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定國(旅奧畫家)

劉定國(旅奧畫家)

劉定國,男,漢族,1955年2月出生於中國蘇州。旅奧詩人、中國畫家。他自創“固體油畫”,其代表作《吹簫》被製作成明信片在聯合國大廳發行;他的詩作《孕育生命》被譯成英文由國際著名歌星在聯合國國際婦女節紀念活動開幕式上激情朗誦;他和奧地利電視台人士共同策劃製作的大型紀錄片《殘留的陰影——希特勒在奧地利的蹤跡》在國、內外播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定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5年2月
個人履歷,人物評價,

個人履歷

1963-1965年蘇州市馬醫科國小;
在維也納吐倫、塔克西斯親王府邸在維也納吐倫、塔克西斯親王府邸
1965-1967年因病休學;
1975-1976年蘇州西園旅社當臨時工;
1977-1978年病休;
1991年維也納多瑙河藝術家公司舉辦個人展;
1991年獲藝術家稱號,從事職業繪畫工作;
1991年丹麥三人畫展;
1993年維也納七區畫廊個展;
1994年維也納州際賓館畫廊雙人展;
1995年維也納聯合國中心雙人展;
1995年6月維也納櫻花日本餐廳雙人展;
1995年8月維也納維多利亞肯畫廊雙人展;
1996年1月施蒂利亞洲布魯克市雙人展;
1996年3月維也納聯合國國際婦女節雙人展;
1996年10月為也難stadthhalle 國際五人展;
1997年3月維也納聯合國國際婦女節雙人展;
1997年3月維也納“Foto City”雙人展;
1997年7-8月維也納Pruckel cafe Restaurant 雙人展;
1997年10月維也納Baway銀行雙人展;
1997年10月維也納國際五人展(Viennarts);
1997年10月下澳洲Laa市雙人展;
1998年2月維也納國際藝術家事業發展組織雙人展;
1998年3月獲“藝術家”永久居住權;
1998年8月美國紐約·倫敦國際藝術家展覽參展;
2000年兼任維也納c&c影片製作公司藝術總監;
2001年兼任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電影電視部策劃;
2004年兼任中國文聯《民間文化》雜誌社、《環球旅遊》雜誌藝術總監;
2005年兼任中央電視台新影製作中心《中國當代畫家》大型專題片編委、策劃;
2005年奧地利《歐華僑報》撰文介紹;
2006年《美術家》、《海內與海外》、《江蘇商報》專題介紹;
2007年《中國社會新聞》、《姑蘇晚報》、《中華英才》作專題介紹;
2007年受聯合國教科文企業文化和平項目“水與生命”活動委託任授權代表、在中國蘇州、聊城地區主辦活動。詩歌作品《水與生命》,由聯合國機構組織譜曲後,在維也納霍夫皇宮禮儀廳演奏、演唱。
2009年3月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世界第十屆詩歌大會”,並用母語朗頌“永遠年輕的名字——莫扎特”;  2009年參與策劃了中國美協“中國美術世界行.版畫展”(維也納)(魅力中國)作專題介紹;
2010年繪畫作品"吹簫仕女"再次製作成蘇繡藝術品亮相世博會,“執扇的仕女”製成蘇繡作品在《世博會》獲優秀獎
2011年參與策划水墨再現——當代水墨藝術世界巡展柏林,並撰寫評論文。

人物評價

一個旅奧畫家的傳奇
維也納這個藝術之都里,因為她的典雅和濃厚的藝術氛圍,匯聚了世界上許多身懷絕技的藝術家,使全世界為之矚目。這些藝術家們都有一段段傳奇的故事,劉定國——這位旅奧畫家的人生也猶如他的繪畫、詩歌一樣充滿了傳奇色彩。
劉定國是蘇州人,年少時起曾經有過兩次因病生命垂危的經歷。病患奪走了他和其他人一樣的求學年華,但是也給了他最大的機緣——走進藝術。蘇州本來就是一個藝術氛圍濃厚的城市,他家又和文化名人沈鈞儒、范長江等是親戚,因此,當他躺在病床上不能上學讀書的時候,渴望知識和藝術的欲望就像破土的竹芽,與時俱增。於是,他就廢寢忘食地“啃”書。就是在他為了生存,不得不氣喘著走向社會,當服務員、搬運工、美工、宣傳員、編導……的歲月里,他也在孜孜不倦的讀書、作畫、寫詩。“不能腐爛,只能燃燒”是他心靈的真實寫照。因此,在“天堂之城”逐漸有了一個小有名氣的青年詩人。1989年,劉定國32歲,他的詩歌專題節目(30分鐘)在全國72家城市電視台陸續播出。他留著長鬍子的照片、詩歌、文藝短評相繼在全國眾多的報刊雜誌上發表。198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結集出版了他的詩集《夜與晝的對話》,1993年他的作品獲得世界散文詩佳作獎。在此期間他還參與《美食家》、《西遊記》、《趙氏孤兒》、《嵌在姑蘇地下的明珠》等影視作品美工及撰寫解說詞等工作。
中國歷來推崇“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劉定國似乎就是這一意境的“現代版”。他似乎不太滿足詩歌給於他的精神夢遊,他喜愛的是“全人類的精神家園,有詩情更要有畫意,”他想用構圖、色彩、意境來張揚他的人文精神。於是他愛用油畫棒在紙上塗仕女、觀音什麼的,甚至在蘇州十全街上開設了一家畫店。但是他似乎不太想受中國畫的約束,又不太想成為西洋畫的臨摹者,於是,他在繼承中國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時,吸收消化外來文化的精華,不斷摸索探求,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用油畫棒和油墨來表現神秘的東方題材。在當時來看,他的畫屬於“不倫不類”,或者說“另類”,但是卻得到了人們的青睞,贏得了歐美市場的歡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