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裕

劉思裕(1868—1907),本名善全,廣西欽州那彭鎮鳳凰崗村人。光緒三十二年(1906)三那(那麗、那彭、那思)民眾被迫組織起來,公推思裕為首領,開展抗捐鬥爭。光緒三十三年(1907)農曆三月,思裕與黃世欽等,召集鄉人數千人,在那彭雞兒坪開“牛頭大會”,歃血為盟,誓死抗捐。會後,以姓編隊,分頭出擊,打那彭,殺稅吏,聲勢大振。各地人民紛紛回響。抗捐鬥爭迅速在欽廉擴展,參加鬥爭的達2萬多人。欽廉道尹王秉恩,欽州知州顧永懋派紳士馮紹珠進行“善言勸導”,繼而兩廣總督周馥指令王秉恩“酌減捐項”,妄圖瓦解抗捐鬥爭,均被思裕拒絕。王秉恩宋安樞率兵“圍剿”,又被思裕擊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思裕
  • 出生地:廣西欽州那彭鎮鳳凰崗村
  • 出生日期:1868
  • 逝世日期:1907
生平,歷史經過,

生平

劉思裕(1868—1907),本名善全,廣西欽州那彭鎮鳳凰崗村人。
光緒三十二年(1906)三那(那麗、那彭、那思)民眾被迫組織起來,公推思裕為首領,開展抗捐鬥爭。
光緒三十三年(1907)農曆三月,思裕與黃世欽等,召集鄉人數千人,在那彭雞兒坪開“牛頭大會”,歃血為盟,誓死抗捐。

歷史經過

會後,以姓編隊,分頭出擊,打那彭,殺稅吏,聲勢大振。各地人民紛紛回響。抗捐鬥爭迅速在欽廉擴展,參加鬥爭的達2萬多人。欽廉道尹王秉恩,欽州知州顧永懋派紳士馮紹珠進行“善言勸導”,繼而兩廣總督周馥指令王秉恩“酌減捐項”,妄圖瓦解抗捐鬥爭,均被思裕拒絕。王秉恩宋安樞率兵“圍剿”,又被思裕擊敗。周馥又指派北海總兵何長清出兵鎮壓,何畏懼不敢出戰,主張以“撫”為主。周馥改派郭人漳率防軍3個軍營,趙聲率新軍1個營,炮兵1隊,又命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率軍協同進攻,並電令廣西提督丁槐撥衡軍1個營,綏遠軍1個營配合“圍剿”,進逼“三那”。孫中山獲悉“三那”爆發抗捐鬥爭,認為“欽廉人民反抗,粵省所派剿亂長官郭人漳,與革命黨向有交往,趙伯先(趙聲)尤為熱烈贊助革命的同志,倘能互助配合,大事即可期成”。於是派鄺敬川潛入欽州,對思裕傳播革命思想,指出抗捐鬥爭,必須反清才能勝利,使思裕更加堅定了革命決心。當時還運動得馬幫數百人,大家推舉思裕為元帥,黃世欽為副元帥,鄺敬川為參軍,派胡漢民之弟胡毅生赴趙聲營,策動郭、趙回響。其時,郭、趙已率部啟程向三那進發。思裕聞清軍前來,以為既有密約,不加戒備。農曆五月初,郭派林虎統兵1營回攻那彭,思裕只帶抗捐民眾數十人據守四和堂當鋪抵抗,開展激戰,四和堂指揮部被開花炮擊中,思裕壯烈犧牲。思裕犧牲後,遺體由抗揖民眾用馬馱到青碑角埠安葬。欽州人民為表彰其革命業績,曾於民國30年(1941)把欽州四馬路命名為思裕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