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唐

劉基唐

劉基唐,科技情報專家。曾主持中國第一台主型內燃機車選型、設計。有效地組織了“中國鐵路現代化”的研討,為鐵路制定長遠規劃提供了決策參考。他是鐵路科學技術情報學術活動的領頭人,組織將國外“重載運輸”、“高速鐵路”等高科技引進到中國。積極開拓情報理論研究,精心培養年青一代,為我國鐵路科技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基唐
  • 外文名:Liu Jitang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北省武昌市(原籍湖北省紅安縣)
  • 出生日期:1919年7月15日
  • 職業:科技情報專家
  • 性別:男
簡介,發揮餘力,榮譽,個人履歷,主要貢獻,主持中國第一台主型內燃機車選型設計,探討中國鐵路現代化的積極組織者,鐵路科技情報研究學術活動的領頭人,積極開拓我國科技情報理論研究,主要論著,

簡介

劉基唐,1919年7月15日生於湖北省武昌市(原籍湖北省紅安縣),1942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化學系,1945年赴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生院化學系學習,1947年獲科學碩士學位,畢業後立即應劉家至交、當時任聯合國第一任秘書長郭泰祺老伯之邀,在聯合國機構內安排工作,不久於1948年初歸國,就任中國植物油料廠工程師,1949年9月受聘於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今西南交通大學)化學工程系任副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0年6月調北京鐵道部鐵道研究所(現鐵道科學研究院)化學組,任代副組長,並被聘為一級副研究員,1956年7月調鐵道部鐵道科學研究院(現鐵道科學研究院)機車車輛研究所,任該所燃料熱力研究室主任,1958年1月下放集寧機務段,當4個月工人,又到長辛店機車車輛工廠助勤半年後,回鐵道部鐵道科學研究院機車車輛研究所,任內燃機車研究室副研究員;1961年3月,調鐵道部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現鐵道部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任副研究員兼情報研究室副主任。
在鐵科院化學組和機輛所期間,除基層的行政工作外,主要從事科研工作,研究提出的鐵路機車給水化學分析方法被鐵道部採納,在全路所有機務段的水化驗均採用這種方法;提出的蒸汽機車採用顆粒煤(煤粉製成煤球)的燃燒方法,可節省燃料9.65%~9.98%。

發揮餘力

自1961年調鐵道部情報所,直至1989年8月退休,並回聘到1995年,從事鐵路情報研究30多年。在此期間,於1983年晉升為研究員,1989年又晉升為技術一級。1979年被選為中國鐵道學會鐵道科技情報委員會常務副主任,1983年選為該委員會主任委員,直到退離工作崗位。同時又被選為中國科技情報學會學術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併兼任《情報學報》編委會委員。在擔任鐵道科技情報委員會主任期間,先後4次被評為中國鐵道學會先進工作者。1992年還被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聘為情報學編委會顧問,1993年聘為中國科技情報學會榮譽會員(享受學會常務理事待遇)。
在1981至1985年間,劉基唐受國家的委託,作為中國鐵路代表參加在泰國舉辦的聯合國亞洲太平洋地區經濟理事會工作,每年參加六七次活動,每次7天左右,討論該地區如何發展經濟、文化和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內容。

榮譽

劉基唐在從事情報工作期間,曾榮獲多種獎勵,其中有:中國科技情報學會一等論文獎、全國科技情報研究成果三等獎,以及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獎等。

個人履歷

1919年7月15日 生於湖北省武昌市。
1938-1939年四川成都光華大學化學系學習。
1939-1942年 四川重慶大學化學系畢業。
1942-1943年 四川重慶私營中國化學公司技師。
1943-1944年 四川重慶中央印刷廠職員。
1945-1945年 美國佛羅里達州桐油研究所實習生。
1945-1946年 美國匹茲堡大學化學系研究生。
1946-1947年美國匹茲堡大學化學工程系碩士研究生。
1948-1949年 上海中國植物油料廠工程師。
1949-1950年 中國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今西南交通大學)化學組副教授。
1950-1955年 鐵道部鐵道研究所化學組副研究員兼代副組長。
1956-1961年 鐵道部鐵道科學研究院機輛所副研究員兼室主任。
1961-1989年 鐵道部科技情報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兼副室主任、室主任。
1989年8月 退休。

主要貢獻

主持中國第一台主型內燃機車選型設計

1956年,劉基唐開始了研製我國鐵路內燃機車的生涯。1958 年,在全國“大躍進”的形勢下,他從下放的集寧機務段調到長辛店機車車輛製造工廠,負責研製生產我國鐵路第一台內燃機車,仿製了匈牙利ND1型內燃機車。在開發我國自己的內燃機車方面經歷了一個大辯論階段,劉基唐一直是辯論一方的主要人物,他利用從事情報研究的優勢,系統分析研究了國際鐵路各型內燃機車及其使用柴油機的發展方向,提供大量內燃機車用柴油機參數數據,從中選出最優參數,通過大量試驗,研製出當時性能較好的柴油機。在大同機車車輛工廠合作製造了我國鐵路第一台主型內燃機車,該柴油機各項參數成為以後柴油機發展的基礎,從而奠定了發展我國鐵路主型內燃機車的方向。在使用柴油方面,還打破了各國用輕柴油的慣例,改用重柴油,節省了燃料費用,在不影響機車走行速度的前提下,又提高了機車的功率和熱效率。劉基唐是我國主型內燃機車最早開發研製者,也是全面闡述,最早設計和提出我國鐵路主型內燃機車發展方向的主要學者。

探討中國鐵路現代化的積極組織者

20世紀70年代末,正當我國提出並貫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方針之時,鐵路現代化成為廣大鐵路科技工作者奮鬥的目標。在這方面,雖然在國際有諸多研究,然而在國內則研究者甚少。這時,劉基唐創建了研究組,經研究,於1980年提出了一本《中國式鐵路現代化的探討》論文集和一份“中國鐵路現代化建議”的報告,系統地闡述了鐵路現代化的內涵與實質,為國家和鐵路制定長遠規劃提供了參考,並獲得了全國科技情報研究成果三等獎。此後,在他擔任中國鐵道學會科技情報委員會主任時,以民眾團體的名義,於1986至1989年間,作為中國鐵道學會的重點學術活動,組織全路科技人員對鐵路綜合與各專業的現代化進行了全面探討,有100 多名專家、學者參加了這一學術活動。根據我國國情路情,對中國鐵路現代化的模式和標誌,以及實現這個目標的路網、裝備和措施等進行了廣泛的探討。在討論中,為了集思廣益,於1987年10月彙編出版了有140多篇論文的《中國鐵路現代化論文集》,受到各方面的好評。此後,在1989年寫出了總結報告《論中國特色現代化鐵路》。通過學術活動,對中國鐵路現代化提出了比較客觀的科學論證,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

鐵路科技情報研究學術活動的領頭人

在主持鐵道科技情報委員會20多年中,他熱心學術交流活動,積極開展文獻檢索、翻譯和調研等情報理論、方法及實踐活動的探討,一些情報調研的學術活動經常被中國鐵道學會列為重點學術活動項目。除了前已敘述的“中國式鐵路現代化”外,還組織不少綜合性的鐵路重點和鐵路前沿的戰略性課題進行研討。如20世紀80年代初的既有鐵路改造系列學術研討會的成果,提出當時我國鐵路應以舊線改造為主的觀點,與當時國家政策一致;又如20 世紀90年代初的亞歐第二大陸橋的發展戰略系列研討會,當時正值我國鐵路的阿拉山口與前蘇聯(現哈薩克斯坦)土西鐵路德魯日巴站即將接軌(1990年9月12日接軌),形成亞歐第二大陸橋運輸之際。該大陸橋從各方面分析比亞歐第一大陸橋有一系列優勢。情報委員會抓住這一特點,先後兩次召開研討會,為開展大陸橋運輸提供決策建議,從而引起國家領導的注意,召開一系列會議,落實發展戰略部署。這些建議對國家開發西部創造了有利條件。

積極開拓我國科技情報理論研究

劉基唐在長達30多年的情報工作生涯中,勤奮學習,刻苦鑽研,作出了卓越的成績。1965年,在進行摸清國外鐵路科技水平動向基礎上,主持編寫了《現代國外鐵路概述》(1965年人民鐵道出版社出版)一書,成為我國第一本全面闡述國外鐵路科技發展和水平、反映科技情報調研成果的專業書籍,為我國鐵路參考國外先進經驗,趕上國外水平提供了依據。1975年,又針對性地結合國內情況,對照研究了國內外鐵路科技差距與水平,向鐵道部領導提供了“國內外鐵路科技發展情況”的研究報告。同時,對於國外鐵路“高速”和“重載”的發展,對既有鐵路的改造等提出了一系列見解。
劉基唐在長期的研究工作中,注意對情報調研理論與方法的研究。進入20世紀80年代,逐漸形成並系統地發表了自己的理論,這些理論集中反映在《科技情報調研工作概論》等論著上,提出了情報調研中常用的基本邏輯方法和應注意的一些問題。同時還針對當時國內情報調研中存在的問題,撰寫了“當前我國情報學研究中應當重視的課題”的論文(該論文獲中國科技情報學會一等獎),闡述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作為老一輩情報專家,為情報學術理論的研究起了開拓性作用。

主要論著

1、 劉基唐.科學技術文獻的查尋.北京:鐵道部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1961.
2 、茅家裕,劉基唐.鐵路運輸與牽引動力的發展.人民日報.1963-05-09 (4)
3 、劉基唐等.現代國外鐵路概述.北京:人民鐵道出版社,1965.
4 、劉基唐.國內外鐵路現代化的分析和探討.中國式鐵路現代化的探討論文集.北京:鐵道部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1980.
5、 劉基唐.情報調研的思維方法初探.北京:鐵道部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1980.
6 、劉基唐.科技情報調研工作概論.北京:鐵道部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1981.
7 、劉基唐.當前我國情報學研究中應重視的課題.北京:鐵道部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1982;情報學報,1983,(2)
8 、何璧,王惠武,劉基唐.情報科學與情報政策.北京:鐵道部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1982;情報學報,1983,(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