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戲蟾

劉海戲蟾

劉海戲蟾是一個古老中國民間傳說故事,來源於道家的典故,劉海(劉海故里為陝西西安戶縣阿姑泉歡樂谷)少年時上山打柴,看見路旁一隻三足蟾蜍受傷,便趕快上前為之包紮傷口,蟾變成了美麗的姑娘,並與劉海成婚生子,妻子能口吐金錢和元寶,故中國民間有吸財鎮宅辟邪之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海戲蟾
  • 地區:中國
  • 來源:中國民間傳說
  • 信仰:道教
  • 作用:吸財鎮宅辟邪
相關故事,人物信息,關於三足蟾,記載,不同說法,石刻,

相關故事

南海龍王有個女兒叫巧姑趁龍王外出的機會,變作一隻金色的蟾蜍,躍出了桃花溪中的白龍潭。就在小金蟾遊興正濃之際,突然一條兇惡的大蟒向她撲來。被正在桃花峰下砍柴的劉海相救。金蟾懷著真誠的感恩之情,贈送一顆龍珠給劉海,然後戀戀不捨回龍宮。
巧姑深深地愛上了劉海。有一天她思念劉海心切,又偷偷地出了龍宮, 還是變作金蟾爬上荷葉,盼望著能再次見到她的意中人劉海。 事也湊巧,那一天劉海因為要伐木蓋房,也來到了白龍潭邊。劉海伐樹累了,走到潭邊喝水,忽然發現在他的身邊有一串金錢。哎!這是誰把金錢丟在這兒了?他四顧無人,喊了幾聲也無人答話。劉海心裡想,這錢不是我的,不義之財不能拿。於是扛起松樹準備回家,誰知那串金錢竟然叮叮地響了起來,真是怪事。劉海哪裡知道,這錢是金蟾暗放在他身邊的,那串著金錢的絲線就在她的手裡。劉海要走,她便在水下牽動絲線,使那串金錢響了起來。 劉海感到奇怪,聚精會神地端詳那串金錢為什麼自己會響。不提防上次那條吞吃金蟾未成的大蟒,自樹林中偷偷爬出,從背後向劉海撲來。 龍女在水下看得清楚,急忙從水中躍出,從劉海眼前跳向他的背後,引導劉海轉過身發現了已經撲到面前的凶蟒。劉海手疾眼快,抽出砍柴刀,迎面一刀,把那條惡蟒斬作兩段。
劉海見是小金蟾在危急中救了他的命,十分感激。又見那牽動金錢的絲線也隨著金蟾上了岸,他於是愛撫地捧起金蟾,向她道謝說:“小金蟾哪小金蟾:你要是一位姑娘該多么好,我們可以結為夫妻”說罷,他輕輕地把那牽金錢的絲線系在金蟾的頸項上,牽著她在溪邊玩了起來。 劉海牽著金蟾在前面走,金蟾在他的身後輕快地跳躍著。忽然間劉海覺得手中的絲線一下沉重了起來, 回頭一著,大吃一驚,原來那金贍變成了一位漂亮的姑娘,跟在身後朝他微笑。 劉海忙向那姑娘說:“你是什麼人,怎么我牽的小金蟾不見了呢?”,“我就是那小金贍,你不是說要同我白頭偕老永不分離嗎?”,那姑娘羞澀地回答劉海說:“從此以後, 晴天有我給你燒飯,下雨有我為你補衣衫,好嗎?”,劉海聽罷,想起了小金蟾贈他龍珠的事,明白了這姑娘的來歷,真是喜出望外,連忙說,“好、好”!於是,兩個人收拾起柴刀、牽著牛扛起松樹,高高興興地回了湯口村。

人物信息

劉海與八仙一樣,也是喜劇色彩很濃的神仙。明朝《列仙全傳》中,劉海為八仙之一,到了《八仙出處東遊記傳》中,劉海的位置才被張果老頂替。但在所謂下八仙中,還有劉海的名字。
劉海,五代時人,仕燕王為相。後學道成仙,傳說中是個仙童,前額垂著整齊的短髮,騎在金蟾上,手裡舞著一串錢,是傳統文化中的“福神”;金蟾為仙宮靈物,古人以為得之可致富。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表示財源廣進,大富大貴之意,過去人們常將劉海戲蟾剪紙、繪畫請回家中,求財祈福。
劉海,歷史上實有其人。原為五代時人,本名劉操,字昭遠,又字宗成、玄(或元)英,居燕山一帶,先為遼國進士,後出家修道,號海蟾子。劉海十六歲的時候中進士做官。後來,劉守光被後梁太祖封為燕王,劉海就當上了燕王的丞相。劉海特別喜好談玄論道,與道士交往甚密。一天,有個道士來訪,劉海以賓客之禮相待。問道士的姓名,默而不答,只是要劉海拿出雞蛋十個,金錢十文,以每一文錢間隔一個雞蛋,將錢和蛋層層壘疊,十蛋和錢壘成了一個塔狀,而並沒有墜下來。劉海驚嘆說:“危險!”道士告訴他:“你身家性命面臨的危險,更甚於此。”劉海問:“如何擺脫這種危險?”道士並不作答,而是拿起雞蛋、金錢,擲之地上,然後長笑而去。原來,道士是說劉海現今身居高位,這高位就像疊壘起來的雞蛋一樣,隨時有可能墜毀。而要擺脫危險,免去殺身之禍,就要拋棄榮華富貴,就像道士將雞蛋、金錢擲於地上一樣,棄榮華富貴如敝履。劉海很快明白了道士的用意,當晚擺了一桌豐盛的酒席,美美吃了一餐,然後砸碎所有的寶器。第二天,解下相印,穿上道士的服裝,假裝發狂而舞,出了燕國,遠遊秦川去了。在路上他又遇到那位道士,道士授給他服丹成仙的口訣。劉海方知他是正陽子,即鐘離權。兩年以後,燕王劉守光僭稱大燕皇帝,不久就被朝廷剿滅,劉守光遭誅滅九族之禍。而此時,劉海正雲遊天下訪道。後畫遇上了呂洞賓,授之以秘法,乃得道成為真仙。從此,劉海以鐘離權、呂洞賓二位仙人為師,追隨他們遁跡於終南、太華之間,不知所終。元朝元世祖封劉海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武宗皇帝加封為“海蟾明悟弘道純佑帝君。”劉海出家後,取道號“海蟾子”,稱為劉海蟾。後來,由這名字又附會上了劉海戲蟾的傳說,劉海遂成為能給人間帶來錢財、子嗣的吉祥神。

關於三足蟾

三足蟾,是被神化了的蟾。蟾,即蟾蜍,又名癩蛤蟆、疥蛤蟆,兩棲動物,體灰褐色,皮膚表面有疙瘩,善於捕食昆蟲和小壁虎等,對農作物有益,其耳後腺及皮膚的分泌物可製成蟾酥入藥。蟾本來有四足,三足蟾並不存在(當然現今有人會說有新聞報導抓到過受到輻射影響變異了的有三足蟾)。
古時人們相信蟾能辟五兵,鎮凶邪,助長生,是主富貴的吉祥之物。金蟾則有其特殊的形態,其為三足蟾。雖然其滿身的錢味,但並不覺得俗氣。碩大的嘴,暴突的大眼,滿身的蟾鈕,以及喜氣洋洋的神氣,平添了一縷情趣,亦寓意財源興盛,生活幸福美好。
它之所以被廣泛流傳,是源自劉海戲蟾的中國民間傳說。
傳說在康熙年間,蘇州有一個大商人叫貝宏文,是個樂善好施的大善人。有個叫阿保的小伙子找上門來做傭人,貝宏文便收留了他。這阿保一天到晚忙個不停,幹活特別賣力。他幹活不要工錢,而且還常常不吃飯,有時一連幾天不吃飯也不喊餓。貝家的人都感到很奇怪。更令人吃驚的是,他可以把陶瓷做的尿壺像翻羊肚子似的翻過來,洗刷裡面,然後再復原,洗外面,陶瓷的尿壺在他手裡竟然像柔軟的麵皮。
有一次過元宵節,阿保抱著小主人去看燈,很晚未歸,貝家人十分著急。快到三更時分,阿保才抱著小主人歸家。貝家主人埋怨他回來得太晚,害得一家人提心弔膽。阿保解釋說:因為杭州的燈不熱鬧,他就帶著小主人去了一趟福建的省城,那裡的燈真好。貝家的人不相信,認為阿保是在撒謊。不料,小主人從懷中掏出了一把新鮮的荔枝,這是杭州沒有而福建才有的水果。貝家人心中暗暗驚異。最讓貝家及鄰人神異的是阿保戲大蟾蜍的事。
阿保到井裡打水,打上來一個大蟾蜍。蟾蜍即癩蛤蟆。奇怪的是,這個癩蛤蟆不僅形體巨大,而且只有三條腿。三條腿的蛤蟆是傳說中的靈物。阿保對貝家說:“這個蟾蜍逃走已經好幾年了,今天總算將它促住了!”左鄰右舍的人都跑來看熱鬧,並競相傳說這阿保就是戲蟾的劉海蟾。阿保見自己的身份已經暴露,便謝過主人,冉冉升空而去。

記載

劉海戲蟾的故事,至遲在北宋時便已產生了。北宋詞人柳永《巫山一段雲》中有這樣的句子:“貪看海蟾狂戲,不道九關齊閉。”可見,當時已有劉海蟾狂戲蟾的戲曲演出。劉海蟾戲蟾最初的目的是除蟾祟,所以劉海蟾所到之處,蟾聲消絕。考究起來,其所謂“戲”是一種巫術動作。《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引《邵武縣誌》說:“劉海蟾,名元英。……或曰:元英本名海,嘗以道力除蟾祟,故稱為海蟾雲。”劉海戲蟾的故事幾經演變,喜劇色彩越來越濃,劉海的“戲”的巫術驅邪意義逐漸消失,蟾已不再是除祟的對象,而是施行法術的靈物。明朝李日華《六硯齋筆記》說:“皇越石攜來四仙古像,一為海蟾子,哆口蓬髮,一蟾玉色者戲踞其頂。手執一桃,連花葉,鮮活如生。”
北宋詞人柳永《巫山一段雲》“清旦朝金母,斜陽醉玉龜。天風搖曳六銖衣。鶴背覺孤危。貪看海蟾狂戲。不道九關齊閉。相將何處寄良宵。還去訪三茅。”這是最早的劉海戲蟾記載。
據清初《堅瓠五集》記載:劉海戲蟾,“舉世無不知其名者”,“今畫蓬頭跣足嘻笑之人”,即劉海也,“持三足蟾弄之”。
清孟籟甫的《豐暇筆談》中的敘述,就更加神乎其神:劉海“汲井得三足大蟾蜍,以彩繩數尺系之,負諸肩上,喜躍告人曰:‘此物逃去,期年不能得,今得之矣。’於是鄉里傳述……爭往看之,至擁擠不得行”,此後中國民間舞還出現劉海以金錢戲三足蟾,為吉祥之兆。

不同說法

中國民間有關劉海捉金蟾的目的又有不同的說法。
一說劉海以金蟾為食。金蟾是中國民間信仰中的靈物,劉海以之為食,說明他神奇非凡。
一說劉海捉金蟾是令金蟾吐金,施濟天下窮人。金蟾是中國民間傳說中能吞吐金錢的靈物。把蟾與金錢聯繫起來,可能是由於蟾身布滿類似金錢的斑紋的緣故。劉海捉金蟾的方法是根據金蟾的“習性”,以一串金錢引誘並釣住它,即民間所謂“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
由劉海戲金蟾演變為釣金蟾,其行為的目的也由除蟾祟演化為獲取金錢,劉海遂成一位財神。這位財神爺以其特殊的本領給人間帶來金錢,他釣金蟾,金蟾則吐出金錢,金錢又被源源不絕地撒布到人間。中國民間年畫中的劉海是一副歡天喜地的胖小子的模樣,袒胸露懷,蓬頭赤足,雙手舞動一串金錢,正向一仰視的三足金蟾拋去。中國民間貼這類年畫,有祈財求吉之意。劉海形象至今仍以吉祥圖案的形式出現在年畫、剪紙、枕被、工藝品中。

石刻

陝西漢中文物局保存的《劉海戲蟾》石刻,為兒童舞蹈。因此,三足蟾成了不可多得的吉祥物,後來不僅出現了劉海戲蟾的年畫、雕塑,而且也出現了單個的三足蟾形象,如口含金錢的三足蟾、皮膚表面有疙瘩的三足蟾、體態圓胖的三足蟾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