1/6,甚或1/29,故收藏難度實已到一幣難求的景況,其引領風騷之盛況,實不待贅言。”此定義乃針對用於收藏的現代精製加厚幣所下。

種類

國際上的現代加厚幣的種類以法國和法屬最多,有Piefort和Piefort with Essay兩種,發行量都不大,有專家指出一般為104枚,國家機構存檔4枚,100枚面向收藏界,實際上很多法屬是104枚,也有例外,但是均很珍貴的。
很多國家都是上個世紀下半葉開始鑄造加厚幣的,一些國際間的紀念事件,如國際兒童年和漁業會議就是多個國家共同開始發行加厚幣,我國1979年發行國際兒童年紀念金銀幣同時發行加厚金銀幣,同樣的主題還有保加利亞和菲律賓等,而且都是首次發行加厚幣。目前國際上和國內的加厚幣已經完全脫離了原來的樣品或試鑄幣的概念,成為了一種發行相對少,檔次相對高,真正面對一定數量硬幣收藏者的收藏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