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竣周

劉峻周,原名劉兆彭,字峻周,出生於清同治九年,祖籍湖南,客籍廣東高要,於15歲前往浙江寧波學習制茶技藝,譜籍記載他為漢高祖劉邦的第76代後裔。光緒十九年首次援俄種茶,1897年二次援俄種茶,1900年所生產的茶葉在巴黎世界博覽會上獲得金獎,1909年沙皇政府授予“斯達尼斯拉夫”三等勳章,1923年,前蘇聯政府授予“勞動紅旗勳章”,1924年回國。1942年,年過古稀的劉峻周不慎從馬背上摔下,不治身亡,享年72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竣周
  • 別名:劉兆彭
  • 出生日期:清同治九年
  • :峻周
敖歌點評,生平事件,子女後人,

敖歌點評

如果說日本人的茶與中國有說不清道不明的地方的話,那可以理解為日本人惡習難改,或者說是沒有國人認真記錄的後果。同樣,本文主人的一些相關資料在我國國人國冊里也沒有超出過200字,而且是超級輕描淡寫,如1934年的《農學叢刊》載:1893年,我國茶葉技工劉竣周(浙江寧波人)應聘去俄國喬治亞指導發展茶業,成績卓著,1909年俄政府授予三級勳章,蘇維埃政府成立後,於1924年復授予勞動紅旗勳章和獎勵證書,原劉等住房闢為“茶葉博物館”。
要不是老實的俄羅斯史學家認真記載,有誰會知道中國還有這么一位偉大的茶葉大師在他們的國土上種下了中俄友好的種子。格國雖脫離了前蘇聯的關係,但人家的史學家依舊不忘記歷史。2006年1月才有一篇俄文茶學術史料從俄羅斯傳入中國,人們才驚奇地發現,在我們的祖國里,居然有過這么一位轟動世界的茶葉大師被歷史糟蹋了近150年時間。假若這篇俄文被隨手丟到垃圾筒里,那可能再過100年,我們看到的也可能還是上面的幾行笑死先人的“史記”。
資料翻譯出來時,一時間中國茶人如我一樣,羞愧難當,但還是厚起臉皮在大小報刊上書寫著自己的感慨。而令我想不通的卻是,主人翁的兒子劉澤榮,這人不大小還是個響噹噹的當代政治人物,又是俄文翻譯家。他老爸在沙俄做了那樣豐功偉績的大事,自己居然隻字不提,這種兒子該拖出去重打五十大板。
摸著良心說老實話,我讀陳宗懋編的《中國茶經》最早是在1993年3月22日,因為我收藏了這本書的首版,記錄日期就是那天。後來的多個增補版我也看,全書內容讀完讓我從一開始就最關心的有三個地方,第一個就是書的附錄《中國茶葉大記事》里自《農學叢刊》後再次提到的“劉竣周”這個人物。記得當時我為這還去省圖查閱了民國版本的《中國人物誌》、《華人史志》以及《新俄商通》等書,結果是什麼都沒有。
我那時就認為,能獲得俄政府如此高的榮譽的人,怎么可能不在中國茶人名人錄里出現,所以總要想法去探尋。《中國茶經》給我第二個要關心的地方是針對“中國十大名茶”這一提法,書中總是顯示出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態度。有就有,沒有就不要寫出來。第三個地方就是我國六大茶類的分法是否可以考慮定位。
我一直認為《中國茶經》一書是目前最具權威的茶書,也因此而讓我特別尊重陳宗懋先生。六大茶類里爭議現在最明顯的就是白茶之爭了,是做白的叫白茶嗎?還是自身就是白茶樹的茶叫白茶?聽農學院教授講的是安吉白茶和峨眉雪芽其製作工藝為綠茶工藝,所以算綠茶,我怎么聽起來都覺得有點彆扭。唐宋古人早就說清楚了,怎么老是要以制茶工藝來定類別?不知道將白人染黑是否就可以定義為黑人了。

生平事件

《喬治亞高加索、巴統地區大茶園》:清朝時,茶葉已是中俄貿易的大宗商品,但俄國種茶則到清朝中葉才開始。那裡天寒地凍,茶樹難以培植,故要在中國聘請茶葉技師,這一想法得到了沙皇的首肯。
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俄國茶商波波夫在寧波結識了18歲的劉峻周。對這個廣東小伙子很有好感,問他要不要和自己一起回俄國種茶。劉峻周未有準備,婉拒了。1893年,劉峻周已經升任寧波茶廠廠長,波波夫再來邀請,他帶上另外9名技工、茶籽和幾萬株茶樹,乘船從廣州港出發。
1897年,劉峻周回到廣州,兒子劉澤榮5歲,他將12名技工連同妻兒一起帶回恰克瓦。
1900年的巴黎世界展覽會上,“劉茶”獲得了世界金獎。
1909年,沙皇政府授予劉峻周三級獎章,據說這是得到俄國獎章的第一個中國人,也是沒有取得俄籍而得獎的第一個外國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土耳其軍隊占領巴統,劉峻周率領工人堅持兩天兩夜,武裝保衛了茶廠。
十月革命勝利後,蘇維埃政府支持茶葉事業,劉峻周的茶樹開枝散葉,種到了南北高加索地區。1924年11月13日,他赴俄30年,蘇聯政府授予他“勞動紅旗獎章”。後來,蘇聯政府要求所有外國人入籍,否則不能擁有私產。劉峻周卻不願意,寧願攜帶全家返回中國,本來想返回南粵大地,考慮到兒子劉澤榮已參加了共產主義運動,於是落戶哈爾濱,經營跑馬場。他在喬治亞生活習慣了養馬愛馬,別號叫“天涯馬馳”。1942年,72歲的劉峻周不慎從馬背摔下,不治身亡。

子女後人

劉澤榮為劉峻周長子,也是其作品之一,字紹周,被帶往俄國時年僅5歲,他俄語說得比漢語還流利,但未使用過俄文名字。為學得一技之長,劉澤榮於1916年考入彼得格勒工業大學建築工程系,並打算畢業之後回歸故里。
1920年初,劉澤榮應邀回國,負責中俄邊境勘測工作,列寧特意再次召見他,希望他能多做些促進中蘇友誼的事。1940年國民黨政府任命其為駐蘇使館參贊,1945年回國任外交部駐新疆特派員。
新中國成立,劉澤榮任外交部條約委員會委員、外交部顧問。1950年,周恩來曾稱讚他為“了不起的中國人!”1958年,65歲的劉澤榮加入商務印書館,擔任《俄漢新辭典》的主編。1970年7月18日,劉澤榮病逝。
一個多世紀過去了,今天,中俄關係至關重要,我們不能忘記113年前,廣東老鄉劉峻周在恰克瓦土地上種下的那棵小小的茶苗,記住他們父子為中俄友好做出的貢獻,讓兩國人民永遠友好下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