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宜茂公家族

劉氏宜茂公家族

劉氏宜茂公家族,尊劉氏宜茂公為湖南開基始祖,為第一世祖。宜茂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縣早和市梅子村砂珠澤,傳至第7世祖國茂公,妣馬氏,1702年從湖南老家遷入四川省都江堰市大觀鎮欣禾村開基,子孫繁盛,字輩派語:學良啟國正,天文承順子,純士映明良,哲彥能全上,朝廷希俊章。

基本介紹

  • 本名:劉宜茂
  • 所處時代:元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江西吉安
  • 出生時間:1620
  • 主要成就:湖南開基
序 言,歷代源流,入川概況,字輩派行,傳世警言,家族大事記,宗支世系表,未解之惑,迷惑一,迷惑二,迷惑三,迷惑四,迷惑五,迷惑五,迷惑六,迷惑七,後記,

序 言

劉氏宜茂公家族自江西遷湖南後,再遷四川、陝西、重慶,在川省大邑縣、崇州市、都江堰、汶川均有分布,人丁興旺,枝繁葉茂。為便於劉氏宜茂公家族宗親查閱聯繫,特編制百度詞條。

歷代源流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男女,姓氏以出焉。古之命氏,姓也,或以地,或以生,或以為。宇潤其源流,蓋皆黃唐虞夏之裔。禮曰諸侯不敢祖天子,丈夫不敢祖諸侯,豈士庶得而祖之耶。然姓氏郡名始源義不可不知也。我姓若中山之出,自諸王白水之出。吾門祖籍,原系江西吉安府太和縣早和市梅子村砂珠澤人氏,始祖劉宜茂公配劉氏,徙湖南寶慶府武崗州第一都竹碧塘法相寺華巖村(初查為今湖南省武岡市稠樹塘鎮法新村)地分卜居。生汝聰周氏,汝聰生軫,匡氏馬氏生學安歐氏、學葵黃氏。學葵生良明、良原。學安生良福林氏蕭氏,良光馬氏,良壽歐氏,良祚劉氏,良祿林氏。良福生四子啟富馬氏,啟諫黃氏,嗣乏。啟賢李氏,啟龍王氏。良祿生四子,啟選歐氏,啟宰林氏,其餘二子無考。其良光、良壽、良祚諸後裔失考,亦不知徙何方。學葵良光後裔遷重慶。良明後裔遷陜地,其宗支由此遺失,故傳略而未詳。啟富生國茂馬氏,國昌陳氏,國滔歐氏。啟宰生國儀、國富、國玉共四子,其一未考。在楚脈遠數輩囬宅聚處,忒相好矣、毌相尤矣。不意李賊所闖,羽飛馳車蹂躪,周畏避難。良光、良祚、良壽子後裔遂查不知遷於何地矣。

入川概況

溯來川之由,自啟賢同李氏始居榮經縣闡揚聖教,設教訓徒。啟富公因念弟數載未歸,手足情切,出外談訪,亦數載未歸,亦不知往於何方。
國茂公念二公久出不還,遇親友遠遊貿易歸者,慇勤惟二公是問,繼聞叔父啟賢至川省落處。國茂公年方一十二歲,不畏山川遙遠,閱何脩阻,直至榮經縣與叔父相會,然未見父面。終於心懷耿耿仍然歸家。未及一年,啟富公亦還,始知啟賢落業。父子相逢,歡喜無極。後亦施至啟賢公處,弟兄相會,樂亦無涯。
啟富公遂於灌園食力,設教救民,香火甚旺,神門大開。數年來鳥倦飛高知還,人匿久亦念返桑梓,可樂難處,脫身而歸,然垂白在堂,不無倚閭之望,況遊子瞻望,思親心切。寄書觝家,命國茂至川父子叔侄商議移居。
國茂得書,至榮經縣聽從父叔之命,囬家搬移。事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歲次壬午。祖蕭氏年邁,至貴州病故焚化身負至川省大邑縣唐家場賀家營,遂安葬於此。啟賢亦至大邑縣卜宅居住。繼而國茂移居灌邑周村五甲座口寺下垻置業居焉,囯昌居石羊場上垻置業。事在康熙庚子年時。
啟宰先至川省於道觀場上垻居住,與良福良祿二公後嗣,同鄉共井音信相通,嵗時相見,共游光天華日之下。

字輩派行

因念來川多年,木本水源,不可遺失宗支,若失後代何稽,爰集老幼序立宗支兼修世派永垂不朽永遠輪傳。
派曰
學良啟國正(此排行根據世系表推測)
天文承順子 純士映明良
哲彥能全上 朝廷希俊章
古時家族講究字輩排行,規定除外遷居住外不可私立排行名字,主要是保證家族長幼有序,秩序井然,從而使族人踏實認真做事做人。我劉氏家族原有宗支譜記載從“天”字輩到“章”字輩,共20代。如果條件許可啟動族譜修編工作,還應添加“章”字輩以後的20代字輩,便於劉氏後人取名時使用。

傳世警言

自立宗派以後家存一部支圖永久不亂之兆矣。如若顛倘顛倒錯亂即有犯宗之罪。一家之罪惡不小,好難賢愚不一,必體一脈親縱派衍甚繁,貴循尊卑之序,欺詐絕不宜使,猜嫌亦不可存,彼者同其好惡,所以勸親親也。中也養不中也養,不才古人所以重一脈而薰陶其子弟者,豈不昭然若揭哉。惟願合族是則是效,庶有光於家焉。尊國法、重家法、和宗族、睦鄰里、順父母、敬長輩、合禮教、正名分、納忠告、勤修身、儉持家、奮齊家、賢興業。

家族大事記

  1. 1515年前後,劉氏家族由江西遷居湖南。一世祖宜茂公從江西吉安府太和縣早和市梅子村砂珠澤,遷居湖南寶慶府武崗州第一都竹碧塘法相寺華巖村,初查為今湖南省武岡市稠樹塘鎮法新村。
  2. 1585年,五世祖良福出生。生於明朝乙酉年(1585年)六月十九日午時。妣蕭氏生於明朝丙午年(1606年)十月十九日午時乳名寅大法名清殼,亡於康熙壬子年(1672年)九月十七日午時,安葬於大邑縣唐家場賀家營。肖氏祖為入川最高輩。
  3. 1645年,六世祖啟富出生。啟富祖字君X,原命生於清順治二年乙酉(1645年)十月初三日丑時,亡於庚寅年(1710年)二月卅日時,法名法富,享年六十有六,安厝於周村五甲石騾廟,亥山巳向。現大觀鎮欣禾村4組劉明發劉明清劉明玉家西北方500米左右,為一旱地(毀於1958年)。妣馬氏生於清順治三年嵗次丙戌年(1646年)九月初四戌時,亡於康熙戊子年(1708年)又三月初一寅時,葬於卷洞溝,庚山甲向。
  4. 1669年,七世祖國茂出生。國茂祖原命生於清康熙八年已酉(1669年)七月十四日辰時,亡於XX年二十八日戌時,葬於石鋼溝上岸(大觀鎮人字橋山溝里,大觀青城山交界處,附近住任姓、葛姓兩家。國字輩三祖公國茂、國昌、國滔墳塋並列。墓前、墓地周圍為原有清明會的公地,就是劉氏家族的公地),壬山丙向。馬氏生於康熙三年(葵)醜(1664年)八月初三日寅時,亡於XX年臘月,葬於五顯崗,乾山向。
  5. 1697年,八世祖正仁出生。原命生於清康熙丁丑年(1697年)冬月十五日子時,享年六十有八,亡於乾隆卅年乙酉年(1765)七月初五日己時,安厝於石鋼溝,大觀鎮人字橋山溝里,大觀青城山兩鎮交界處,附近住任姓、葛姓兩家。具體位置為國字輩國茂三祖公墳塋南面,小地名為棕葉林,墓室在解放後毀壞。許氏原命生於康熙乙卯年(1675年)九月十八日辰時,安厝石鋼溝,碑為五嶽朝天碑,高大雄偉。位於國茂三祖公墳墓靠青城山邊界方向的坎上,靠近葛家,坎上竹林茂密,坎下為小溪和葛家外出道路。
  6. 1702年,由湖南遷入四川。康熙四十一年,歲次壬午。國茂得書,至榮經縣聽從父叔之命,囬家搬移。事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歲次壬午。
  7. 1720年,族人分別在大邑縣,都江堰大觀、石羊定居。啟賢亦至大邑縣卜宅居住,繼而國茂移居灌邑周村五甲座口寺下垻置業居焉,囯昌居石羊場上垻置業,事在康熙庚子年(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
  8. 1772年,十世祖文榜出生。生於乾隆卅七年壬辰年(1772年)三月二十七日辰時,享年七十三嵗,亡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妣陳氏原命生於乾隆壬辰年(1772年)冬月十六日已時,享年七十五嵗,道光十六年(1836年)安厝宅外(原大觀鎮平清村三組,現欣禾村11組,碑特高大,解放後58年毀)合墓。
  9. 1888年,修七柱二大瓦房。十二世祖順孝買屋基建欣禾村14組大瓦房,事在光緒13年。
  10. 2009年,欣禾村族人移居地震後新建的欣禾小區。

宗支世系表

一世祖 宜茂 劉氏
二世祖 汝聰 周氏
三世祖 軫  匡氏馬氏生二子
四世祖 學安 歐式生二子,良祿、良福。
學葵 黃氏生二子
五世祖 良福 林氏肖氏生四子。
良福後人啟富公始居座口寺下壩周村五甲繁衍生息,具體位置為現大觀鎮欣禾村11組劉志忠(純字輩)家老屋基。
良光 馬氏
良壽 歐氏
良祚 劉氏
良祿 林氏
良祿後人啟宰始居大觀場上壩繁衍生息,部分後人移居崇州市街子鎮。
以上系學安公後
良明 歐氏
以上系學葵公後
良原 黃氏
良福祖原命生於明朝乙酉年(1585年)六月十九日午時。林氏原名生於明朝庚戌年八月二十七日戌時。蕭氏原命生於明朝丙午年(1606年)十月十九日午時乳名寅大法名清X,亡於康熙X壬年九月十七日午時,安葬於大邑縣唐家場賀家營他分X,乾山X向。肖氏老主公為入川最高輩。
六世祖 啟富,系良福子 馬氏生三子
啟諫 黃氏無後
啟賢 李氏生二子。啟賢先於啟富定居大邑縣。
以上系良福後
啟龍 王氏生二子
以上系良祿子
啟選 歐氏
啟宰 林氏
居住在大觀鎮上壩,有後人移居崇州街子鎮。
良光、良壽、良祚後嗣失考,系學安後。
良明、良原後嗣失考,系學葵後。
啟富祖字君,原命生於清順治二年乙酉(1645年)十月初三日丑時,亡於庚寅年(1710年)二月卅日時,法名法富,享年六十有六,安厝於周村五甲石騾廟,亥山巳向。(現大觀鎮欣禾村4組劉明發劉明清劉明玉家西北方500米左右,為一旱地。當地人稱“陰司墳”。啟富生前應為道士端公類職業)妣馬氏原命生於清順治三年嵗次丙戌年(1646年)九月初四戌時,亡於康熙戊子年(1708年)又三月初一寅時,葬於卷洞溝。庚山甲向。
七世祖 國茂,系啟福子,馬氏生二子五女
國昌  陳氏,生二子
國滔  歐氏生五子
以上系啟福子
國珍  缺氏生一子
國祿  劉氏
以上啟賢子
國文  缺氏生一子
國雲  缺氏
以上啟龍子
國儀  缺氏生二子
國福  馬氏生三子
國玉  歐氏生三子
國正  缺氏,後嗣失遺不可稽
國治  缺氏,後嗣失遺不可稽
國茂祖原命生於清康熙八年已酉(1669年)七月十四日辰時,亡於XX年二十八日戌時,葬於石鋼溝上岸(大觀鎮人字橋山溝里,大觀青城山交界處人字橋山溝里,附近住任姓、葛姓兩家。國字輩三祖公國茂、國昌、國滔墳塋並列。墓前、墓地周圍為原有清明會的公地,就是劉氏家族的公地。),壬山丙向。馬氏生於康熙三年(葵)醜(1664年)八月初三日寅時,亡於XX年臘月,葬於五顯崗,乾山向。
八世祖 正仁,系國茂子。許氏生三子
正儀  章氏生七子。後人有大觀鎮欣禾村劉正中、石羊鎮劉映林及其父親劉覺吾。
以上系國茂子
正奇 缺氏,後嗣難查
正邦
以上國昌子
正智 缺氏,後嗣難查
正禮、正朋、正友三人無後
正信
以上國滔子
正德,國珍子
正朝,正陽,系國祿子
正龍,系國文子
正羅 劉氏袁氏。系國雲子,後嗣難查
正潮 缺氏。系國儀子
正安,系國儀子
正坤、正儒、正光,系國祿子。
正紳、正緯、正緒,系國玉子
正仁祖原命生於清康熙丁丑年(1697年)冬月十五日子時,享年六十有八,亡於乾隆卅年乙酉年(1765)七月初五日己時,安厝於石鋼溝(大觀鎮人字橋山溝里,大觀青城山兩鎮交界處,附近住任姓、葛姓兩家。具體位置為國字輩國茂三祖公墳塋南面,小地名為棕葉林,墓室在解放後毀壞)。
許氏原命生於乙卯年九月十八日辰時,安厝石鋼溝(位於國茂三祖公墳墓靠青城山邊界方向的坎上,靠近葛家,坎上竹林茂密,坎下為小溪和葛家外出道路)。
九世祖 天錫,系正仁子。尚氏生五子
天堯 李氏
天貴 歐氏
以上系正仁子,後嗣不可知
天學 袁氏生三子
天榮 劉氏
天華 戴氏
天照 李氏
天富 袁氏
天爵 李氏
天成 楊氏
以上七人都是正儀子也
天錫、天堯、天貴三位祖公葬於青城山石橋村黃泥崗山上,原石橋村8組族人劉映壽家的後山上,南向,墓前、墓地周圍為原有清明會的公地,就是劉氏家族的公地。對面山形似筆架,預家族多出文人。劉映壽,與欣禾村14組的劉映海(劉老三、明明兩弟兄的父親)是同爺爺的。
十世祖 文榜,系天錫子。陳氏生四子
十世伯祖 文珖 董氏生四子
文理 王氏。後嗣未考
文福
文龍 缺氏乏嗣
以上系天錫子
文榜祖原命生於乾隆卅七年壬辰年(1772年)三月二十七日辰時,享年七十三嵗,亡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妣陳氏原命生於乾隆壬辰年(1772年)冬月十六日已時,享年七十五嵗,道光十六年(1836年)安厝宅外(原大觀鎮平清村三組,碑特高大,解放後毀)合墓。
十一世祖 承玉 童氏,劉氏,生二子。
十二世 順孝 張鈡趙左 買屋基修大瓦房,事在光緒13年,公元1888年。葬都江堰市大觀鎮欣禾村14組宅外。
十三世 子章 周氏,生純長、純青二子。葬都江堰市大觀鎮欣禾村14組宅外。
十四世 純長 楊氏、苟素雲,生士珍、維學二子,二女。葬都江堰市大觀鎮欣禾村14組宅外。

未解之惑

迷惑一

家譜記載一世祖劉氏宜茂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縣早和市梅子村砂珠澤”,具體位置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江西吉安禾市鎮地圖江西吉安禾市鎮地圖
查遍了網路,泰和縣早禾市這個地點的確定有的,但是梅子村和砂珠澤或者砂珠潭,就不確定了。梅子村有的說是梅坡,在網路上查,由沒有查到早禾市鎮下面有梅坡這個地點。這是迷惑之一。其二砂珠澤這個小地名,上面根本就沒有。最大的可能是歷史太久,小地名慢慢消失了。

迷惑二

宜茂公為什麼從江西早禾市遷湖南武岡?
家譜中沒有記載原因。

迷惑三

宜茂公的上面為哪一支?
他的兄弟、父輩以上的信息等沒有記載。讓現在的我們再去尋找過去的祖先,難度相當的大。

迷惑四

江西遷湖南的準確年份是那一年?
家譜記載:五世祖良福祖原命生於明朝乙酉年(1585年)六月十九日午時。如果以25歲計一代,則四世祖學安公生於1560年,三世祖軫公生於1535年,二世祖汝聰公生於1510年,一世祖宜茂公則生於1485年。如果以22歲一代計,則宜茂公生於1497年。考慮搬家遷徙應該在成年之後,則宜茂公從江西遷湖南武岡的年份應為1510-1519年前後。但澤只是推測,還很不準確。

迷惑五

宜茂公家族在湖南的居住了多少年時間?現在還有沒有宗親在哪裡?
根據上段推測,宜茂公入湘為1510-1519年,折中為1515年前後,到國茂公搬遷入四川灌縣,事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則宜茂公家族在湖南武岡稠樹塘鎮老屋居住了197年,近200年。200年的時間,理應在那裡還有宗親的,但是他們在哪裡呢?

迷惑五

大邑縣唐家場賀家營是現在的準確位置在哪裡?那裡還有沒有劉氏宗親?通過網路查找,我與父親、保大老爺一起到大邑唐家場去了,也沒有問到賀家營這個地點。但是,這裡有我們的宗親居住是肯定的,理由有五:
四川省大邑縣唐家場地圖四川省大邑縣唐家場地圖
一是我族入川後,國茂公從湖南搬遷過來的最高世,五世祖良福的愛人肖氏就葬在賀家營,能夠葬在這裡,說明我族有人在賀家營定居;
二是保大老爺說,解放前,家族辦清明會,每次大邑縣宗親都要上來請我們大觀這裡的人下去吃清明會;
三是陰司墳,啟富公墓(啟富祖字君X,原命生於清順治二年乙酉(1645年)十月初三日丑時,亡於庚寅年(1710年)二月卅日時,法名法富,享年六十有六,安厝於周村五甲石騾廟,亥山巳向(現大觀鎮欣禾村4組劉明發劉明清劉明玉家西北方500米左右,為一旱地)),據族人劉明清講,在1958年的“大躍進”運動中,挖古墓平祖墳,挖掘了該座祖墳。能夠記錄歷史的碑文也同時毀掉。現在欣禾村當地的劉映昌,現已68歲,還記得當時的陣勢(據劉映昌講,某一個地方還有一個殘碑)。族人中無人敢反對。有族人將啟富公遺骸悄悄收集起來放在蜂桶里,擱置在劉明清家牆壁邊。劉明清的母親現在還健在,已經八十多歲了,親眼目睹了啟富公遺骸,頭骨、牙關骨等。後大邑縣來人領回去了。估計為啟富公的兄弟啟賢的後人。當時,沒有留下來人的姓名、地址和聯繫方式。
第四,10年後的文化大革命中,還有兩名大邑縣人到啟富公墳墓附近問啟富公後人情況。當時來人已經六七十歲的老人了。
五是,族人劉吉成、劉義和(均為純字輩)拿著家族譜,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到大邑縣訪問族人,並在當地逗留了二十多天。劉義和於2005年過世、劉吉成過世更早。因此,現在不能確定大邑縣的具體地點。
以上五點足以說明賀家營的宗親是確實存在的。現在還沒有找到準確位置,也沒有找到他們。

迷惑六

還有沒有更為詳細的家譜,或者其它版本的家譜?現在能夠找到的是1964年的家譜一部,還有就是族人在大觀鎮欣禾村原平清院做道場的記載本一部,道場本是1941年的,保存在劉映福二哥處,字跡清晰,書寫公證。1941年寫的,之前的版本來自哪裡?還有沒有?還有就是啟宰公的後人先於啟富公後人遷入道觀場上壩居住,大邑縣賀家營那裡,他們有沒有詳細的家譜?
64年抄錄的劉氏宜茂公家族宗譜64年抄錄的劉氏宜茂公家族宗譜
族人劉映福提供解放前道場記錄本複印件族人劉映福提供解放前道場記錄本複印件

迷惑七

家族分布範圍,確定的位置在哪裡?
分布於青城山鎮黃泥崗、卷洞溝的劉氏家族、道觀場上面、街子場的劉氏家族排行一樣,他們是從哪裡分支的?移居中興,三江、水磨、麻溪、汶川、阿壩州,移居重慶、陝西的宗親他們的準確記載沒有?
四川都江堰劉氏宜茂公家族主要分布圖四川都江堰劉氏宜茂公家族主要分布圖

後記

編輯族譜是中華民族的美德。近幾年來,隨著各地拆遷集中居住加快,老一輩的過世,宗族資料不斷遺失。我父親劉士珍甚是憂慮,因此不遺餘力,與族人保大老爺一起到青城山石橋村黃泥崗、大觀鎮人字橋石岡溝拜祭祖先,到大邑縣唐場鎮尋找宗親,找石羊劉映林、大觀劉明清、康復路劉映福等多方尋找家族宗譜,收集完善相關資料,做了大量的工作。本人從事網上聯繫、文字錄入工作。但還是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傳到網路上,希望有知曉信息的宗親提供幫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