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集鎮(劉集(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下轄鎮))

劉集鎮(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下轄鎮)

劉集(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下轄鎮)一般指本詞條

劉集鎮位於徐州市西北郊八公里處,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全鎮鎮域總面積83.23平方公里,下轄15個行政村,98個村民小組,83個自然村,19457戶,人口64279人,其中外來人口2012人。

基本介紹

行政劃分,區位優勢,資源優勢,能源資源,電力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勞動力資源,人居環境,農業發展,工業發展,招商引資,政策優惠,服務優質,文教衛生,鎮村建設,社會生活及事業,

行政劃分

下轄15個行政村,即劉集、馮王、車村、東梁、棉布、許樓、楊莊、李莊、東風、丁孟、欣興、施樓、田園、郭橋、丁場。

區位優勢

劉集鎮距徐州市8公里,緊鄰市區,與安徽河南相望。322省道(徐豐、徐沛路)縱貫全鎮,徐張公路、漢何公路穿境而過,徐州繞城高速與連霍、京福、京滬等多條高速公路相互貫通,在鎮區留有彭城出入口。擁有徐州北郊最大的火車站——劉集客站和鐵路專用貨場——田園貨場,距徐州觀音國際機場40公里。疏港公路直通徐州市億噸大港距我鎮10公里。區位優勢明顯,水路、陸路十分便捷。
劉集鎮

資源優勢

劉集鎮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土地、勞動力、能源、電力資源豐富,擁有大量穩定、廉價、實用的勞動力,現有國有存量土地4000畝,11千伏線路和3.5萬伏變電所一座(正在申請建設11萬伏變電所),通信配套設施發達,可滿足所有進駐企業的需要。

能源資源

煤礦資源充沛,境內有徐州礦物集團所屬的張集、夾河、龐莊三座年產百萬噸煤炭的礦井。擁有各種規格的優質煤源及固定的運輸隊伍。

電力資源

現有11千伏線路和3.5萬伏變電所一座(正在申請建設11萬伏變電所),供電設施配套齊全,電力供應十分充足。

水資源

境內有故黃河、桃園河、張灣大溝、棉布河等多條河流穿境而過,地下水資源豐富。
全鎮已建成高標準廠房十餘棟,面積50000多平方米,可以租賃也可以一次買斷使用。

土地資源

劉集鎮棉布和馮王兩個工業園區擁有土地1700畝,新規劃的工業用地面積達2600畝,其中直接可用的國有存量建設用地達700畝。
煤礦開採造成的煤塌地1000餘畝(已穩沉)可進一步調整為建設用地。
此外,徐州礦務集團有限公司張集煤礦位於劉集鎮境內,由於張集礦關停,主礦區及周邊地塊存在近1000畝的土地可以利用。

勞動力資源

全鎮勞動力資源充足,擁有大量穩定、廉價、實用的勞動力,勞動力價格較南方低百分之五十以上。
全鎮現有勞動力3.5萬人,其中經過技術培訓的有一萬餘人,懂電焊、車工、裁剪、縫紉等技術的熟練工人3000多名。

人居環境

劉集鎮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生態劉集、幸福劉集、宜居劉集”的建設目標,走出了一條具有徐州特色,銅山特點的“生態奠定基礎,產業增加收入,居住提升文明,城鄉一體推進”新路徑。生態村創建覆蓋率達100%,其中丁場村榮獲全國生態建設示範村,馮王、棉布兩個村榮獲江蘇省生態建設示範村,其他13個村榮獲徐州市生態建設示範村,劉集鎮被授予江蘇省生態示範鎮,並先後榮獲江蘇省村莊環境整治先進集體、江蘇省新型農保管理示範鄉鎮、徐州市重點綠化工程建設先進鎮、徐州市國土管理先進鎮等榮譽稱號。

農業發展

劉集鎮為傳統的農業之鄉,昔日由於技術文化落後等多種原因,1978年,糧食畝產僅300餘斤,80年代,全鎮大搞農田水利建設,平田整地,特別是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後,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由於科技的不斷發展,農民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普遍選用良種,科學種田,現在小麥單產已達1000餘斤。
2007年至2008年,全鎮增加日光蔬菜大棚1000餘畝,鼓勵、扶持農戶種植果樹、蔬菜。
2010年劉集鎮加大對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新增土地流轉面積3198畝,新增高效設施面積2780畝,主要分布在東梁、馮王、施樓、田園、東風、郭橋、丁場等村。
設施農業目前已形成了五大基地:一是台灣優質果品示範基地。占地面積500畝,以台灣先進葡萄品種為主,產品銷往國內外。其中台灣老張梨獲得徐州市名牌產品。二是車村、東梁千畝葡萄基地。以維多利亞、夏黑等葡萄品種為主。三是棉布千畝連片辣椒制種出口創匯基地。四是漢何路千畝高效設施蔬菜基地。在原有面積的基礎上,2010年漢何路兩側又新擴了300畝。五是馮王泥鰍養殖出口創匯基地,占地面積500餘畝,產品主要出口韓國。
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15個。
完成了重點工程(成片造林)1435畝,植樹14.7萬株,農田林網6500畝,育苗200畝。鎮、村新增綠地4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39.9%,比2009年增長1.9%。完成水稻機插秧面積5500畝,並建成千畝機插秧示範方5個。建成畜禽規模養殖場3個,畜禽防疫免疫率和抗體保護率分別達到100%、85%以上,無動物疫情發生。
2010年度,在全區“三農”工作考核中,獲得了三等獎。台灣老張優質果品生產示範基地和東梁標準化葡萄生產示範基地獲得了區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王品農產品有限公司設施葡萄項目獲得區“十佳農業招商引資項目”,翠玉梨榮獲全國十大優質名梨之一。

工業發展

改革開放為劉集鎮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1983年起,鎮裡開始大辦工業,鄉、村、隊、個體一起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工業種類包含建材、輕紡、機械鑄造、加工業、衛生材料、冶金、保溫材料、造紙、玻璃等十幾個門類。1998年全鎮有企業486家,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的發展,原有的企業技術落後,管理守舊,資金不足,劉集鎮著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工業經歷了租賃承包、產權改制、股份制、拍賣等多種形式,原來輝煌一時的鉬鐵廠於2005年5月賣給了原廠長張言順,這也標誌著劉集鎮企業全部轉變為私營企業。
2003年起,鎮政府開始投入大量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成立專門招商引資機構,僅2008年就新上項目17家,建成占地1000餘畝的徐州表面處理科技園。同時商貿業也迅速發展,截至2008年底,劉集鎮有個體工商戶520家,私營企業66家,集體法人企業16家,集體非法人企業24家。至2010年底,全鎮已初步形成了建築、機械加工、鉬鐵、電鍍、造紙、鋼結構、玻璃製造、高強瓦楞紙等多個行業的產業格局。 擁有星光造紙廠、鑫宇混凝土有限公司、龍威包裝廠、順天鉬業等知名企業,同時湧現出方興液壓、四方鍋爐、仁智機械、海飛箱橋等新興企業。
工業經濟運行穩定,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幅迅速。2010年開工建設和已建成的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23個,千萬元以上竣工項目完成投資2.1億元。工業經濟運行情況良好,2010年全鎮工業總產值達到35.89億元,同比增長4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完成35.17億元,同比增長47%,實現利稅5.4327億元,同比增長15%。2010年累計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 17.44 億元。2010年度,全鎮工業經濟運行質量一直位於全區同類鎮第一名,並獲得了全區規模工業經濟獎三等獎。
現有馮王工業園區和棉布電鍍工業集聚區兩大工業園區,企業98家,工業企業76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家,已形成建築建材、機械製造、新材料、外向型經濟等四大支柱產業。
馮王工業園位於劉集鎮馮王村,毗鄰322省道,金亞粉體有限公司、金甲化工二期、遠大新型牆材有限公司、華控電器有限公司、王臣機械加工廠等一批入駐企業已經建成投產,同時很多有實力、有資金、有技術的企業也有入駐意向,正在洽談。
棉布電鍍工業集聚區是徐州市面向21世紀的新型工業集中區,其功能定位為以工業為主導,兼顧為工業服務的配套及生活設施的園林型工業集中地。專門容納表面處理行業、電鍍污水處理企業及配套服務行業,同時尋求海內外專業園區開發企業進行合作或整體開發。該產業園規劃用地面積為73.1公頃,位於張集煤礦塌陷地(穩定區),其中布置有工業廠房用、住宅用地、公共服務中心、市政配套用地、道路用地、綠化用地等,設施齊全。同時選址於煤礦塌陷地,節約了寶貴的土地資源,也為塌陷地的經濟開發作出了有益的嘗試。

招商引資

鎮政府領導長期以來一直十分重視招商引資工作。在鎮黨委領導下,我鎮初步形成了以園區經濟為目標,突出抓好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的發展思路。
1、創新理念,做好徐州表面處理科技產業園和馮王工業集聚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瞄準廣東、無錫、蘇州對口集中招商,力爭入園企業達10家以上,投資額達5億元。
2、創新機制,做好全市電鍍企業的轉移對接,爭取上級支持,協調環保部門,使本市電鍍企業能迅速入駐園區。
3、創新手段,在服務質量和辦事效能上下功夫,進一步健全項目開發、策劃、基建、竣工、投產的工作機制,形成開工一批、投產一批、儲備一批、策劃一批的發展格局。
4、創新方法,進一步完善鎮村幹部招商與服務考核獎勵責任制,建立招商引資、項目興鎮長效機制。

政策優惠

土地方面,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強度的企業,鎮政府給予適當補貼,可享受每畝五萬元最低保護低價優惠政策;對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項目,低價將更加優惠。
稅收方面,固定資產投資在1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自投產之日起,企業所得稅地方財政保留部分,前兩年全額獎勵給企業,後三年減半獎勵;固定資產投資在5000萬元以上的大項目,企業所得稅地方財政保留部分,前三年全額獎勵給企業,後三年減半獎勵;固定資產投資在一億元以上,對當地經濟發展有較大促進作用的特大項目,政策更加優惠。
獎勵方面,對引進固定資產投資在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項目建成竣工投產之後,按實際投入有形固定資產投資額的1-3%獎給項目引薦人。年上繳稅費超百萬元的企業,縣政府、鎮政府將分別給予獎勵。

服務優質

堅持“讓投資者滿意”的標準,項目所需辦理的相關手續,由鎮政府代辦,對投資在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實行掛牌服務,未經鎮政府批准,任何單位不得隨意對企業實行檢查收費。
對所有優質企業實行聯絡包掛制度,全天候、全過程、全方位服務項目建設。
始終秉持親商、安商、富商理念,恪守“寧可自己辛苦百遍,不讓客商麻煩一次”的信條,全力打造優質服務的“金字招牌”。

文教衛生

劉集鎮幼稚園始建於1978年8月,當時僅招收80名學生,教師只有5人,1985年劉集鄉幼兒教育有校舍20餘間,教職工20人,招收1280名學生,同時個行政村逐步辦起了幼稚園。2008年鎮政府投資200餘萬元,建設了2600平方米高標準、現代化的中心幼稚園,並通過了省級幼稚園驗收。另外,還有私人辦的幼稚園5所,滿足了人們對幼兒教育的需求。
文革後,劉集鎮中國小教育恢復正常。1980年政府投入資金改建中國小校舍,使農村學校徹底告別了土墩子、門板、土牆屋的教學條件。1985-1991年,教育進入穩步、健康、快速發展時期。1992年,教育進入高標準、高質量發展時期。1997年,投資350萬元,建成了高質量的中國小校舍,至2010年,全鎮共新建、改建校舍10000餘平方米,改建圍牆8000餘平方米,擴建操場15000餘平方米,鋪水泥路3000餘平方米,改廁600餘平方米,修建花壇12000餘平方米,共投資600餘萬元。1978年劉集中學僅12個班的規模,至2010年,劉集鎮中學共中心中學一所,下設四個教學點,占地面積72788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3093平方米,共有教職工300餘人,60多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583人。與此同時,劉集鎮的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也迅速發展起來了。
改革開放以來,劉集鎮衛生事業迅速發展。1983年7月,劉集公社衛生院改名為劉集鄉衛生院。1984年新建衛生院大樓,建築面積1860平方米,1986年,衛生院衛生院擁用樓房38間,平房70間,醫務及管理人員58人,病床18張。2004年劉集鄉衛生院改為劉集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劉集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一所集基本醫療、疾病預防、婦幼保健、健康教育、康復和計畫生育為一體的綜合性衛生醫療機構。1993年被評為首批“一級甲級衛生院”。1995年被評為“愛嬰醫院”,1996年通過初級衛生保健達標驗收。截至2010年底,劉集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占地18.3畝,建築面積5719平方米,其中業務用房4018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達738.6萬元,職工101人,設有全科醫療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中醫科、康復科以及放射、檢驗、心超等20個科室。現實際開放床位30張,年門診量60732人次。

鎮村建設

為加強對農村建房用地的管理,1984年,劉集鄉成立農村建房辦公室,1985年改名為劉集鄉建設規劃管理辦公室。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農民生活發生了很大的的變化,建房開始多了起來,但無統一規劃,布局也不合理,90年代初,農村規劃提上了黨委政府議事日程。1998年,劉集鎮黨委決定“以美化劉集一條街為重點,以中心村建設為契機”加快小城鎮建設,2002年,小城鎮和基礎建設不斷推進,新增城鎮建築面積200萬平方米,15個行政村也從村莊環境治理入手,改變髒亂差現象。2004年,鎮政府注重抓軟硬兩個環境,硬環境是高標準搞好小城鎮建設和中心村建設,軟環境是加強文明禮儀教育,營造和諧、文明的鎮村環境。2007年確立了劉集鎮小城鎮發展規劃,確立了“擴大空間、增加容量、完善功能、提升人居環境”的指導思想,構成了“三橫五縱、外環內聯、四通八達”的鎮區框架,從治理街道髒亂差和市場經營管理秩序入手,從擴路開街做起,新開兩條路,三條商業街。2008年,全鎮緊緊圍繞“最佳化鎮域環境,美化鎮容村貌”的目標,全力以赴抓好環境綜合整治。全年投資1747.36萬元,完成計畫投資額的240%,完成了4個村河塘清淤,清淤土方10.3萬方,改廁2632戶,修建花壇1320個,粉刷牆壁32萬平方米,架設高低壓線路800米,安裝路燈326盞,疏通下水道2700米,修建下水道9960米。完成了丁孟—雁群、田園—沙塘公路約11.7公里,建設農村公益橋4座,進一步改善了村民生活和出行環境。鎮區整治標準創新高,三個統一(廣告牌統一、綠化統一、路燈統一)美化了鎮區環境,提高了鎮區綜合服務功能。在鎮區主幹街道兩旁種植了女貞、垂柳等風景樹4000餘棵。完成了人民路鎮區路段的維修工程。在新農村建設方面,榮獲08年新農村建設優秀組織獎,丁場村榮獲“徐州市十佳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稱號,施樓村榮獲縣新農村建設先進示範村二等獎,劉集村榮獲新農村建設環境整治示範村一等獎,馮王村榮獲“五杯競賽”活動家園杯獎。
2010年,按照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針的總體要求,結合我鎮實際情況,組織開展了新農村建設調研學習培訓,制定了鎮村兩級新農村建設規劃,加大投資力度,實施“綠化、淨化、亮化、美化、硬化”等工程,全鎮全年共投入3524萬元用於新農村建設,較好的完成了新農村示範村建設工作。目前,已打造了馮王、丁場、施樓、劉集、棉布5個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其中,丁場村、施樓村為“江蘇省環境綜合整治示範村”、棉布村為“江蘇省生態文明示範村”,同時,丁場村還被評為“徐州市十佳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劉集鎮還被江蘇法制報等9家媒體單位聯合授予“江蘇省新農村建設優秀鄉鎮”稱號。2010年度,施樓村獲得銅山區“十佳小康示範村”稱號。

社會生活及事業

1978年後,人民生活起了變化,農民由溫飽向小康、富裕轉變。70年代,農民掙工分吃飯,過年時才能吃上白面,80年代,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飲食逐步由粗糧到細糧轉變,葷素副食品也逐步豐富起來。90年代,白面、大米已經成為主食,雞魚肉蛋已成為人們的主要菜餚。進入21世紀,農民吃飯也講究科學飲食,蔬菜要吃綠色的,糧食要吃當年的,粗糧回到了飯桌上。人們的穿著也從衣料、樣式、顏色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居住的房子由土牆草房、土牆半草半瓦房、平房向樓房過渡。70年代,人們出行多是步行,80年代有了腳踏車,90年代輕騎、機車開始出現,進入21實際,電動車、私家小轎車越來越多。80年代中期,農村出現電視機,但數量很少,還是黑白的,90年代,電視機逐步普及,從黑白的向彩色的轉變,從小尺寸的向大螢幕轉變,進入21世紀,又出現等離子高畫質電視、液晶電視。手機也已普遍。2010年,劉集鎮順利通過小康驗收,人民生活水平整體上達到了小康,進一步向富裕邁進。
在醫療、養老、助貧等方面,政府更是加大了投入,做到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幼有所教。劉集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民生改善工作,圍繞全面改善民生年,不斷完善保障民生的各項措施。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為民辦九件實事完成年度任務。全面落實惠農政策,完成農資補貼379萬元,良種補貼和水稻直補71.2萬元,小麥良種補貼26.5萬公斤,能繁母豬補貼36.25萬元,農業保險理賠和政府救助54.2萬元,基金會兌付36.56萬元。城鎮新增就業480人,新增勞動力轉移767人,其中培訓後輸出627人。積極做好低保和救災救濟工作,全年發放救濟麵粉24915公斤、油2305公斤、棉被140床,解決困難戶580戶1520人,發放優待金16380元,發放復退軍人定補35萬元,新建養老院一所。紮實有效的開展計畫生育工作,深化綜合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了“依法管理、村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新的工作機制。全年計生率92.8%,人口出生率為7.97‰。積極開展少生快富奔小康活動,全鎮共有1000多個獨生子女戶掌握1—2門致富技術,增加了計生政策的透明度,為73戶辦理了二胎準生手續,為125名獨生子女辦理了升學加分手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了良好的人口環境。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特色教育再顯風采,珠心算又獲全省第二名、市級幼兒組第一名的好成績,新建省級標準實驗幼稚園一所。在原有設施的基礎上,新建計算機網路教室,兩位教師配置一台電腦,實現了教師辦公自動化。全面實施農民健康工程,新農合參保率達98%以上。文體事業建設力度加大,投資20餘萬元新建了518平米的綜合文化樓,新建農民書屋8個。有線電視實現村村通,自然村聯網98%以上,用戶發展到6200餘戶。廣泛開展新一輪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民眾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全鎮7個村被評為全縣文明村。
2010年,完成農作物農資增資綜合補貼15454戶,補貼面積57500畝,補貼金額396萬元,水稻直補3170戶,補貼面積8210畝,補貼金額16.4萬元,全面完成夏收夏種,小麥機械化收穫面積達100%,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7%以上。二是實施農民培訓和科技入戶工程。先後舉辦技術培訓46期,培訓人員11800人次,科技入戶3900餘戶次。三是加快全鎮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以國家農機補貼優惠政策為契機,落實農機補貼,新增大型農業機械36台,農業機具62台,補貼金額達58萬元,完成水稻機械化插秧7000畝,示範村2個,千畝示範方2個,全鎮農業機械化的程度、機械化作業水平大幅度提高。四是教育衛生工作卓有成效。完成了鎮實驗國小的整體搬遷工作,新校舍面積達33000多㎡,建築面積達4438㎡,學校活動面積達22800㎡。2010年全鎮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員53667人,參合率占農業人口的101%;截止到目前,累計補償15萬餘人次,補償金額815.7萬元,其中門診補償14萬餘人次,補償金額148.2萬元,住院補償3043人次,補償金額667.5萬元,轉至上級醫院1747人次,補償金額495.1萬元。五是民政社保工作有序推進。對各村2010年享受農村低保的對象進行了逐戶調查核實,做到“應保盡保,不該保的堅決不保”,目前全鎮共有低保戶705戶,1567人;在救災、救濟工作上,努力做好冬令、春夏荒救濟,共問慰困難戶680戶,1820人,發放麵粉28915公斤、油9305公斤、棉被60張、冬衣50件。六是農村道路、橋涵等建設快速推進。完成縣、鄉河道治理9條,工程總土方17.5萬方。全鎮改造危橋(王套橋)一座。完成李莊橋、後崔店橋、許樓橋、欣興橋、楊莊橋等小公益橋建設,圓滿完成了田園、劉集、馮王三個行政村村莊河塘整治任務,總計開挖土方7.5萬方左右。全年拉煤矸石20餘車,陪護路肩60餘公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