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珩(北京大學副教授)

劉珩(北京大學副教授)

劉珩,女性先鋒建築師,城市設計師,廣州人。香港南沙原創建築工作室 創建人/主持建築師;北京大學副教授,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博士,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建築碩士;兼任香港霍英東基金會南沙新城規劃設計總監,負責廣州南沙新城規劃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珩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北京大學副教授
  • 性別:女
人物生平,劉珩的建築夢,

人物生平

劉珩,女性先鋒建築師,城市設計師,廣州人。香港南沙原創建築工作室 創建人/主持建築師;北京大學副教授,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博士,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建築碩士;兼任香港霍英東基金會南沙新城規劃設計總監,負責廣州南沙新城規劃發展。她和她的事務所多年來以南沙和珠三角為根據地,開展著多元化的都市研究,建築設計創作和實踐活動,有關建築設計作品和學術文章於多家海內外的專業雜誌上發表並獲獎,亦參與了包括威尼斯雙年展,廣州三年展、 深圳建築雙年展和上海雙年展等藝術展覽活動。2008年起在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任教,設計研究生課程包括“廣東珠三角順德容桂沿江工業遺址保護與發展”(2008年秋季)和“後普通城市———深圳華強北城市更新設計”(2009年-2010年)等。2010年與北京大學簽約,成為北京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學院副教授。 作為南中國首位獲得哈佛設計博士學位的女建築師,在廣州土生土長的劉珩給人的感覺親切且自然。朋友們都認為她是可愛而純淨的,而這份可愛與純淨,恰恰是來自於劉珩對建築的不懈追求與敢於直言。因為她愛建築,而這份愛,給了她莫大的勇氣與毅力,在這條並不平坦的道路上,繼續探索前行。作為建築師,劉珩又是理性的,她一直追求用最少的語言,創造空間最大的變通和靈活。儘管夢想與現實在互相拉扯著建築師們,但在劉珩那雙大眼中,可以看到她追逐建築夢想的堅定與執著。

劉珩的建築夢

美麗、果敢、堅定、純淨的劉珩:
“我把建築作為一種清教徒式的信仰。也就是說建築是我生活中的信仰,我可以為了它,犧牲生活的一切。
與建築結緣 到國外尋夢
當所有人還在思考大學要念什麼的時候,劉珩便已有了自己人生的明確目標———建築。從小培養起來的對藝術的興趣,以及高中時期所念的理工科,在劉珩第一次接觸到當時國內唯一的建築雜誌———《世界建築》時,便有了交集。那些位於世界各地的建築,深深地吸引著劉珩。“那時候總是拿著《世界建築》看,並決定建築作為主攻方向。”就這樣,劉珩定下了她一生的目標。而後,就讀於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劉珩被保送到了華中理工大學建築系,邁出她建築人生的第一步。
“四年里我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而這四年時間裡,一位來自德國的教授,對我的思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追求的是很純粹的包浩斯現代主義的東西。在當時,這代表了一種價值觀的重新建立,很有革命性。”劉珩表示,思想的轉變更堅定了她走出國門的決心。而後,她放棄了保送到同濟大學讀研的機會,轉投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攻讀建築碩士。
在踏上舊金山土地的那一刻,純淨的藍天白云為劉珩展現了一幅不一樣的畫卷。“當時感受到了另外一個境界,對我的人生起了很大作用。那一刻,我覺得我的選擇是對的。”在伯克利大學的學習經歷對劉珩的人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跨越。在建築之外,思想跳出框框,享受一種精神上的自由,和著濃郁的藝術氛圍,無論在建築領域還是人文領域,都很自由和自然地相接軌。這對劉珩思想塑造產生了根深蒂固的影響。“我最燦爛的學生時代在那裡度過的。不僅是價值觀,還有設計方法、思維方法等都發生了改變,是我人生的塑造最關鍵的幾年。”
時代下的困惑不懈地堅持
在國內,有許多人把劉珩歸入明星建築師的行列。可她並不喜歡。“我更喜歡用獨立建築師來形容。建築師必須有自己的價值觀,雖然建築設計要體現業主的意志,但是所有業主都不能忽略建築的使用者。所以建築設計要能夠跨越很多不同領域跟價值觀,建築師要成為不同群體的橋樑。”她認為獨立的身份更能代表一種獨立的聲音,做出最好最公正的評價。“我希望一直堅持做一個獨立的建築師。讓自己的思想和追求的東西展現出來。”
作為獨立建築師,劉珩認為大部分建築師都會為現實與理想中間的拉鋸感到困惑:“建築師永遠是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很尷尬的專業。但是我覺得要有個人定力,要學會放棄,要選擇做什麼建築師。”劉珩選擇了放棄做商業型的建築師:“人生很短,在我熱愛的建築事業上,要做有意義的東西,我要按照我自己的理想,去塑造自己想成為的人。”多年來,她一直很為此堅持:做了那么多建築,她的事務所一直維持在10到20人左右的小規模。
然而,作為獨立女性建築師,劉珩說:“獨立、女性,在這兩個詞之下,使我們變得更加另類。”建築是一個“中性”的行業,但女性要在建築方面追求理想,需要放棄社會、家庭上的責任。壓力,來自於社會對於女性追逐夢想的評價:太自私,太貪心。忙碌得腳不沾地的設計工作也必將影響到家庭的正常生活,“在國外,建築師的離婚率僅次於心理醫生。”劉珩深感女性建築師在此上的付出遠高於男性建築師。而她則已經忙得多年沒有時間去練習她所鐘愛的舞蹈了。
學成歸來 築夢南沙
畢業後,在國外工作的劉珩因為南沙開發的契機,受霍英東集團邀請,回到了中國。1995年的南沙猶如一張白紙,一塊建築師最好的試驗田,這是所有懷抱夢想的建築師所渴求的。劉珩在這兒一呆,就是十年。回想起來,劉珩稱那是一段與世隔絕、游離於真正廣州生活,閉門造車的時光。是一種理想主義的生活方式和實踐方式,這段經歷對她的人生是另外一種影響。
劉珩將她對建築的理解分成兩個階段。“在求學與南沙的那段日子,我一直把建築作為一種清教徒式的信仰。也就是說建築是我生活中的信仰,我可以為了它,犧牲生活的一切。”學生時代在世界各處的遊歷,那些世界建築大師們所留下的精品,給劉珩帶來深深的震撼。“那種把建築提升到精神的境界,是超越物質的存在。讓我頓悟:這就是我學建築的目的。”隨著時間的推進,視野和經驗得到長足的發展。當劉珩在南沙把學到的、想做的都做出來後,她開始思考:建築也許還會有其他的東西。“這個階段我對建築重新進行梳理,把建築納入珠三角城市化的進程裡面看:建築只是大量生產裡面的一個點。”劉珩還積極地進行跨領域的研究,例如與藝術家和學者的來往。這些經歷成為她人生第二階段:希望建築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儘管建築還是很個人化的創作,但這種個人化的創作應該給人類或者社會帶來有益的東西。她開始更加關注公共空間能為社會、建築起到什麼作用。於是她回美國攻讀哈佛博士,研究城市化的過程。無疑,這是劉珩對建築外延的擴展。
劉珩(北京大學副教授)
(轉自羊城晚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