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潮(廊坊市廣陽區九州鎮南漢村村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海潮,男,1991年出生,廊坊市廣陽區九州鎮南漢村村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海潮
  • 性別:男
  • 出生日期:1991年
  • 籍貫:廊坊市廣陽區
主要事跡,所獲榮譽,

主要事跡

劉海潮經營者一家玉石店,憑著匠人精神與誠信經營,他的店面穩紮穩打,薄利多銷,收入領先業內。
精於工、匠於心、品於行。近年來,“工匠精神”成為熱詞,廣陽區九州鎮南漢村文化歷史悠久,自明清時期,祖先們就在北京皇宮、琉璃廠耍手藝,為皇家宮廷服務。多少年來,歷經變遷,南漢村人的手藝一直沒丟,而且還得到發揚。今年28歲的劉海潮便是這個村子的一員,雖然年紀不大,從事玉石雕刻有近20年之久了。
上個世紀80年代,南漢村有一個磨玉廠,劉海潮的父親劉文永在工廠裡面做工,磨玉廠倒閉後,劉文永便轉做個體經營,繼續從事鑲嵌工作。劉文永是一個純粹的手藝人,勤勞肯乾、做工精細。劉海潮自幼在這種環境中成長,對這種工藝有著非同一般的熱愛。
劉海潮出生於1991年,在5年級的時候,他就學著父親的樣子用機器製作小物價,把玉石打磨成馬鐙戒指,向同學們展示,同學們爭先恐後地欣賞,這讓他很有成就感。他年紀不大,卻有9年的外出學藝經歷。國中畢業後,他就跟著父親學習鑲嵌技術。一年後,父親劉文永感到自己能力有限,便把15歲的劉海潮送去了北京當學徒工。
劉海潮在北京學到的是曾有“北玉四傑”之稱的老師傅王樹森傳下來的手藝,到他這裡已經是第4代傳承人了。王樹森老師曾參與過上世紀80年代北京玉器廠設計加工的四大國寶作品的設計,他的作品《瑪瑙五鵝》曾轟動整個玉器行業,成為譽滿中外的巧色絕品。劉海潮的師爺是郭振剛,行里人都稱呼他“郭老”,曾是長城玉器廠瓶素班的主設計大師,如今在北京頗有名氣。劉海潮的師傅盧玉立,作品擅於小中藏大,薄中顯厚,平而反鼓,具有立體感,很有代表性。
劉海潮是家中獨子,從小沒吃過什麼苦。跟老師傅們學手藝時,師傅秉承“嚴師出高徒”的教學理念,對他要求十分嚴格。在傳授技能的過程中,劉海潮潛心研究,還在幾年裡,將工廠內的200多本相關技能的書籍看了個遍。2017年,在盧玉立和郭振剛兩位師傅的幫助下,劉海潮回到家鄉開了店面。2017年夏,劉海潮以“北派京工劉海潮玉石雕刻”,遞交了市級非文化遺產申請,目前正在審批中。2018年5月16日、2018年9月5日,他的事跡被廊坊都市報進行報導。
劉海潮的店面開在新世紀步行街第四大街,店面雖小,卻因劉海潮的工匠精神,以及信用至上、真誠對待消費者的經營理念,在業內頗具名氣,在顧客心中頗具口碑。
很多人認為,玉石行業是一個暴利的行業,玉石種類繁雜、容易造假,再加上商家溜奸耍滑,顧客很容易上當。但在劉海潮這裡完全沒必要擔心,近20年的行業打磨,他早就能把好第一道關,親自進料、雕刻。對待顧客,他誠信經營、薄利多銷,在經營口碑的同時,不僅增加了產值劉海潮還成了顧客心中“誠信典範”。
一件小事,贏到一位忠實顧客。劉海潮記得,在去年12月初,一位顧客在店中看中一隻6000元的手鐲,想送給妻子作為生日禮物,因為不知妻子適合的手鐲口徑尺寸,所以他預交200元定金,待妻子周六休息時過來試戴是否合適。劉海潮與他商議好,如果不合適,再將定金退回。
沒想到,兩天后,劉海潮的一位老顧客吳女士也看中了此款手鐲,得知已被交定金,她對劉海潮說:“那位顧客也不確定買不買,他們來了,還可以再試戴別的。”並表示,願意立即以7000元價格購買。
劉海潮不假思索,立即拒絕了。吳女士無奈地說:“你這個孩子太老實啦!”劉海潮賠禮道:“無論是做人還是經營事業都要講誠信,如果那位夫人戴著不合適,我再以6000元的原始價格賣給您吧!”
到了周六,吳女士早早來到店裡,與劉海潮一起等預定手鐲夫婦。上午11點左右,那位先生陪同妻子再次來到店內,經試戴,手鐲待著正好,像是訂製的一樣,他們非常滿意。
看著心愛的手鐲被買走了,吳女士苦笑著對兩夫婦講了事情始末。聽後,兩夫婦非常感動,女方對劉海潮說,這是自己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禮物。
在劉海潮眼中,這只是平常的一件小事,他認為,每個商家都應該遵守契約精神,也許會因此流失老客戶,但放眼未來,有道德有底線,事業才能長久。

所獲榮譽

2020年1月,入選“時代新人·河北好人”(誠實守信)榜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