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玠(中國工程院院士計算機過程控制專家)

劉玠(中國工程院院士計算機過程控制專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玠(1943.11.22- )中國冶金自動化及信息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現任鞍山鋼鐵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1998年獲香港“何梁何利基金”技術科學獎;2001年獲“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畫突出貢獻者榮譽稱號。

1998年獲香港“何梁何利基金”技術科學獎;2001年獲“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畫突出貢獻者榮譽稱號。長期從事冶金工業計算機控制系統和數學模型的研究開發。在“武鋼一米七軋機系統新技術開發與創新”項目中研製的計算機過程控制模型,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他主持並參加研究的“武鋼一米七熱軋計算機控制新系統”等重大項目,分別獲國家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玠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安徽省舒城縣
  • 出生日期:1943年11月22日
  • 職業:冶金自動化及信息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 主要成就:“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畫突出貢獻者榮譽稱號等
簡介,教育背景,職業經歷,人物傳記,

簡介

(1943 .11.22-- )
籍貫:安徽省舒城縣
劉玠
職稱/職務:研究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董事長

教育背景

1964 年畢業於武漢鋼鐵學院機械專業;
1967 年北京鋼鐵學院冶金機械研究生畢業。

職業經歷

1964 年畢業於武漢鋼鐵學院(現為武漢科技大學)機械專業
1967 年北京鋼鐵學院(現為北京科技大學)冶金機械研究生畢業,曾在北京語言學院外語系日語班和日本東芝電氣社府中工場、新日鐵大分制鐵所學習
同年加入武漢鋼鐵公司,歷任軋板廠技術員,熱軋廠自控車間副主任、熱軋廠廠長助理
1984年武鋼熱軋廠廠長
1985 年起先後任武鋼副總經理、 第一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
1994 年12月起任鞍山鋼鐵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6年3月25日,劉玠榮獲第二屆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
中共中央和國務院2007年底對鞍鋼主要領導調整作出決定:因年齡原因,免去劉玠鞍鋼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職務。
2006.5.25當選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2011.5.30當選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十六屆中央候補委員
第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現任中信泰富特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先生曾是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曾多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三等獎,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在鋼鐵生產和經營及技術管理方面積有三十年經驗, 能熟練掌握日語、英語。還曾擔任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金屬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自動化學會常務理事、美國鋼鐵工程師協會會員等職。
1994年12月以來,作為鞍鋼“九五”、“十五”技術改造的總負責人,追蹤世界鋼鐵前沿技術,以其深厚的技術功底和創新思維,使鞍鋼走出一條“高起點、少投入、快產出、高效益”技術改造新路子,先後完成了平爐改轉爐、模鑄改連鑄軋機更新換代等一系列工藝裝備上的革命,主要裝備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致力於重大冶金技術裝備國產化的創新與實踐,並取得了突出成就。作為鞍鋼1700工程總負責人,他積極從事工程總體技術方案的決策、關鍵技術的開發、大型裝備的國產化研製等工作。建成我國第一條擁有全部自主智慧財產權,具有當代國際先進水平的1700中薄板坯連鑄連軋生產線(ASP),並已成套對外輸出,不僅經濟效益可觀,同時也為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該項目先後獲得“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冶金科學技術特等獎。建成我國第一條自主集成的1780酸洗冷連軋聯合機組,取得巨大經濟效益。
劉玠

人物傳記

劉玠,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鞍山鋼鐵公司總經理、計算機過程控制專家。
鞍鋼總經理劉玠是第一批中國工程院管理院士,是一位專家型企業家。他看上去比實際年齡顯得年輕,典型的學者形象。他說話果斷,目光中透露著堅毅。很難想像,就是這樣一位儒雅的學者曾大刀闊斧地給鞍鋼動了大手術,改變了鞍鋼的命運。
受命於危難之時
1994年歲末,蕭條籠罩著鞍鋼:企業資金運轉困難,沒錢買煤,致使兩座高爐停火;設備陳舊老化,已經有50年歷史的高爐經常被“開膛破肚”,多次維修; 50萬人口中,有19萬待安置子弟、12萬離退休人員;沒有契約,職工生活沒有著落…… 鞍鋼一時陷入困境。
就在這時,劉玠義無反顧地來到了鞍鋼。此前,組織上曾有意調時任武鋼第一副總經理的劉玠 到省里工作,後來他也有機會到北京鋼鐵研究總院當院長。但劉玠說:“我喜歡到企業去工作。鞍鋼曾是共和國的鋼老大,選擇鞍鋼壓力是有的,但我是共產黨員,我要為鞍鋼50萬人負責任,我感到了比在武鋼時更強烈的責任感。我相信在鞍鋼能夠發揮我的作用。”
鞍鋼的命運隨著劉玠的到來發生了轉折。
當時的鞍鋼,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仍然延用計畫經濟的機制來運作,價格不隨行就市,市場上的鋼材價格已經猛跌了,鞍鋼的鋼材價格卻居高不下,賣不出去就賒銷,不給錢先拿走。因此,當年的銷售收入賬面上是197億元,回款卻只有七十幾個億,資金陷於斷流。
劉玠果斷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改變銷售的組織機構和銷售體制,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16字方針,鞍鋼“精幹主體、分離輔助”。隨著管理的加強,成本的降低,效益上來了,企業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半年後,鞍鋼迅速走出困境。1995年與1996年,鞍鋼分別盈利3.32億元與3.5億元,1997年在技改投入較大的情況下,仍盈利8000萬元。2000年以來,鞍鋼既不欠人貨款也不人欠貨款,受到各方面的好評。鞍鋼的養老保險也已經進入省統籌,醫療保險、失業保險都由保險公司承接。幾年來,鞍鋼沒有欠發養老保險金,沒有欠發鞍鋼職工工資。鞍鋼出現了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
花小錢辦大事
作為中國工程院管理院士的劉玠 ,對企業的管理有一套清晰的思路。
劉玠說,一個企業的要害問題是如何進行經濟核算。企業經營的好壞,管理水平的高低,與其分配機制密切相關。鞍鋼採取分離單位,精簡主體,建立了由很多自負盈虧的子公司組成的公司制運營機制,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鞍鋼所辦的醫院在醫藥福利補貼承包的前提下走向社會,企業所辦的學校移交給了政府。通過 “分離輔助”,許多子公司扭虧為盈。通過“消腫”、“瘦身”, 導致鞍鋼與只講數量不講質量,只講產量不講效益的機制徹底告別。
鞍鋼沒有完全靠借錢搞改造,走出了一條投資少、起點高、建設周期短、經濟效益好的路子。在技改方面,鞍鋼儘可能利用原有資產和技術力量,抓住關鍵環節進行改造。他們僅用了一年零九個月的時間,就實現了全轉爐煉鋼、半連軋總體改造,完成了2#板坯連鑄機工程;他們用了5個多億元就完成了以前需要幾十個億的項目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劉玠強調,效益是一切生產活動的目標,生產經營活動、組織機構、運行機制如此,分配原則也是如此。劉玠說,鞍鋼在技改方面有一套成功的經驗,一是不靠舉債而是提高折舊率,加大技改投入規模;二是投資方向正確,不鋪新攤子,充分利用原有條件;三是投資產品有市場需求,既有眼前市場又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四是引進實用技術,不引進華而不實的東西,儘量避免全面引進成套設備;五是在投入產出機制上一定要責權明確,鞍鋼搞的是投入產出總承包。
劉玠為鞍鋼找到了出路,鞍鋼人看到了前景,增長了信心。吳邦國同志曾說:“1993年我到過鞍鋼,當時的煉鋼廠烏煙瘴氣,至今記憶猶新。想不到那么難辦的事情,你們在一年零九個月的時間就辦到了。”鞍鋼摸索出了一條實現加速改造的道路。面對成績,劉玠說,困難壓不倒人,只要按照中央的方針政策去辦,依靠班子,發動民眾,盡心盡力去做,總會找到一條出路的。
立足全球進行決策
作為國企改革的成功典範,劉玠說,企業要立足全球進行決策,企業的發展一定要與國際接軌,像鞍鋼這樣的大型企業,更要充分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使企業得到最大經濟效益,同時,要尋求國際合作夥伴,優勢互補。
談到“十五”計畫綱要中的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問題,劉玠認為,一個國家的工業離不開傳統產業,信息技術要和傳統產業有效結合在一起。信息社會帶來的是金融信息、市場信息、技術信息、人才信息等等,這些都對傳統產業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我們要把信息技術運用到傳統產業的生產、控制和管理當中去,促進傳統產業的技術創新,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他 說,鞍鋼已建立了自己的網站,通過網路不但可以了解市場信息,用戶也可以通過網路知道鞍鋼的產品銷售信息。
劉玠認為,企業的發展要在體制創新上繼續深化改革,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在分配機制、用人機制上更貼近市場,能夠使人才脫穎而出,能夠使企業的分配隨著效益的增長更加合理,打破大鍋飯。對國有企業的經營者也應該採取聘用方式,根據企業業績來確定薪金的高低,對業績突出的應該給予高薪,反之,應該給予適當的報酬或者給予懲罰。
劉玠說,當今時代,環保和發展問題已經融合在一起,環保標準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的入門證之一。一個企業要發展,必須致力於環保,鞍鋼所有技術改造項目,都要求必須達到國際一流的環保標準,鞍鋼為此付出了巨大的投入。這幾年來,鞍鋼消滅了煉鋼、軋鋼方面的粉塵污染,治理了廢水污染,鞍山的環境有了極大的改善。“十五”期間,鞍鋼還將治理高爐污染,屆時,鞍山將是一個環境更為優美的城市。
加入WTO對於中國企業是一個嚴峻的挑戰,談起這個話題,劉玠笑了。他說:“中國的鋼鐵工業水平目前已經達到了世界鋼鐵工業先進水平,入關後,中國鋼鐵工業應該能夠承受國外企業帶來的衝擊。對鞍鋼來說,機遇和挑戰並存,鞍鋼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和市場;當然,鞍鋼也要接受世界先進鋼鐵企業的挑戰,關鍵在於鞍鋼自己。”
劉玠的命運與鞍鋼已經融在一起,談起鞍鋼,劉玠有著永遠也說不完的話題。他說:“鞍鋼已經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全國各大鋼廠都有鞍鋼輸送的優秀的管理、技術人才。當然,鞍鋼仍然面臨著許多困難,比如,社會負擔很重,但我們正在努力克服。目前,鞍鋼上交的稅收在全國鋼鐵企業中是最高的,我們的職工工資總額也是最高的,我相信,鞍鋼會有一個光明的前景。”
轉人民網 《時代潮》 (2001年 第十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