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臥南

劉臥南,原名劉建陽,1893年出生,湖南省醴陵縣清安鄉人。其父辛苦耕耘,有田20餘畝,家境尚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臥南
  • 別名:劉建陽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南省醴陵縣清安鄉
  • 出生日期:1893年
人物經歷,主要功績,

人物經歷

劉臥南,1905年入醴陵蘭誼高小讀書,1910年進湖南高等師範附屬中學學習,1915年7月考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英語系。畢業前夕值五四運動爆發,受愛國情感驅使,和同學創辦平民學校暑期班和《平民教育》周刊,提倡教育,推動民主。1919年7月畢業。

主要功績

劉臥南畢業後留校工作,任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圖書館館員兼附中英語教員,從此與教育結緣。自1920年起,先後在湖南第一師範、上海中國公學、浙江第九師範、湖南嶽雲中學、湖南第三師範、湖北二中當教員。1924年加入國民黨。大革命失敗後開始參與國民黨黨務,1928年任湖南《國民日報》編輯,同年冬任劉建緒所轄的二師政治部主任兼邵陽縣黨務指導委員,分管黨務。1929年任長沙市政籌備處科員,1931年復任《國民日報》編輯,兼湖南軍官講習所教官,與姚國光合辦光明通訊社。1931年初任國民黨二十八軍秘書,後任長沙市黨務整理委員,分管宣傳,次年當選為國民黨長沙市執委。
1932年1月隨曹典球入湖南省教育廳當秘書,1932年10月調任督學,治事理政,扶興文教,視察學校,宣講督導,推動了湖南教育事業發展。督學任內多兼其他職務,1934年創辦醴陵私立蘭誼國小並任校長,後又創辦蘭誼中學亦任校長,為醴陵培養了大批人才。1938年長沙“文夕大火”前及時押運轉移了兩船學校文卷檔案,為學校日後的恢復重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1942年卸任蘭誼中學、國小校長。1945年抗戰勝利後,兼任殘破蕭條的湖南十二師範、十一職業學校兩校校長,慘澹經營,勉渡難關,年終去職。1937年卸任國民黨長沙市執委,1940年被湖南省教育廳派往重慶受訓三周,1946年前往南京參加“制憲國大”。1947年兼任湖南音專教授,翌年劉臥南兼任楚怡工業學校教員,均於1949年去職。1949年7月卸任教育廳督學,任湖南科學館館長,10月卸職。
1950年初劉臥南任湖南思益國中教員,4月起在湖南人民革命大學中教部學習五個月,同年秋調湖南七中任教員兼教導主任,次年被聘為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1952年兼任長沙六中英語教員,1953年初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