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現象

劍橋大學所在的劍橋鎮在20世紀初人口已達到5萬,到50年代達到9萬,70年代劍橋大學建設成第一個科學園區,周圍形成了高科技產業群,被稱為“劍橋現象”。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個地方能被授予“科學家的搖籃”這個頭銜,相信會有很多人選擇劍橋大學,因為這裡培育出了牛頓、達爾文、霍金等一代代的科學巨匠。為了探索劍橋大師輩出的奧秘,記者日前來到這裡採訪了多位劍橋人,從校長到教職員工,從大科學家到普通學生,得到的回答都與人有關,讓人感到這裡充溢著以人為本的精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劍橋現象
  • 地區:劍橋鎮
  • 人口:9萬
  • 解釋:周圍形成了高科技產業群
背景介紹,相關實例,

背景介紹

劍橋自1209年建校以來,各個領域的大師層出不窮,其中不乏詩人拜倫和哲學家羅素這樣的人文大師,但更讓人驚嘆的還是湧現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巨匠。
十七世紀的牛頓,學於劍橋而後又任教於劍橋,在這裡完成了許多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之作;十九世紀的達爾文,從劍橋的校園踏上環球考察的路程,最終提出震動世界的進化論;而仍然活著的傳奇科學家霍金,則是從牛津本科畢業後奔赴劍橋這塊科學聖地,在這裡思考宇宙和黑洞的奧秘,並接過了牛頓傳下的盧卡斯教授席位。
在當今科學界的至高榮譽、從1901年開始頒發的諾貝爾獎中,劍橋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劍橋大學校長萊謝克`博里塞維奇(Leszek Borysiewicz)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驕傲地說:“過去一個世紀裡劍橋大學贏得了89次諾貝爾獎,這是了不起的成就。”其中,76次是物理、化學、生物或醫學領域的科學類獎項。
這樣一個大師聚集的環境,對有志從事科研的年輕人非常具有吸引力。博里塞維奇校長說,在劍橋做科研的一個好處就是如果想與世界級的大師交流,“他們不是在千萬里之外,而是就在500米外的實驗室中。”
霍金由於身體不適而取消了原定的採訪,但在通過助手發來的郵件中說,之所以當年本科畢業後來到劍橋,是因為希望讀天文學博士,而“劍橋有弗雷德�9�9霍伊爾(Fred Hoyle),這是當時英國最著名的天文學家。”可見,大師本身是人才的吸鐵石,劍橋在人才資源上已經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相關實例

與產生大科學家最直接相關的是科研環境,博里塞維奇校長在談到劍橋科研環境的優點時,並沒有列舉有多少先進實驗設備,而是指出重在提供學術自由,讓科研人員有根據個人興趣開展研究的時間和空間。
從中國來到劍橋的華人學者、現在劍橋大學國際製造中心任研究主任的石涌江老師對此深有感觸。他說,在劍橋做研究很少受到干擾,想研究什麼領域,為什麼問題召開學術會議,原則上都是可以的。他認為這與劍橋800多年沉澱下來的價值觀有關,劍橋明文列出的核心價值觀第一條就是:“思想與表達的自由”(Freedom of thought and expression)。
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曾在劍橋念神學的達爾文,後來卻可以衝破神學觀念和英國基督教環境的束縛,提出與上帝造人說相衝突的進化論。石涌江說:“達爾文怎么能夠想到要研究物種的起源,除了自己有很強的好奇心外,他的大學給了他思想的空間,沒有這樣的一些束縛,對於一個科學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在另一方面,劍橋還有宜於年輕人成長為科學家的教育環境。劍橋中國學聯主席常非凡介紹說,在劍橋求學有諸多好處,其中重要的兩點都與人有關,一是前面提到過的能方便地與大師交流,可以像牛頓的名言那樣“站在巨人的肩上”。
而另一大好處來自同學之間的互動,劍橋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優秀學生,“來自世界不同背景的學生,平時互動帶來的這種進步,可能遠遠超過實驗室或者是課堂上的學習。”
科技人為本終歸回饋社會
在劍橋,“科技人為本”這句話除了可用於科研本身外還有更高層次的解釋,那就是用科研成果回饋人類社會。過去幾十年來,劍橋大學科研人員用自己的成果在劍橋地區建立了一千多家科技企業,不僅增加了社會財富,還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科技產業在劍橋的繁榮被稱為“劍橋現象”(Cambridge Phenomenon),也是劍橋輝煌的一部分。
博里塞維奇校長說,“劍橋現象”的重要根源是學校為自己定有“奉獻社會”的使命。他說:“我們向學生和研究人員灌輸這樣一種精神,如果做出一項發現,就有責任讓整個社會從中受益。當然如果最後他們也能得到經濟上的回報,那就更好。”
“劍橋現象”最典型的體現就是劍橋科技園,它由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在上世紀70年代全球迎接高科技產業浪潮時建立,是英國最早的科技園。它現在占地約60公頃,建有大量的辦公、實驗和服務設施,有100多家公司的5000多名員工在這裡工作,也是英國最負盛名的科技園。
三一學院總務長、主管科技園的羅里�9�9蘭德曼(Rory Landman, Senior Bursar of Trinity College)說,有許多人想來學習科技園的成功經驗,但他們常把眼光落在園區本身或其基礎設施上,而實際上最重要的因素還是人,是學校科研人員與商業界之間的互動。
“所以如果有人想複製‘劍橋現象’或劍橋科技園的成功,他們不應該忽略人的因素。他們常常蓋了許多大樓,建設了大量基礎設施,卻忘了人的作用。而實際上這一切都要從人開始。”
看來,“大學不在大樓而在大師”,這句常被引用的名言,不僅適用於大學內在的科研和教學,還適用於大學衍生出的周邊產業環境。而回顧劍橋大學的各個方面,處處都充溢著這種以人為本的精神,也許這正是這個“科學家搖籃”所蘊含的關鍵營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