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鷹(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脊柱外科主任)

劉海鷹(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脊柱外科主任)

劉海鷹,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於,現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北京海鷹脊柱健康公益基金會理事長。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脊柱外科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脊柱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脊柱脊髓專業委員會腰椎研究學組委員,國際矯形與創傷學會(SICOT)中國部脊柱專業委員會常委,國際脊柱功能重建委員會中國分會常委,《中華醫學雜誌》、《中國脊柱脊髓雜誌》、《中國矯形外科雜誌》、《中國骨與關節外科雜誌》等雜誌編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海鷹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64年
  • 職業:主任醫師
  • 畢業院校:原北京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
教育經歷,工作貢獻,學術成果,公益事業,

教育經歷

師從我國骨科界泰斗、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第一屆主任委員馮傳漢教授, 攻讀外科學臨床技能博士學位。畢業後於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工作,經過3年主治醫師的臨床工作後經考試成為我國首位獲布勞恩(Braun)獎學金的臨床外科醫師,1995~1997年赴德國脊柱外科中心醫院、Hessing骨科醫院、ST-Josef醫院深造,先後從師於歐洲脊柱外科大師(德國脊柱外科學會主席)Metz-Stavenhagen教授、歐洲頸椎外科大師Matzen教授、德國骨科學會主席Kramer教授,在脊柱外科領域潛心鑽研探索,參與完成疑難脊柱外科手術千餘例,使其無論從脊柱外科手術技藝還是相關基本理論上都有了質的飛躍。

工作貢獻

劉海鷹主任回國後,於2001年下半年組建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脊柱外科,相繼開展了類風濕性寰樞椎半脫位經側塊關節螺釘固定、重度脊柱側凸矯形、強直性脊柱炎脊柱後凸畸形矯形、脊柱滑脫、椎管狹窄後路減壓融合固定、腰椎後路非融合手術、陳舊性脊柱骨折脫位側前方減壓固定手術、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頸椎後路椎管擴大成形術、頸椎病晚期前路多節段減壓內固定手術等脊柱外科疑難手術逾6000例,創造了無一例神經系統嚴重併發症發生的佳績,並以其良好的手術療效,獲得了廣大患者的信賴,先後完成多項中央保健任務,成功的為數十位院士,前奧運體操冠軍等社會精英施行手術。
近年來,劉海鷹主任潛心鑽研、勇於進取,總結了大量的實用手術技巧,編撰了《兒童骨科手術圖譜》、《骨科臨床特殊病例大討論—脊柱外科分冊》、《脊柱內固定學》、《實用頸椎外科學》等著作,並通過大規模臨床研究得以證實,在與國內外的著名脊柱外科專家廣泛溝通後於2014年完成了我國首個《腰椎管狹窄症手術治療規範》的專家意見稿,並遠赴美國哈佛大學進行學術交流講演,對我國腰椎管狹窄症以及腰椎退變性側彎的手術治療起到了一定的推進作用。

學術成果

在科研上善於發現臨床疑點、難點,勇於專研,曾承擔北京市科委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多項、北京大學985“微創脊柱外科臨床研究”基金等多項科研基金,在國內較早研究並報導了“類風濕性寰樞椎半脫位經側塊關節螺釘固定”、“中老年下肢關節疾病與脊柱疾病處理順序”“術前預存自體血與術中引流血回輸在脊柱外科手術中套用”、“退變性脊柱側凸的外科治療”“退變性側彎的手術固定技巧”等文章,先後於《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中華醫學雜誌》、《中華外科雜誌》、《中國脊柱脊髓雜誌》等發表論著逾50篇。主譯出版《脊柱內固定學》、《兒童骨科手術圖譜》《中華骨科治療學》等學術專著。

公益事業

2011年發起創立北京海鷹脊柱健康公益基金會,基金會以“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弘揚中華民族扶危濟困傳統美德,促進全民健康發展”為宗旨,致力於貧病殘脊柱疾病患者救助、救治,以及為欠發達地區培養脊柱專科人才,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應,2014年榮獲首屆”中國公益行動獎”,劉海鷹教授獲中國醫師協會第五屆“中國醫師獎”提名獎。基金會與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及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共同開展了“中美脊柱外科醫師聯合培養計畫”,為我國優秀中青年脊柱外科醫生提供了交流學習深造的綜合性平台;基金會更與德國Hessing基金會共同建立中--德脊柱外科協作中心,近年來已陸續培養了四批次中青年醫師赴德國進行專科培訓;基金會項目連續三年獲得“中央財政購買社會組織服務”資助項目;並在民政部門開展的社會組織評估工作當中被評為4A級社會組織。
北京海鷹脊柱健康公益基金會共完成義診救助脊柱病患1700餘例,培訓基層醫生147人次, 49位重症患者接受手術後得以康復並徹底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十數位欠發達地區的骨科醫生成長為學科帶頭人。
5年間基金會專家的足跡遍布祖國西部、中部貧困地區。在青海玉樹地震災區、四川阿壩土石流救援現場、山西呂梁大山深處、內蒙草原腹地、寧夏寧南固安回族聚居區、雲南邊陲、大涼山彝族村寨,都有基金會醫學專家、志願者跋山涉水、全力施救的身影。數十名脊柱外傷少數民族兄弟獲救,其中重症接受基金會專家手術救助得以免於癱瘓的藏族同胞3人、羌族1人、回族2人、彝族1人,獲得各界好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