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說上都關中

劉敬說上都關中

《劉敬說上都關中》選自於《史記·張陳王周》,講述了一場遷都選址的爭論。劉敬得知劉邦有建都洛陽的意圖,認為不妥,便對劉邦進行勸諫。劉敬向劉邦指出:雖然從前建都洛陽的周王朝統治天下數百年,但這並不意味著漢王朝也適合在洛陽建都。劉邦一開始對劉敬的定都策略認識不深,後經張良勸諫,才認識到劉敬定都策略的正確性,最終決策在關中地區建都。張良在楚漢相爭中運籌帷幄,鞏固漢政權事業中又深謀遠慮,支持遷都關中。這裡闡述了劉邦定都關中的原因,也表現了張良的深謀遠慮。

基本介紹

作品內容,譯文,注釋,

作品內容

劉敬說上都關中(1),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東人(2),多勸上都洛陽:“洛陽東有成皋(3),西有餚邑(4),背河鄉洛(5),其固亦足恃。”良曰:“洛陽雖有此固,其中小,不過數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夫關中左餚函(6),右隴蜀(7),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8),阻三面而固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9),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10)。此所謂金城千里(11),天府之國(12)。劉敬說是也。”於是上即日駕,西都關中

譯文

劉敬對皇上說遷都關中,皇上對這件事感到疑惑。旁邊的大臣都是山東地區的人,大多都勸皇上定都洛陽:“洛陽東邊有成皋,西邊有崤澠,背後有一條河朝向洛陽,它險要也能足夠支持。”張良說:“洛陽雖然有那么堅固,但它的面積小,達不到數百里,田地不肥沃,四周都有敵人,這裡不是用武的地方。關中東邊有函谷關,西邊隴山與岷山相連,肥沃的土地到處都是,南部有富饒的巴蜀,北部有與匈奴等族毗鄰的牧場,阻礙三面的來犯之敵並且堅守鞏固,僅僅憑藉東面來牽制諸侯。平定了諸侯後,(控制)黃河和渭水的水道運糧來領導天下,西面可供應京師;如果諸侯事變,可以順著河流而下,能夠來輸送供應。這就是所謂言城池堅固,言府庫充實。劉敬就是這樣說的。”於是皇上當天出發,向西面遷都關中。

注釋

(1)劉敬:劉邦的謀臣。本書有其傳。
(2)山東:指崤山或華山以東的地區。
(3)成皋:邑名。今河南滎陽縣西北的記水鎮。
(4)崤:崤山。在今河南洛寧縣西北。澠:澠池水。在河南省境內,源於熊耳山,經宜陽縣,向東南流入洛水。
(5):黃河。洛:洛水,今河南省洛河。
(6)左:指東面;下文“右”,指西面。崤:崤山。函:函谷關。
(7)隴:隴山。在今陝西隴縣西北。蜀:指岷山,在今四川和甘肅兩省接界處。隴山與岷山相連。
(8)胡苑之利:指關中北部與匈奴等族毗鄰的牧場的畜牧業。陳直以為“胡苑”是指上林苑及其中的湖沼,“胡”即湖。
(9)河:黃河。渭:渭水。漕輓:以船水路運輸。
(10)委輸:輸送供應。(11)金城:言城池堅固(猶如金鑄之城)。
(12)天府:言府庫充實(猶如天賜之府)。
*注意:“餚邑”同“崤澠”;“鄉”同“向”;“餚”同“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