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雲(原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編劇)

劉錦雲(原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編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錦雲,1938年出生於河北省保定市雄縣,中國內地作家、編劇,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

1984年,擔任話劇《女兒行》的編劇。1986年,擔任話劇《狗兒爺涅槃》的編劇。2017年,擔任話劇《阮玲玉》的編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錦雲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北省保定市雄縣
  • 出生日期:1938年
  • 職業:作家、編劇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中文系
  • 代表作品:笨人王老大、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物經歷,個人生活,主要作品,編劇作品,文學作品,獲獎記錄,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58年,劉錦雲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63年,從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1964年至1982年的近20年間,大學畢業後的劉錦雲服從國家安排,先是在京郊中學當老師教書,後到農村公社、大隊工作過8年,又到縣府機關和北京市委宣傳部工作過 10 餘年。
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4年,發表小說《山鄉女兒行》;同年,擔任話劇《女兒行》的編劇。1986年,擔任話劇《狗兒爺涅槃》的編劇,該劇以狗兒爺的心理流變為切入點,透過社會改革歷程諸如土地改革、互助合作、人民公社以及以包產到戶為主要內容的改革運動等這樣一個個片斷的呈現,展示了“四十年間中國農村的社會變遷、中國農民的命運變遷和心靈變遷。
1988年,擔任話劇《背碑人》的編劇。1997年,被選為十五大代表。2000年,由劉錦雲創作、北京人藝排演的五幕歷史人物傳奇劇《風月無邊》上映。2008年,擔任話劇《日出而作》的編劇,該劇由河北省話劇院演出。2017年,擔任話劇《阮玲玉》的編劇。

個人生活

劉錦雲的曾祖父一代是地方鄉紳,祖父這一代逐漸沒落成為貧民。抗日戰爭時期,劉錦雲的父親參加了八路軍。

主要作品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7年
《阮玲玉》
話劇
2013年
《阮玲玉》
話劇
2013年
《王玉齡與張靈甫》
話劇
2012年
《孟小冬》
話劇
2008年
《日出而作》
話劇
2008年
《老丁家》
話劇
2007年
《神荼鬱壘》
話劇
2004年
《永樂與崇禎》
話劇
2002年
《狗兒爺涅槃》
話劇
2000年
《風月無邊》
話劇
1991年
《殺妃劍》
話劇
1990年
《阮玲玉》
話劇
1989年
《鄉村軼事》
話劇
1988年
《背碑人》
話劇
1986年
《狗兒爺涅槃》
話劇
1984年
《女兒行》
話劇

文學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未知
《笨人王老大》
中短篇小說集
未知
《在希望的田野上》
短篇小說
未知
《途中》
短篇小說
未知
《茫茫口》
中篇小說
1984年
《山鄉女兒行》(與王梓夫合作)
多幕劇劇本
未知
《畢業前夕》
獨幕話劇劇本
未知
《春天的故事》
獨幕話劇劇本

獲獎記錄

個人獎項
獲獎時間屆次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86第4屆曹禺文學獎《狗兒爺涅槃》獲獎
1980----優秀短篇小說獎《笨人王老大》獲獎

人物評價

劉錦雲對難以忘卻的歷史記憶特別是關於“土改”和“文革”的歷史記憶的敘述,有悲情,有反思,也有批判。劉錦雲“鄉土劇”的悲情,其思想情感的底色是劇作家對“人”的尊重,是有良知的現代人文知識分子的人道主義精神。劉錦雲“鄉土劇”,對現代中國革命的歷史合理性、革命的目標與手段、革命與人道等,對“土改”的歷史合理性、“土改”暴力及政權、農民與地主的複雜關係等,對“文革”的荒唐、荒誕與反人性等,都有其基於自身人生經驗與時代議題的思考。劉錦雲“鄉土劇”的批判,有文化批判,也有社會批判,其用於批判的諸多思想武器中,人道主義仍然是最重要的思想武器(湖北師範學院潘龔凌子評)
劉錦雲早期作品中,在裂變、蛻化、復歸中糾葛、涅槃的農民形象成為他落筆的魂魄所在。這些形象的身上體現著千年來中國小農經濟的傳統文化性格,寄託著作者要表達的深厚廣博的象徵意義和寬泛的文化內涵,無論是文化意義上的放逐或是精神意義上的重建,這一時期都是錦雲醞釀已久的戀土情結的厚積薄發期。他以敏銳的生活洞察力揭示社會變革中人們深層意識中的動盪和變化,使人的隱秘心理活動、騷動的靈魂、焦慮不安的精神狀態、夢幻般的思緒以一種未加修飾的形式赤裸裸地袒露出來,從而使戲劇具有深沉渾厚的藝術思辨力量和憂患意識。這種關注於人慾糾結的“向內轉”趨勢是對中國當代新時期文學整體動勢的一種描述 ,它顯示出與西方現代派文學運動流向的一致性:心理現實主義、精神分析學說、表現主義、存在主義、荒誕派、意識流等文學流派也都為從心理探討文藝的奧秘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行性。於是,注重心靈內部的糾葛與隱秘成為新時期戲劇人文精神和理性思維走向深入的顯現(《戲劇藝術》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