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延孫

劉延孫(411年-462年7月24日) ,彭城呂縣(江蘇銅山縣)人,劉道產之子,南朝宋名臣。

初任徐州主簿、舉為秀才。曾任彭城王劉義康的司徒行參軍,後轉為劉駿的撫軍參軍。此後,又隨劉駿出鎮徐州、江州,先後任其徐州治中從事史、鎮軍參軍、北中郎中兵參軍、南中郎議參軍、領錄事,隨從劉駿抵禦北魏、討伐南蠻、平定劉劭之亂。宋孝武帝劉駿即位後,封東昌縣侯,升任侍中,領前軍將軍,衛尉。先後參與平定南郡王劉義宣、竟陵王劉誕的叛亂。在孝武帝朝,歷任侍中、前軍將軍、丹陽尹、冠軍將軍、尚書右僕射、南兗州刺史、金紫光祿大夫、南徐州刺史、車騎將軍、尚書左僕射、護軍將軍等職,為官清廉,頗有政績。

大明六年(462年),劉延孫因病去世,時年五十二,孝武帝甚惜之,追贈司徒,諡號“文穆”。

基本介紹

  • 本名:劉延孫
  • 所處時代:南朝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彭城呂縣
  • 出生時間:411年
  • 去世時間:462年
  • 主要成就:隨從宋孝武帝討蠻平亂、治理地方政績顯著、平定叛亂
  • 官職:侍中、前軍將軍、尚書右僕射等
  • 爵    位:東昌縣侯
  • 謚    號:文穆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跟隨劉駿,孝武重臣,病逝,主要成就,人物評價,家庭成員,史書記載,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劉延孫,彭城呂縣人,是雍州刺史劉道產的兒子。劉延孫初任徐州主簿,獲舉秀才。彭城王劉義康專政期間,劉延孫曾擔任他的司徒行參軍,尚書都官郎,錢唐令。後又擔任武陵王劉駿的撫軍參軍、北中郎中兵參軍、南清河太守。

跟隨劉駿

元嘉二十五年(448年),劉駿當徐州刺史時,讓他補任為徐州治中從事史,隨從劉駿出鎮徐州。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北魏圍攻懸瓠城,並分派軍隊將所掠奪的百姓送至汝陽。宋文帝遂命劉駿派軍襲擊,劉駿於是召集徐州僚屬討論,議論的人都推舉劉延孫為元帥,但劉延孫始終以自己沒有將領的才幹為由推辭,並舉薦劉泰之代替自己。劉泰之剛出發,宋文帝就知道了這件事,大為憤怒,罷免了劉延孫的官。
劉延孫後仍然跟著劉駿遷轉各地,先後擔任劉駿的鎮軍參軍、北中郎中兵參軍、南中郎議參軍,兼管錄事事務,隨從劉駿討伐縁江蠻、西陽蠻,負責處理後勤和行政事務。
元嘉三十年(453年)三月,劉駿起兵討伐篡位的劉劭,因府中缺乏高級佐官,遂升任劉延孫為長史、尋陽太守,代管南中郎府的各項事務。

孝武重臣

元嘉三十年(453年)四月,劉駿即皇帝位,不久攻克建康,推翻了劉劭政權,是為宋孝武帝。劉延孫被孝武帝任命為侍中,領前軍將軍,並封東昌縣侯,食邑二千戶。孝武帝親自下詔書嘉獎劉延孫的佐命協助的功勞。劉延孫又在同年改領衛尉,掌管中央禁衛軍重權。
孝建元年(454年),劉延孫遷官丹陽尹,適逢荊州刺史劉義宣等人起兵,聯合荊、江、兗、豫四州軍力對抗朝廷,但孝武帝此時卻十分擔心江東,於是派劉延孫為冠軍將軍、吳興太守,設定佐吏。叛亂平定後,劉延孫被徵調為尚書右僕射,兼領徐州大中正。孝武帝派他到荊州治所江陵分判枉直,行其誅賞,穩定荊州局勢。
孝建三年(456年),劉延孫外任南兗州刺史,出鎮軍事重鎮廣陵,加官散騎常侍。不久轉為使持節、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隨二郡諸軍事、鎮軍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劉延孫因為患病而沒有上任,孝武帝就留他為侍中、護軍將軍,領徐州大中正。因為他一貫有肺病,當年病情更加嚴重,孝武帝親自派黃門侍郎到他家傳聖旨問候他的病情。
大明元年(457年),劉延孫被任命為金紫光祿大夫,領太子詹事,仍然兼領徐州大中正。同年孝武帝將南徐州刺史竟陵王劉誕調任南兗州刺史,改鎮江北的廣陵,改以劉延孫為南徐州刺史,出鎮京口以作防備。先前宋武帝劉裕臨終時留下的遺詔明確要求京口重地,與建康鄰近,不可授予宗室近戚以外的人。劉延孫家和劉宋皇室雖然都是彭城人,但卻居住在呂縣。彭城郡本來有四家劉氏,彭城縣中劉宋皇室出自綏輿里,與劉懷肅家的安上里及劉懷武的叢亭里分屬三里,而劉延孫家更是在呂縣,他們雖然都自稱是楚元王劉交的後人,但從來就沒有劃定過輩分族房。劉延孫家和劉宋皇室並不同宗,所以孝武帝的這項讓劉延孫出任南徐州刺史的授命並不符合當年武帝留下的遺詔要求。但是,孝武帝為了讓劉延孫成功上任,下令與其合族,並讓各個親王和他攀敘上親戚關係。劉延孫就任南徐州刺史後,廣施惠政,頗受當地百姓讚譽和愛戴。
大明三年(459年),竟陵王劉誕占據廣陵叛亂,劉延孫率先派中兵參軍杜幼文出兵討伐,但劉誕當時已經關閉城門防守起來,杜幼文只好回來。當時劉誕派使者劉公泰帶著書信邀請劉延孫同時反叛,劉延孫將劉公泰斬首,把劉公泰的腦袋送到京城建康,之後劉延孫又再派杜幼文率領軍隊渡過長江,支援討伐劉誕的沈慶之的大軍。不久,廣陵被攻破,劉誕之亂被平定。同年,劉延孫進官車騎將軍,加散騎常侍,賞賜鼓吹一部。
大明五年(461年),孝武帝給劉延孫下詔書說:“過去京口的鎮守往往選用皇室人物,是一貫的規矩,你之前出鎮京口是由於特殊的原因,如今這個城的防守已經不那么緊急,應該把它轉授給我的兒子。”不久,劉延孫上表自求解南徐州刺史一職,孝武帝遂以其為侍中、尚書左僕射,領護軍將軍。

病逝

大明六年(462年),劉延孫再度患病,已病得不能下拜,孝武帝就叫人在五城接受劉延孫每日的封牌,坐船從青溪到平昌門,同時讓他到中書省居住養病。孝武帝又想讓劉延孫代理朱修之當荊州刺史,還未拜職,大明六年六月辛酉(462年7月24日),劉延孫病逝,享年五十二歲。孝武帝對他的死非常痛惜,下詔書哀悼說:“前侍中,尚書左僕射,領護軍將軍東昌縣開國侯劉延孫風度高潔,器局嚴正,見識深遠,明白暢達。為國家的事業做了很多的工作,從外州到朝廷,他始終勤勞肯乾,多達二十四年。在國家出現動亂時,他最先贊成起事討賊。義兵發動後,他則像蕭何寇恂那樣照顧後方,使我無後顧之憂。他氣質平允,可算是棟樑之才。他對於本朝確實是立下了功勳,經歷兩朝在內是好尹令,在外是好刺史,他的仁政和傑出的成績,人民看得很清楚,他所獻的忠誠的計策和高尚的氣節也讓我深深銘記。正要讓他兼任三公台職,管理各種事務,永遠保護國家大業,誰知卻突然去世。我內心感到深深悲痛。考察他一生的功過,評價他的整個功勞,應該深深的哀悼他,可以給他贈官司徒,賜給班劍二十人,侍中僕射侯爵如舊。”有關部門上奏給他上諡號“忠穆”,孝武帝在詔書中改為“文穆”。因為劉延孫平時生活樸素,家庭清貧,沒有剩餘的財物,於是孝武帝特意送三十萬錢和一千斛米給他家。

主要成就

第一、隨從宋孝武帝劉駿討蠻平亂,擅長處理和負責後勤與行政事務。在劉駿起兵討伐劉劭時,他為劉駿穩定後方,使劉駿無後顧之憂。以致劉駿緬懷他的輔佐之功時,將他與蕭何、寇恂相比,稱讚他“器局沈正,協贊義初,誠力俱盡。”
第二、出任地方州郡長官時,頗有政績,深得治下百姓愛戴,史稱其“出內尹牧,惠政茂課,著自民聽。”
第三、南郡王劉義宣之亂時,他出朝鎮守三吳,穩定江東局勢。劉義宣之亂被平後,他又受命前往江陵分判枉直,行其誅賞,穩定遭遇動亂後的荊州局勢。
第四、竟陵王劉誕造反時,他率先派軍討伐,後又派軍支援沈慶之,協助沈慶之攻破廣陵,平定叛亂。

人物評價

劉駿:①“朕藉群能之力,雪莫大之恥,以眇眇之身,托於王公之上,思所以策勛樹良,永寧世烈。新除侍中、領前軍將軍延孫率懷忠敏,器局沈正,協贊義初,誠力俱盡。”②“故侍中尚書左僕射、領護軍將軍東昌縣開國侯延孫,風局簡正,體識沈明,綢繆心膂,自蕃升朝,契闊唯舊,幾將二紀。靈業中圮,則首贊宏圖;義令既舉,則任均蕭、寇。器允棟乾,勛實佐時。及累司馬兩官,出內尹牧,惠政茂課,著自民聽,忠謨令節,簡乎朕心。方燮和台階,永毗國道,奄至薨殞,震慟兼深。考終定典,宜盡哀敬。”
沈約:①延孫居身寡約,家素貧虛。②延孫接款蕃日,固出顏、袁矣。風飈局力,又無等級可言,而隆名盛寵,必擇而後授,何哉?良以休運甫開,沈疾方被,雖宿恩內積,而安私外簡。夫侮因事狎,敬由近疏,疏必相思,狎必相厭,厭思一殊,榮禮自隔,遂得為一世宗臣,蓋由此也。

家庭成員

祖父:劉簡之,有志乾,為宋武帝劉裕所知。劉裕京口舉義討桓時,劉簡之殺耕牛會眾以赴之。官至劉裕的太尉諮議參軍,義熙十一年左右病逝,追贈晉安縣五等侯。
父親:劉道產,官至雍州刺史,卒於任上,追贈征虜將軍,謚為襄侯。
弟弟:劉延熙,義興太守,宋明帝劉彧泰始年間,不滿劉彧篡位自立,支持孝武帝直系劉子勛政權而遭宋明帝軍隊擊敗被殺。
兒子:劉質,嗣劉延孫的封爵,宋明帝劉彧泰始年間,不滿劉彧篡位自立,擁戴孝武帝直系劉子勛,有罪下獄,封國撤除。

史書記載

《宋書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
劉延孫,彭城呂人,雍州刺史道產子也。初為徐州主簿,舉秀才,彭城王義康司徒行參軍,尚書都官郎,為錢唐令,世祖撫軍、廣陵王誕北中郎中兵參軍、南清河太守。世祖為徐州,補治中從事史。時索虜圍縣瓠,分軍送所掠民口在汝陽,太祖詔世祖遣軍襲之,議者舉延孫為元帥,固辭無將用,舉劉泰之自代。泰之既行,太祖大怒,免延孫官。為世祖鎮軍北中郎中兵參軍,南中郎諮議參軍,領錄事。世祖伐逆,府缺上佐,轉補長史、尋陽太守,行留府事。
世祖即位,以為侍中,領前軍將軍。下詔曰:“朕藉群能之力,雪莫大之恥,以眇眇之身,托於王公之上,思所以策勛樹良,永寧世烈。新除侍中、領前軍將軍延孫率懷忠敏,器局沈正,協贊義初,誠力俱盡。左衛將軍竣立志開亮,理思清要,茂策忠謨,經綸惟始,俾積基更造,鹹有勤焉。宜顯授龜社,大啟邦家。延孫可封東昌縣侯,竣建城縣侯,食邑各二千戶。”其年,侍中改領衛尉。
孝建元年,遷丹陽尹。臧質反叛,上深以東土為憂,出為冠軍將軍、吳興太守,置佐史。事平,征為尚書右僕射,領徐州大中正。遣至江陵,分判枉直,行其誅賞。三年,又出為南兗州刺史,加散騎常侍。仍徙為使持節、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隨二郡諸軍事、鎮軍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以疾不行。留為侍中、護軍,又領徐州大中正。素有勞患,其年增篤,詔遣黃門侍郎宣旨問疾。
大明元年,除金紫光祿大夫,領太子詹事,中正如故。其年,又出為鎮軍將軍、南徐州刺史。先是,高祖遺詔,京口要地,去都邑密邇,自非宗室近戚,不得居之。延孫與帝室雖同是彭城人,別屬呂縣。劉氏居彭城縣者,又分為三里,帝室居綏輿里,左將軍劉懷肅居安上里,豫州刺史劉懷武居叢亭里,及呂縣凡四劉。雖同出楚元王,由來不序昭穆。延孫於帝室本非同宗,不應有此授。時司空竟陵王誕為徐州,上深相畏忌,不欲使居京口,遷之於廣陵。廣陵與京口對岸,欲使腹心為徐州,據京口以防誕,故以南徐授延孫,而與之合族,使諸王序親。
三年,南兗州刺史竟陵王誕有罪,不受征,延孫馳遣中兵參軍杜幼文率兵起討。既至,誕已閉城自守,乃還。誕遣使劉公泰齎書要之,延孫斬公泰,送首京邑。復遣幼文率軍渡江,受沈慶之節度。其年,進號車騎將軍,加散騎常侍,給鼓吹一部。
五年,詔延孫曰:“舊京樹親,由來常準。卿前出所有別議,今此防久弭,當以還授小兒。”征延孫為侍中、尚書左僕射,領護軍將軍。延孫疾病,不任拜起,上使於五城受封版,乘船自青溪至平昌門,仍入尚書下舍。又欲以代朱修之為荊州,事未行,明 年,卒,時年五十二。上甚惜之,下詔曰:“故侍中尚書左僕射、領護軍將軍東昌縣開國侯延孫,風局簡正,體識沈明,綢繆心膂,自蕃升朝,契闊唯舊,幾將二紀。靈業中圮,則首贊宏圖;義令既舉,則任均蕭、寇。器允棟乾,勛實佐時。及累司馬兩官,出內尹牧,惠政茂課,著自民聽,忠謨令節,簡乎朕心。方燮和台階,永毗國道,奄至薨殞,震慟兼深。考終定典,宜盡哀敬。可贈司徒,給班劍二十人,侍中、僕射、侯如故。”有司奏謚忠穆,詔為文穆。又詔曰:“故司徒文穆公延孫,居身寡約,家素貧虛,每念清美,良深淒嘆。葬送資調,固當闕乏,可賜錢三十萬,米千斛。” 子質嗣,太宗泰始中,有罪,國除。延孫弟延熙,義興太守,在《孔覬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