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貴福(軍工設計者)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貴福,歷任山西342廠廠長、4廠廠長等職,後任兵器工業部七局主任工程師,負責槍械彈藥生產製造的技術指導,為我國兵器工業特別是槍械製造技術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貢獻。1966年,劉貴福同志因病逝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貴福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逝世日期:1966年
  • 職業:廠長
1937年10月22日,毛澤東發出自造步槍的指示,軍工局提出了先搞設備,後造步槍的生產方針。11部機器很快運到延安,為自製設備創造了條件。為了擴建工廠,兵工廠遷到了茶坊,對外稱“陝甘寧邊區機器廠”,分為東西2個廠,東廠為槍械修造部,由劉貴福負責,西廠為機器製造部。
劉貴福和孫雲龍等同志開始設計製作模具和樣槍,他們以捷克式卡賓槍(馬槍)為基礎,在不影響槍枝基本性能前提下,根據八路軍作戰特點,大膽簡化步槍零件,並且立足手工製作,以便於大量生產。製造的主要難點是槍管加工,沒有深孔加工設備,他們在車床上用深孔鑽加工,沒有拉來複線機,就用冷擠壓法拉出膛線。最有創意的是設計了新的摺疊式三棱刺刀,直接連在槍上,平時貼於槍桿,肉博時按動鍵鈕一甩,可自動展開,便於刺殺。就這樣,1939年4月25日製造出樣槍,經過試驗,性能良好,當時就列為“五一”展覽會展品,臨時叫它無名式馬步槍。1939年10月,劉貴福進一步改進無名氏馬步槍,試製出了一種新槍,當年正值朱德總司令55周歲,工兵戰士為表達對首長的敬仰,將新槍命名為“五五式”步槍,以後正式定名為“新七九”步槍。
1940年5月,八路軍總部軍士部部長劉鼎根據劉伯承將軍提出的“步槍是一種近戰武器,200m內射擊準確即可,質量越輕越好”的要求,並結合我軍長期堅持山地游擊戰、近戰、白刃戰的需要,提出了關於新步槍的構想,交給了時任水窖一所副所長的劉貴福組織設計。
劉貴福受領任務後,吸收了日本“三八式”、國民黨“漢陽造”、延安“無名式馬步槍”的優點,尤其對無名式馬步槍中摺疊式槍刺進一步改進,於1940年7月,試製出新步槍及槍刺。劉部長興高采烈地帶著新槍到八路軍總部匯報時,漂亮的外觀、優良的性能得到彭德懷副司令員、左權副參謀長的讚揚,時值8月1日,故正式命名為“八一式馬步槍”。該槍質量僅3.36kg,體積小,比五五式短30mm,口徑為7.9mm,射擊準確;護手和準星是重新設計的,彭德懷副總司令將該準星譽為“天一第準星(更正:天下第一準星)”。其新式三棱刺刀,底部為正方形,連線穩固,槍刺以無名式馬步槍的設計為基礎,改有出血槽,刺殺時易拔出,經過淬火又增加了強度。平時刺刀反貼於槍管上,肉博時按動鍵鈕一甩,可自動展開固定。在近戰中,刺刀的快速展開對取得白刃戰的勝利至關重要,所以實戰效果優於日軍的三八式步槍槍刺。這種獨特的槍刺結構一直被沿襲到建國後我軍製造的53式7.62mm步騎槍、56式7.62mm半自動步槍、63式7.62mm自動步槍及56式7.62mm衝鋒鎗等多種制式槍械的刺刀。
解放後,劉貴福歷任山西342廠廠長、4廠廠長等職,後任兵器工業部七局主任工程師,負責槍械彈藥生產製造的技術指導,為我國兵器工業特別是槍械製造技術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貢獻。1966年,劉貴福同志因病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