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崇禧

劉崇禧是中國國家武術隊第一代成員,亦是七星螳螂拳第九代宗師,他指出現時的國家隊有太大的金牌壓力,過份追求技巧,動作的難度要高和好看,很多表演招式是花拳繡腿。更有甚者為求美觀,將多家的招式綜合而為一,卻未考慮到各個流派在運勁和手法上各有不同,反而變成四不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崇禧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中國國家武術隊第一代成員
劉崇禧是中國國家武術隊第一代成員,亦是七星螳螂拳第九代宗師,他指出現時的國家隊有太大的金牌壓力,過份追求技巧,動作的難度要高和好看,很多表演招式是花拳繡腿。更有甚者為求美觀,將多家的招式綜合而為一,卻未考慮到各個流派在運勁和手法上各有不同,反而變成四不像。
今年77歲的劉崇禧打完整組七星螳螂拳的套路,依然沒有氣喘。他說,傳統的武術套路,並不是單純的招式動作,受過正規指導的習武之人,可以由幼年打到耄耋。因為健身強體和防身自衛,是中國武術發展的兩大重要功能。現時一些高難度的動作,過了30歲也不容易完成,失卻健身、養生的意義。
他尤其覺得中國現時的金字塔式挑選代表隊成員的犧牲太大。他說,很多兒童6、7歲就入省隊,童年和青少年就在練功中度過。體校並不重視文化課程,到他們17、18歲離開時往往是一名文盲。即使入選國家隊或留在省隊,也在金牌的壓力下,過度催谷而滿身傷患;不少人的運動生涯30歲結束之後都生活困難。
劉崇禧發現本地的武館反而更能保留傳統武術的優點。他說,加國的教練和學生在尊師重道方面,做得比中國很多武館更好。教練的動作非常規範,又以身作則;並且能夠將動作與理論結合。他最稱許的是不同派別可以彼此合作開班授徒,沒有同行相忌。
螳螂拳歷史悠久
說到螳螂拳,劉崇禧自然如數家珍,他說螳螂拳是一個相當大和完整的拳種,傳統螳螂拳發展至今共有34套路、養生功和劍等。螳螂拳的始祖是山東省即墨縣的王郎,直到第三、四代以後的傳人才有史實,之前就並不明確;追源溯始,螳螂拳應該是誕生於明末清初。
由於螳螂拳發源於即墨,在膠東一帶非常盛行,但前五代都只是在山東授套b。霍元甲於民國初年在上海創辦精武會,邀螳螂拳第六代的羅光玉南下,與鷹爪的陳子正及少林的趙連和合稱精武三大教頭。
山東螳螂拳又稱北螳螂,與流傳於廣東客家地區的南螳螂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系統。北螳螂主要分為:梅花、七星、六合和太極螳螂四大派。少林螳螂與梅花螳螂是同一個套路。
平生經歷風雨
劉崇禧出生在山東省武術之家,受家庭薰陶,自幼養成習武的習慣,後來追隨螳螂拳一代宗師青島的李占元為師,成為李占元得意門生。四、五十年代,在山東及全國有「小螳螂」的美譽。他在1953年被選入國家隊,當年的隊員包括蔡龍雲、邵善康、肖恩鵬、 田永福、趙淑琴等武術名家。武術隊在中央體育學院受訓(北京體育大學的前身),破除武術沿襲的門戶之見,采理論與實踐並重的教學和訓練方法,隊員之間也互相切磋。中國十大元帥之一的賀龍,生前經常觀看武術隊的演出。
五十年代中期,由於一宗牽連甚廣的間諜案,中央下禁武令,到1958年底才又再準許設立武館。劉崇禧期間致力研究地質學,成為中國著名的石油專家,大學博士班學生無數。他在文革時被下放安徽,幸得地方政府支持,在省隊擔任教練,令他未終斷過習武。他退休後專注研究螳螂拳各種不同的拳譜,徒手和兵器套路,以及散打動作。
劉崇禧說,螳螂拳是一個相當大和完整的拳種,傳統螳螂拳發展至今共有34套路、養生功和劍等。螳螂拳的始祖是山東省即墨縣的王郎,直到第三、四代以後的傳人才有史實,之前就並不明確;追源溯始,螳螂拳應該是誕生於明末清初。
劉崇禧
劉崇禧劉崇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