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軍(河北大學教授)

劉惠軍(河北大學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惠軍河北大學教授

性別:女

出生日期:1965.11職稱 教授

學歷 2003.7 教育學博士(首都師範大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惠軍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65年
  • 性別:女
人物簡介,學習與工作簡歷,研究方向,學術兼職,主要科研成果,獲獎情況,承擔課程,

人物簡介

性別:女
出生日期:1965.11職稱 教授
學歷 2003.7 教育學博士(首都師範大學)

學習與工作簡歷

1984~1988,河北大學教育系,學士。
1991~1992,北京師範大學兒童心理研究所,進修。
1995~1998,河北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專業,碩士。
2000~2003,首都師範大學心理系發展與教育心理專業,博士。

研究方向

個性與社會性
動機與情緒

學術兼職

河北省心理學會常務理事
河北省大學生心理諮詢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大學生心理諮詢專業委員會委員

主要科研成果

論文:
1、劉惠軍,美國學校心理學的發展對我們的啟示,河北大學學報(哲社版),1994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1994年第5期全文轉載。
2、劉惠軍,德育與心理素質教育的關係辨析”,教育探索,1998年第5期。
3、劉惠軍,元認知理論在師資培訓中的套用”,河北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第4期。
4、劉惠軍,郭健,最佳化課堂結構,充分發揮大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河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VoL.19 1999。
5、劉惠軍,中學生心理健康一般狀況的調查分析,健康心理學雜誌,1999年第4期。
6、劉惠軍,中學生自我概念的發展特點,社會心理研究,1999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心理學》,2000年第4期全文轉載。
7、劉惠軍,石俊傑,中學生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的關係研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00年第1期。
8、劉惠軍,石俊傑,抑鬱情緒與中學生的自我概念初探,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0年第3期。
9、劉惠軍,王丙剛,貧困地區教師培訓的基本原則,中國民族教育,2001年第2期。
10、劉惠軍,郭德俊,當代學習動機的理論和套用研究進展,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5期。
11、劉惠軍,郭德俊,考前焦慮、成就目標和考試成績的關係研究,心理發展與教育,2003年第2期。
12、於琪,劉惠軍,SARS封閉管理期間醫學生心理衛生狀況分析,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3.12
13、劉惠軍,王斐,1994-2003年國內學習動機研究狀況分析,教育探索,2004年第2期。
14、Relationship among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Test anxiety and Working memory Span,2004年第28屆國際心理學大會論文。收入SSCI檢索。
15、李宏利,劉惠軍, 網際網路使用與青少年思維發展,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4.06
16、丁鐵軍,劉惠軍,自我效能感理論及其對教學的啟示,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4,03。
17、劉惠軍,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技能,河北教育,2005.01
18、劉惠軍,王晶,同伴關係\家庭因素與兒童心理理論的關係,心理發展與教育,2005年第3期。
19、於琪,劉惠軍,不同氣質類型醫學生應激狀態下心理狀況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5.02。
19、李俊茹,劉惠軍,意象對話技術及其在抑鬱症心理諮詢中的套用,中國臨床康復,2005.05。
20、劉惠軍,於潮傑,兒童入園焦慮與其心理理論和氣質類型的關係研究,中國兒童保健雜誌,2005.06。
21、劉惠軍,把目標鎖定在自己,大眾醫學(迎高考心理輔導系列之一),2005.03 p56
22、劉惠軍,提前調整,驅走考試中的擔憂,大眾醫學(迎高考心理輔導系列之二),2005.04 p58
23、劉惠軍,應對考試暈場,大眾醫學(迎高考心理輔導系列之三),2005.05 p56
24、劉惠軍,郭德俊,工作記憶的性質和工作機制,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6.1,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6年第3期全文轉載。
25、劉惠軍,李俊茹,教師的自主支持與學生內部動機和勝任感的關係,河北大學學報(哲社版),2006年第2期。
27、劉惠軍,郭德俊,成就目標定向、測驗焦慮與工作記憶的關係,心理學報,2006年第2期。
28、劉惠軍,從任務設計入手,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河北教育2006.7—8
29、劉惠軍,創造課堂參與機會,促進學生的自主性發展,河北教育2006.7—8
30、劉惠軍 李洋 ,大學生電腦遊戲成癮問卷的編制,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7.01
31、劉惠軍 李亞莉,套用行為分析在兒童自閉症康復中套用,中國特殊教育,2007年第3期
著作:
《理論社會心理學》河北大學出版社,1998年,副主編。
《社會角色轉換與心理調適》,山東科技出版社,2000年3月,主編。
《新課程與學生髮展》,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識培訓材料,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作者。
《國小兒童教育心理學》,中央電大教材,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參編。
《教育社會心理學-理論與專題研究》,河北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副主編。
科研項目:
1996-1999年,主持河北省“九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河北省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測評及教育對策》。
1999-2002年,參與教育部社科“九五”規劃項目《關於建構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社會心理學之研究》,第三主研人。
2000-2002年,參與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重大課題“新課程推進過程中的培訓問題研究”,負責子項目“新課程與學生髮展”通識培訓手冊的開發與培訓。
2000-2003年,參與國家攀登項目《6-12歲兒童動機與情緒發展的腦機制研究》,負責子項目《成就目標定向對工作記憶廣度和控制性提取影響的研究》。
2001-2003年,主持河北省教育廳社科規劃項目“促進中小學生學習動機發展水平的評價研究”。
2002-2005年,主持河北省 “十五”教育科學規劃項目“中小學生學習動機的發展特點及相關因素研究”。
2002-2003年,參與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項目“新課程通識培訓的效果追蹤研究,負責子項目《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省級實驗區啟動情況》調研。
2004-2006年,主持河北大學繁榮哲學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當代大學生的信念系統研究”。

獲獎情況

2000年獲河北省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
2000年“中學生自我概念的發展特點”獲河北省第七屆社科優秀成果論文三等獎。
2002年《新課程與學生髮展》獲河北省第八屆社科優秀成果編著類三等獎。
2005年,在教育部組織的全國“教師教育優秀課程資源”評審活動中,參編的《國小兒童教育心理學》被評審為“教師教育優秀課程資源”,主編的《新課程與學生髮展》被評審為“教師教育推薦使用課程資源”。評審結果見(中國教育報,2005年3月10日第1版,教育部網站2005年3月24日公布)

承擔課程

本科生:教育心理學,學校心理學
研究生: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題,個性與社會性發展專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