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貴(西南大學副教授)

劉朝貴(西南大學副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朝貴:教授、碩士生導師;出生地:重慶市;出生年月:1955年5月。

西南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82年1月畢業於西南農業大學蔬菜專業。留校任教,主要從事蔬菜栽培生理、生態和套用技術研究;從事食用菌育種、野生食用菌的馴化及產業化開發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朝貴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出生地重慶
  • 出生日期:1955年5月
  • 職業:西南大學副教授
  • 畢業院校:西南農業大學蔬菜專業
研究領域,代表論著,最新論文,

研究領域

蔬菜栽培生理與生態
主要研究蔬菜作物在不同逆境及最佳化環境條件下的生長發育,還包括產量、品質形成的生理、逆境生理、品質生理、營養生理;研究利用植物化學調控、設施農業等環境最佳化手段來減緩作物逆境脅迫、提高作物產量與品質,為我國蔬菜生產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研究蔬菜作物的需肥規律及施肥技術以及蔬菜產品采後生理、保鮮、貯運技術,重金屬、硝酸鹽和病菌等有害物質在蔬菜產品中的積累與變化規律,研究無公害生產技術的理論與途徑。
1987-1998年參加農業部七五、八五、九五魔芋課題,對魔芋新品種選育、高產優質的示範推廣進行了研究。參加國家教委的“魔芋休眠生理的研究”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1984-1987主研重慶市科委項目“無土栽培黃瓜、番茄試驗研究”。1989-1993年主研重慶市科委項目“蘆筍豐產栽培配套技術開發套用”,大項目獲重慶市科委93年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年主研國家科技部課題“區域生態特色蔬菜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無公害榨菜專用肥獲得國家專利。
食用菌資源、育種與生理生化
研究我國野生和栽培食用、藥用菌種質資源的收集、保藏、遺傳評價與利用和整理,以及食藥用菌菌種的保存技術及保藏機理的研究;研究野生食用菌的人工馴化、生理生化與開發利用,珍稀食用菌商品化栽培技術;研究食、藥用真菌發酵工程,主要是食、藥用菌絲細胞的快速繁育和連續發酵技術體系的生化理論;食、藥用菌工廠化設施栽培理論與技術研究;研究食用菌品種選育、栽培技術以及食用菌生態系統開發、食用菌生產質量控制技術、食用菌精深加工產品研發等。
1997-1999年參加重慶市科委課題“食用菌周年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及示範推廣”,該項目1992年獲科技進步三等獎。2002-2004年主研重慶市農業局“高溫蘑菇品種選育與栽培技術研究”。2006-2008年主持縣校合作項目“武陵山區野生食用菌資源調查與馴化研究”

代表論著

1.劉朝貴.溫度對雞腿菇形成及酶活性的影響.西南農業大學學報,1996,(3)214~216
2.劉朝貴.提高金針菇鋅含量的研究.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1996,(4)319~322
3. 劉朝貴.涪陵南沱莖瘤芥種植基地環境質量評價.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04年,(2)99~104
4.劉朝貴.糙皮側耳降解轉化稻草秸稈研究.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06,(2)258~263
5.劉朝貴.番茄無土與土壤栽培試驗研究. 農業科學學術年報,1999,706~708
6. 楊淑雲.劉朝貴.富硒雞松茸液體培養條件研究.微生物學通報,2003,(1)9~13
7. 劉朝貴.三峽庫區坡耕地生態綠色覆蓋研究. 農業科學學術年報,2006,417~419 劉朝貴:前紐曼公司副總裁(2001年--2012年在職),北京愛琪嘉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最新論文

重慶市沙坪壩區食用菌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
猴頭菌活性多糖高產菌株的篩選
食用菌常見的保鮮加工方法
玉米秸稈與牛糞袋裝堆肥的發酵技術研究
猴頭菌不同生長發育期粗蛋白、粗多糖含量及水溶性粗多糖體外免疫活性
超音波輔助提取遠東疣柄牛肝菌菌絲體色素研究
有機氮對平菇原基分化期胞外酶的影響
李寶聚博士診病手記(三十八)2010~2011年海南冬季北運蔬菜灰霉病的發生調查
回響面法最佳化灰樹花液體菌種配方研究
工廠化栽培灰樹花菌株的篩選研究
灰樹花子實體發育過程研究
鋅對硫磺菌菌絲生理活性的影響
武陵山脈七曜山區大型真菌資源調查
不同培養料對雞腿菇胞外酶活性影響的研究
沼液與化肥配施對莖瘤芥產量和品質的效應
‘萬源花魔芋’
雞腿菇菌絲體的酯酶同工酶研究
工廠化栽培杏鮑菇優良菌株篩選
初探我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途徑
糙皮側耳(Pleurotus ostreatus)降解轉化稻草秸稈研究
黃瓜根結線蟲的發生及氰胺化鈣土壤消毒技術
沼液、沼渣與化肥配施對萵筍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稻草秸稈栽培金針菇基質降解特性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