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男孩成長記

劍橋男孩成長記

《劍橋男孩成長記》內容簡介:當我們抱怨應試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時,可否想過,我們、作為父母可以為孩子做什麼?孩子學齡前,是否發現孩子與眾不同的天賦,是否保護好了孩子的天賦?孩子的學習熱情與生俱來,我們是否保護好了他這天然的激情?而孩子最終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卻來自於我們從小對他的品格教育。 作者胡萍系國內知名的親職教育專家,她兒子於2012年考上劍橋大學。作者回顧了20年的育兒生活,對兒子的成長做了梳理。其中有作者本人和孩子爸爸正確與錯誤的教育方式;有為了帶著兒子求學,不得不與孩子爸爸分開到異地上學的特殊經歷;有現階段主流教育與非主流教育的對比與思考;有公立學校與國際學校的對比;有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理念的衝突和糾結……孩子的成長不能重來,因此,孩子的教育也是不可重複的經歷。作者沒有炫耀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多么的成功,而是把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得到與失去、付出與回報、焦慮與幸福……真誠分享。

基本介紹

  • 書名:劍橋男孩成長記
  • 出版社: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260頁
  • 開本:16
  • 品牌: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 作者:胡萍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510077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著名親職教育家、兒童性發展研究專家、暢銷書《善解童貞》系列作者胡萍最新力作!
20年教育心得真誠分享——
一位草根媽媽、一個平凡家庭,
在應試教育環境下,如何保護好孩子的天賦,
尋找適合他的成長之路!
為了兒子,她從職業女性到全職媽媽再到親職教育專家的心路歷程!
著名教育家孫雲曉真誠作序推薦
三聯生活周刊》專文關注報導

作者簡介

胡萍
獨立研究人,中國兒童性心理發展與性教育研究先驅,兒童教育專家。著有親子教育暢銷書《愛的誤區》和《善解童貞》系列。

圖書目錄

第一章發現和保護孩子的天賦
第1節每個孩子的生命都有一粒寶石
第2節發現和保護孩子探索世界的能力
探索開關與電燈泡的關係
翠湖公園的花香
鋼琴飄出的紫色
探索行為與安全的平衡
探索受阻的孩子
第3節工作對根兒內在發展的幫助
玩電筒發現空間關係
積木給孩子帶來的內在發展
迷上飛機和四驅車
工作保護了孩子的專注力
工作建構起了孩子的意志力
缺乏工作帶來的後遺症
第4節保護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地球的重量用什麼來稱?”
“現在的猴子為什麼不能夠變成人?”
對“地球毀滅”的思考和論證
第5節發現和保護孩子對文化的激情
對卡通片的喜愛
對地理和天文知識的探索
對文字學習的激情
對毛筆書法入迷
對西洋棋的喜愛
研究數學的熱情
對電腦遊戲的痴迷
學習雲南方言劇
文化敏感期被破壞的孩子
第6節發現和保護孩子對英文的激情
英語胎教
6歲前根兒對英語的熱情
國小階段的英語學習
國中階段的英語學習
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
對根兒學習英語的反思
第7節廚藝給根兒帶來的成長
保護根兒對廚藝的熱情
科學精神的建構
將物質升華為高貴的精神享受
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
社會活動能力的發展
對世界廚藝文化的興趣
廚藝給根兒帶來了夢想
優雅健康的休閒方式
第8節父母不可以功利地對待孩子的興趣
第二章傳統教育模式下對孩子的保護
第1節在語文教學中保護根兒的人格
傳統語文教學對根兒獨立思考精神的破壞
作文教學對根兒價值觀的破壞
理智地應對老師給孩子的評價
第2節數學教學對根兒天賦的破壞
我陪根兒玩數學遊戲
根兒對於數學的探究與發現
七巧板、魔方和九連環
用數學敲開重點中學的大門
獲得國際數學競賽獎項
國內數學學習之殤
如何保護孩子對數學的興趣
第3節傳統教育模式中保護根兒的求知熱情
幫根兒減掉分數的負擔
幫根兒減掉作業負擔
根兒的假期作業
幫助根兒理智應對老師的評價
跳級風波
幫助根兒度過厭學階段
堅持不上補習班
讓考試成為一次普通作業
保護根兒對體育的興趣
第4節根兒遇到的好老師
第5節幸福快樂在人間
讓孩子感受人間的幸福味道
活不下去的孩子
第三章孩子的品質培育
第1節傳統模式中的偽道德教育
孔融讓梨我不讓
道德建構需要遵循兒童心理發展規律
偽道德教育對孩子道德建構的破壞
規則是建構道德的必經之路
第2節傳統道德教育模式中缺失的人文關懷
在“捨己為公”的教育中缺失了對生命的敬畏
在“帶病堅持……”的教育中對生命價值的誤導
在“捨己救人”的教育中讓孩子有勇無謀
過早承擔家庭責任是對孩子發展的掠奪
“道德楷模”給我們帶來的反思
第3節生活細節中對根兒的品質培育
誠實
尊嚴
勇氣
責任
規則
獨立
友情
認真
理性
為他人服務
界限與孝道
金錢觀
附錄伴隨孩子一起成長——胡萍老師與網友互動實錄

序言

序言 向天下父母和教師推薦這本書(孫雲曉)

我與胡萍只在深圳見過一面,卻一聊就是三四個小時,因為她對兒童性教育的探究吸引了我。一般人談性教育往往在觀念方面,而她既有科學的理念又有具體的界限和方法。也許,這與她受過醫科大學兒科的專業訓練和從醫的實踐有關,更得益於她長期執著於兒童性教育的調查研究。

我們自然聊到各自的孩子。說實話,任何人養育孩子都是一種歷險,兒童研究者也不例外。

說起兒子,胡萍容光煥發,因為她兒子剛剛被劍橋大學生物系錄取,作為陪讀的母親有充分的理由驕傲。但是,最讓我好奇的不是劍橋,而是她兒子經常不完成老師的作業,總是用各種各樣的實驗成果代替。在去劍橋大學面試的時候,她兒子除了生物研究報告,居然帶去自己做西餐的圖片集,並且因此受到劍橋教授的特別欣賞。

各位讀者朋友想一想,一個不完成作業卻著迷於生物實驗和做西餐的孩子,如何面對高考?而又該如何折磨父母那顆萬般擔憂的心?所以,當胡萍流露要寫一本關於教育自己孩子的書時,我自告奮勇願意作序推薦。

當我終於看到胡萍的書稿,卻因其過人的勇氣與坦誠而備受震撼。

我沒想到,胡萍會把養育兒子的詳細過程包括許多隱私和盤托出。從兒子的吃喝拉撒睡,她都在努力發現和思考。讀她的書既可以作為育兒的詳細個案,也可以作為如何應對成長難題的具體參照。也許,她想借鑑教育家陳鶴琴的方法,以自己的孩子為個案,探索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

我沒想到,胡萍會對自己的教育過失有那么多細節的展示和反思。今天,多少人在粉飾自己的經歷?當孩子考入名校,似乎父母過去的無知也變成真理。如果不是胡萍自己所述,我們無法想像,她會與孩子發生那么多衝突,並且是兒子的激情表白讓她驚醒,從而發現自己的焦慮和扭曲。

我沒想到,胡萍會對當今的教育有那么多批判,如魯迅所描繪的那樣,她用一個母親的肩膀,為幼小的兒子扛住黑暗的閘門。她不輕信,即使對被視為經典的蒙台梭利教育和華德福教育在中國的流行也有深深的質疑。在我讀過的各類親職教育著作中,如此真實和犀利,如此個性和坦率,胡萍是不多見的一位女作者。她以虔誠之心,為讀者端上自己的私房菜。儘管不夠完美,胡萍的這本書已經是難得的佳作,其最重要的價值或許可以概括為四個啟示。

一是把孩子的健康發展放在第一位

心理學的常識告訴我們,孩子在12歲之前,能否和父母建立起親密的依戀情感,對其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至關重要。因此,孩子越小越需要父母的陪伴。胡萍的非常之舉是一直陪伴兒子到高中畢業。為了兒子的發展,她甚至拋家舍業,隻身帶兒子去成都和深圳求學。離開成都某學校時,胡萍既失去工作和收入又失去住房,這需要多么大的勇氣。

我並不贊成夫妻分離,而主張夫妻關係第一、親子關係第二,因為夫妻關係對孩子影響極為深遠。胡萍的特殊性在於,她在良好夫妻關係的前提下,劍走偏鋒,助子成才。

當然,胡萍的有些做法不可複製,也不宜學習。她值得學習的是充分盡到母親的天職,把孩子的健康發展放在第一位。

二是不打擾孩子培養興趣與專注

許多父母一邊經常以喝水或吃水果等事由打擾正在做事的孩子,一邊抱怨孩子做事情不專心,這不是自相矛盾嗎?恰恰相反,胡萍發現一歲多的兒子迷上玩手電筒,甚至能玩一個多小時,她從不去干擾孩子,她知道專心致志做事才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與許多父母信奉“只要把學習搞好了,別的什麼都不要管”的口頭禪不同,胡萍格外珍惜孩子的興趣發展。當孩子逐漸長大,迷上做西餐,儘管課業緊張,胡萍還是給孩子提供所需的廚具和食材。直到高三高考,孩子依然興致勃勃探究各種各樣的西餐技藝,並且用心琢磨和實踐。胡萍明白,孩子需要學習,更需要生活。

三是劃清界限培育孩子的健康人格

我贊同韓國教授文龍鱗的一個重要觀點,即10歲之前要教會孩子做人,特別是能明辨是非。可是,在目前的教育環境裡,引導孩子明辨是非並非易事。比如,孔融讓梨值得提倡嗎?當孩子的玩具被小朋友搶走該忍氣吞聲嗎?對於諸如此類的現實矛盾,胡萍都沒有迴避,而是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價值觀,並且引導孩子分清是非。

她努力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現代人,要有愛心和責任感。比如,當兒子在劍橋大學幸運地遇見坐在輪椅上的科學大師霍金,有人問他為什麼不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與霍金合影留念,他搖搖頭說,隨便打擾大師是不禮貌的。

四是不怕碰撞與孩子一起成長

如果某些讀者以為,胡萍既然如此投入教育孩子,一定是脾氣溫和一切順著孩子,那就錯了。胡萍也會著急上火,也會委屈得大哭,甚至在盛怒之下,把兒子做好的大蝦扔進垃圾箱。但是,即使在險些失去理智的情況下,她都會仔細聽兒子的話,如果發覺孩子有理而自己無理,她會靜默會道歉,甚至會請求兒子的一個擁抱。

對於胡萍,我是先讀其書後見其人。但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胡萍寫書做研究居然是兒子在背後督促,因為兒子希望母親有自己的追求與事業,並且以自己的自理和獨立讓母親放心。於是,我們見到了學業有成的孩子,也見到了著述甚豐的母親。多年前我們在研究中提出,21世紀是兩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世紀,如今我可以說,胡萍母子就是共同成長的楷模。基於以上理由,我願意向天下父母與教師推薦胡萍的這本書,不是因為孩子考上劍橋大學,而是教育每一個孩子都需要的愛心、責任與智慧。

(作者系中國青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