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北海

劉北海

劉北海,又名文超,生於1899年,雲南省西疇縣西灑鎮英代村人。國民黨陸軍第五十八軍新編十師二旅四團上校團長。1938年11月8日在湖北崇陽與日軍第十一師團笠原信雄部作戰壯烈犧牲,蔣中正發來唁電,追授劉北海烈士少將軍銜,時年四十一歲。犧牲時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58軍新編10師2旅4團團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北海
  • 別名:文超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雲南省西疇縣西灑鎮英代村
  • 出生日期:1899年
  • 逝世日期:1938年
  • 職務:第58軍新編10師2旅4團團長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劉北海天資聰穎,善於思考,好學博聞。少時在私塾讀書,嘗受教於楊必昌先生。楊老先生系當地名士,頗有風骨。常以“經得艱難困苦磨練,始能創大業、擔重任”教導學生。劉北海深受楊先生影響,將楊先生教誨終生銘記。他十分崇敬屈原的愛國精神,書條幅“屈原浩氣長存”以自勉。
劉北海崇尚新學,曾先後離家到西灑鎮、文山、昆明讀書,學習刻苦努力,中學畢業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學堂”第十九期步科。因成績優異,畢業即被任命為滇軍某部中尉連長,後該部解散,經上司介紹到成都軍校任中尉教官。由於劉北海生性耿直,又無背景,僅憑一紙文憑,難以在一地立足,先後輾轉武漢、開封、上海、廣州等地軍事學校或部隊任教官、參謀。
在歷年輾轉中,劉北海頻頻與參加過“辛亥革命”、“討袁護國”、“五四運動”、“北伐戰爭”的進步人士結識交往,認識許多新事物,為同輩兄弟中思想最進步、最開明者。
劉北海痛恨贓官,在軍界多年,從不取不義之財。因子女眾多,生活時常拮据,薪水不夠用就變賣老家土地。在外奔波多年,因謀差不易,常靠典當度日。
劉北海在上海時,適逢“一二八”抗戰,他應十九路軍和上海市民之聘,擔任上海抗日學生軍大隊長,帶領學生出入於蘇州河兩岸前線,積極投入保衛上海的戰鬥。上海淪陷後,劉北海輾轉到四川成都劉文輝所部任軍職。紅軍長征北上入川,川軍奉令堵截。劉北海目睹國難當頭,山河破碎,不願與紅軍作戰,遂藉故攜眷返回西疇老家。
劉北海熱愛家鄉,受“實業救國論”的影響,總想辦點對地方百姓有益的事。1936年,他從昆明回西疇探親,路過文山馬塘,看到馬塘壩子熱水寨、黃龍塘一帶雖然土地肥沃,但因缺水無法耕種,十分感慨:“多好的一片土地啊!要是能安台抽水機,把河水抽上來,就可以灌溉幾百畝土地,老百姓的日子也就會好得多了。”他的意見,為馬塘鎮長李榮堂所稱道並積極支持。
回到老家後,劉北海與妻子商量:“馬塘那個地方如果解決了水的問題,可以養活不少人。老百姓有了生計,對我們也有好處。解決這個問題,最要緊的是資金。眼下家中積蓄無幾,只有變賣土地!賣地,肯定會遭到族中長輩、特別是五叔反對。但這是對老百姓有好處的事,就是他們反對我也要乾,無非是傾家蕩產。”他與好友、技術員王景如經過反覆商議,決定在儂人河中修建一個大型抽水站,抽河水灌溉馬塘壩子。
拿定主意,劉北海即變賣家中大部家產,加上平時積蓄,籌集了大半資金。他帶領其長子劉應天和技術員王景如來到馬塘,進一步研究抽水站工程。親自參與工程的技術性準備工作,親自籌劃機房位置、水泵揚程、渠道路線、施工材料、機械設備等事宜。
1937年,水利工程動工,進展順利。至1938年初,主體工程基本建成,部份機械設備已從昆明運到馬塘。在當時交通相當閉塞、缺乏先進起重設備的情況下,把諸多笨重機器從幾百里外運到施工現場,其困難可想而知。
水利工程即將進入安裝階段,適值全國抗日局勢日益吃緊,國共合作,抗日統一戰線形成,全國抗戰情緒十分高漲。國民政府命滇軍繼續增派援兵。雲南於1937年5月組建六十軍出師抗日,繼而組建五十八軍,當局電令劉北海火速趕赴昆明報到。劉北海接令後委託李榮堂負責繼續施工,命長子劉應天輟學,配合王景如共同照料水利工程。他對妻子、長子和身邊人說:“我本因多年顛沛,早已心存安居創業之想,離開軍界,回鄉辦實業。值此國難當頭,一旦亡國,家安在?事業安在?我本軍校出身,為國出力獻身,義不容辭,當報效國家,疆場殺敵,挽救民族危亡,盡炎黃子孫責任。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今決意投身抗日,與倭寇決一死戰。萬一不幸戰死沙場,也比當亡國奴光榮、痛快百倍!”這些話,成了他對身邊朋友和所部官兵的口頭禪。

人物事跡

1938年初夏,劉北海趕到昆明後,被任命為陸軍五十八軍新編十師二旅四團上校團長。出征前,劉北海對部隊進行了緊張的整訓,幾乎每天都到教練場指揮練兵,親自為戰士做刺殺、投彈、飛翻越障礙示範。
在訓練中,劉北海曾對官兵訓話說:“日本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自己沒有膽略和勇氣!八路軍在平型關、十九路軍在上海、滇軍在台兒莊,不是都把日寇打敗了嗎?我們要向他們學習,要以他們為我軍官兵的榜樣,英勇殺敵,為祖國保江山,為滇軍添光榮!”
1938年8月1日,劉北海率部從昆明出發,步行一月余,長途跋涉四千餘里,經貴州、湖南前往湖北對日作戰。據劉北海的軍需副官劉應甲先生說:“行軍中,劉團長嚴令不許騷擾民眾。有一個連長藉口派壯丁敲詐百姓,被劉團長知道後,立命他退還了索取的財物,並將其降為士兵。如此帶兵,深得百姓擁護、為官兵信服。”
武漢失守後,日寇第十一師團笠原信雄部沿粵漢線繼續南犯。1938年11月1日,五十八軍開往通城東北的崇陽阻擊敵人。劉北海奉命率部扼守桂口市黃土嶺一線,他到達指定位置後,隨即投入緊張的備戰。日軍出動飛機、坦克,配合大炮猛攻我軍陣地,劉北海率部與日寇血戰數日,戰況十分慘烈。陣地上“槍彈炮彈,織成一片火網,敵我雙方在網裡一會兒進、一會兒退,倒的倒下,血肉在空中飛舞。我軍傷亡營連排長30餘人,士兵500多,敵方傷亡更為慘重”(黃遠聲著《壯志千秋》)。
11月8日下午3時,劉北海站在陣地最前沿半身塹壕內指揮部隊與敵作戰,被日寇槍彈擊中頭部,壯烈犧牲,少尉書記江宏煌也同時陣亡。廣大官兵義憤填膺,對日寇無比仇恨,士兵們高呼“為劉團長報仇”,揮淚舉槍,英勇殺敵:一連排長李坤甫、陳春坤等阻擊沿崇通公路(崇陽至通城)南犯的敵人,終因寡不敵眾,以身殉國;機槍二連排長張繼忠帶領全排士兵與日寇激戰兩天兩夜,在完成掩護全軍陣地轉移的任務後,犧牲在敵人橫衝直撞的戰車下。
劉北海壯烈殉國後,蔣介石發出唁電,追授劉北海陸軍少將軍銜。西疇縣政府在縣中學南、金鐘山前搭起臨時高台,召開追悼大會,有數千民眾參加。主席台中央安放劉北海佩帶少將軍銜的遺像,西疇各界知名人士、劉北海親屬參加追悼會,會後舉行“反對日本侵略,誓死保衛祖國”的示威遊行。
1984年12月27日,雲南省人民政府追認劉北海為烈士。
1988年,西疇縣人民政府在本縣烈士陵園內為劉北海建墓立碑,緬懷抗日英魂。

後世紀念

位於西疇縣城東郊花果山,1984年建,占地15畝。內有烈士紀念亭,亭上有薄一波1985年11月1日題字“為保衛祖國南疆而英勇獻身的烈士們永垂不朽!”鄧小平1985年10月題字“為保衛祖國邊疆英勇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宋任窮1985年11月題字“南疆烈士浩氣長存”徐向前“為祖國而戰的英雄們功勳永存!。烈士塔矗立於高山之巔,高16.3米,塔身正面鐫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塔身兩側引刻毛澤東題詞朱德題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