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百泉

劉百泉

劉百泉(1878—1942),原名丕漢,男,西鄉縣板橋灣人。先後就讀於陝南公學、陝西省優級師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百泉
  • 出生地:西鄉縣板橋灣人
  • 畢業院校:陝南公學、陝西省優級師範
  • 原名:丕漢
個人簡介,人物經歷,

個人簡介

光緒三十一年(1905),在陝西省優級師範撕毀學校限制學生革命活動的布告,受到當局的通緝,隻身南下,考入上海公學,後轉入理化專修學校。畢業後,歷任漢口《大漢日報》、蕪湖《中江日報》、上海《黃報》記者及上海《漢文協和報》總編輯,又在於右任主辦的《民呼》、《民主》兩報兼職,並在滬參加了同盟會

人物經歷

宣統三年(1911)10月,武昌起義成功,各省回響。11月,百泉與陳乙白等策動滬軍反正,共推陳其美為滬軍都督。
民國4年(1915)12月,袁世凱復辟稱帝。百泉與韓恢等擁護孫中山《討袁檄文》,在上海與保皇派展開激烈鬥爭。次年,被派往蘭州進行反袁活動。民國六年(1917),孫中山在廣州就任大元帥,百泉與挺進軍司令韓恢同往汕頭,任該軍秘書長及參謀長。陳炯明叛亂時,孫中山任韓恢為討逆軍總司令,恢邀百泉主持軍務。不久,韓恢遭齊燮元殺害,百泉先後在天山陝軍司令部、廣東建設部及國民革命軍司令部任總贊及秘書長等職。
民國13年(1924),孫中山指派百泉為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陝西代表(會場座號173)。14年(1925),國民政府成立,百泉任政治訓練部秘書。15年(1926),隨國民革命軍北伐至漢口。蔣介石殘害國民黨左派,總政治部主任鄧演達被捕殺,百泉亦受株連被捕,關押於廣東東山監獄,其漢口住宅遭到搜查。幸賴家人先期焚毀檔案書刊,致搜查一無所獲,百泉始得獲釋。但經此番囹圄之災與清黨之禍,對政局失望灰心,從此脫離國民黨上層。自民國16年(1927)下半年,至民國19年(1930)底,先後任交通部閩粵特派員、汕頭電報局局長,以及福建、天津、山東等省市電政管理局監理等。
民國20年(1941),國民政府監察院長於右任,委百泉為該院調查專員,百泉遂在南京定居。
劉百泉關心故鄉公益事業,主持“陝南旅京同鄉會”的工作,對在京陝南青年莫不給予幫助和扶持。民國23年(1934),在京學生王紹烈等反映,西鄉縣午子山珍貴林木白皮松被濫伐,百泉立即致信陝西省主席邵力子及駐漢中警備司令趙壽山。不久,司令部關於嚴禁砍伐白皮松的布告,貼在午子山下。民國24年(1935),《續修陝西通志稿》編成,志稿視辛亥革命為“亂變”,百泉義憤填膺,與在京同鄉薛祥綏等,撰文歷數其紕繆,並以“陝南旅京同鄉會”名義致書邵力子,要求勘誤,以正視聽。
抗日戰爭爆發後,百泉雖回歸故鄉,監察院仍保留其調查專員的職務。居家4年,剛直之性依舊,曾面斥劣紳范鳴岐,拍案聲驚動四座。國民黨西鄉縣黨部書記長趙壽階?職拜訪,百泉直言告誡:“不能坐黨官,要了解民間疾苦。”
民國31年(1942)6月18日,百泉患腦溢血病逝,終年65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