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力群

劉力群

劉力群,書法家,1955年生 ,祖籍山西平遙。字怡聲,號桃蔭閣主。現為中國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理事、上海市楹聯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書法家協會楷書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上海市閘北區書法家協會常務副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力群
  • 別名:字怡聲、號桃蔭閣主
  • 出生地:上海
  • 職業:機關職員
  • 畢業院校上海師範大學
  • 主要成就:巨幅楷書《千字文》等。
  • 代表作品: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理事、上海市楹聯學會理事等。
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理事,作品風格,代表作品,藝術評價,岳陽市政府副市長,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個人簡介,人物履歷,訪問學者經歷,代表性論文,有關譯著,攝影代表作品,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簡介,履歷,

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理事

作品風格

劉力群學習書法四十餘年,幼承庭訓,稍
長得滬上名家任政厲國香林似春先生指點,九十年代後期得益於楷書名家劉小晴先生親授,書法功底紮實。擅長楷書、行書及小楷。楷法取源於初唐四家及北魏,行楷以趙孟頫為要范,小楷取法晉人。作品楷書法度謹嚴,行書姿態研美,小楷意趣盎然。自80年代起多次舉辦書法展,作品為全國多家博物館及文化單位收藏。
劉力群劉力群

代表作品

(部分)
1、90年代早期創辦春江書畫院。
2、系列作品搭載雪龍號於2003年隨第十九次南極科考隊遠赴南極,為紙質書法作品在南極戶外展示第一人。
3、2010年世博會期間,應世博會聯合國信息發展網館之邀,書10平米巨幅楷書作品南唐周興嗣《千字文》,展示於聯合國信息發展網館,成為世博會中展出唯一巨幅紙質書法作品。並因此獲聯合國信息發展組織頒發的“藝術創作成就獎” 。
4、應邀為尼泊爾國家館、日本國寶展及日本紅山博物館題寫匾額。其書法小楷作品《孔雀東南飛》作為贈日本天皇禮物由日本皇宮收藏。
5、2011、2012年抄寫《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即《金剛金》)、《地藏菩薩本願經》(即《地藏經》)並赴印,為環保造紙印刷術首次嘗試印刷的手抄經文作品。
6、為青浦玉佛寺下院報國寺照壁寫巨幅《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藝術評價

筆力遒勁得自然——論劉力群書法藝術
書法讓中國漢字的書寫從實用上升為一種藝術,其中技巧功力固然不可少,而稟賦性情更為重要。上海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年書法家劉力群的書法可謂既見功力又見性情。尤其是他的楷書和行書有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孫過庭說,作字要“心不厭精,手不忘熟,若運用盡於精熟,規矩闇於胸襟,自然溶於徘徊,意先筆後,瀟灑流落,翰逸神飛”(《書譜》)。劉力群擅長楷書,從法度森嚴的唐楷入手,而後涉臨恣意雄渾的北碑,故而他的書法作品中體現著他對唐法的尊重和碑趣的青睞。由於書之法度源於唐代,因此後人在評論唐代的書法藝術時將之歸結為“唐人尚法”。劉力群自幼習書,三十餘年深厚紮實的楷書功力厚積薄發,將楷書寫得剛柔並濟,翰逸神飛。
中國書法藝術素以法度為本、以技巧為勝,講究揮毫之間心手相應,然而由生轉熟是一個長期枯燥甚至艱苦的,磨練過程。劉力群經過嚴格的訓練,在恪守書法森嚴法度的同時,又不受規律所束縛,令筆管鋒毫在法度之中的自如揮運。正如庖丁解牛,手起刀落的瞬間達到規律與自由高度相統一的境地,做到了“隨心所欲不逾矩”。由此可見,劉力群的書法藝術創作既表現其必須具備理法和功力的嚴肅性,也表現其可抒情和寫意的趣味性。
劉力群是一個有志於書法藝術的人,他在技法訓練與研究過程中,不斷學習掌握不同書法筆墨技巧,追求書法藝術的神采、氣韻、性情、意蘊和風格的密切關係。不久前他精心為上海世博會創作的長達五公尺的巨幅楷書作品《千字文》被懸掛於上海世博會國際信息發展網館,讓人嘆為觀止。字裡行間神定氣足,大氣磅礴。全篇結字端莊中現大氣,雍容又不失秀美,點划走勢生動自然,堪稱當代書寫《千字文》的佳作。
值得注意的是,劉力群在對書法藝術的虔心探索中,巧妙學習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行筆特點,用以豐富自己的筆墨神韻。趙書深的“二王”書法精髓,以嫻熟筆墨技巧為世人羨慕。趙體楷書因力矯唐人楷書之“極刻”而自成一家,在筆法中蘊藉著行書的動態筆意,使筆筆實在的楷書形態流美而不致呆極。同時他又規避了趙書偏於“甜俗”的姿態,力求研美中見純樸,靈動中見端莊。劉力群的楷書正是追求這種平和、穩健的“中和”之美,生動自然地給人以寧靜、端莊、雋逸的心靈撫慰。
一個致力書法的藝術家如果只滿足於楷書創作的層面當然是不夠的,行書是架起走向書法自由境界的橋樑。唐張懷瓘說:“夫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遁圓,在乎季孟之間。”(《書議》)故書法里的行書具有“通俗、簡便、流動、協定、變化等諸特點,大受人們所喜愛。在經熟楷書筆技的基礎上,轉筆行書是水到渠成之事。劉力群的行書不乏傳統功力,曾遍臨過晉唐宋元明等歷代名家法帖,博取眾長。多年來他又深得其師當代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劉小晴先生的悉心指導點撥、憑藉自己堅實的楷書基礎,其行書下筆有源,結字有法,呈現出縱筆快意、氣脈流動的氣息。他的行書可與他的楷書互為映襯,相生渾灝。近些年在上海乃至省際書法交流、筆會上,每每出現劉力群的行書作品,人們不禁嘆他景深筆技。特別是他為世博會尼泊爾館等書寫的行楷作品,不知吸引不少中外遊客駐足。縱觀劉力群的行書,提筆胸有成竹,意在筆先,整體布局自然天成,神采生動,令人感覺到“大境界”、“大氣象”的視覺衝擊力。正應了清人宋曹忻言:“凡作字要布置,要神采。布置本乎運心,神采生於運筆,幀數固爾,行體亦然。”(《書法約言》)
劉力群生於上海,祖上乃是三晉鐘鳴鼎食之家。自幼他耳濡目染,醉心翰墨。已知“天命”的他雖然身為公僕,卻始終縈繞著書法之夢。工作餘暇,尋師問道,書法技藝不斷精進。在他看來,古代沒有專職書法家王羲之、顏真卿、蘇軾、趙孟頫等名家,都不以書法謀生,筆墨只是業外餘事。因此,劉力群從來就把書法當作平時等一件樂事,遵循古人“士志於道”和“依仁遊藝”之訓,手中之筆為社會大眾服務就覺得心情快樂,並從中得到一種精神寄託,如此而已。劉力群是幸運的,憑他的一貫執著,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不斷攀登,終於卓然有成。然而一向低調為人的他又覺得藝道無邊,書法這門國粹有許多令人莫測的堂奧需要去探求,去實踐。例如書法創作上的疾澀互滲、疏密有致、奇正相映、雅逸深韻等更高的境界,有待於今後的筆墨生涯中潛移默化地去求索實現。
劉力群:草木本心,自展其意
讀書寫字:怎可一日無此君?
電話那頭,劉力群的聲音沉厚略帶沙啞。一問,乃是先前在音樂學院跟隨老師學了三年美聲之故,昔日興趣廣泛的劉力群喜歡唱歌,少時也曾拉琴吹笛,卻終究是將興趣歸攏來,專注於讀書寫字。於是,看書、寫字成了每日的習慣,也是如今僅有的興趣愛好,老一輩“讀好一本書,寫好一手字”的關照話,正是劉力群現在致力的事情。
與世博之緣:巨幅楷書《千字文》
世博會召開之際,劉力群受邀為上海世博會聯合國計畫開發署國際信息發展網館的貴賓廳書寫一幅五米巨幅楷書《千字文》,該作品獲得上海世博會國際信息發展網館頒發的“千年金獎”並製成宣傳品發放給中外參展觀眾。同樣,尼泊爾館白塔之中懸掛的巨幅行書作品也出自劉力群之手。然而要創作這些不能拼湊的巨幅作品,對於昔日因病腰椎第四節切除、整個人無法挺直的他來講談何容易,這樣大的紙張,如此大的書寫難度,可謂是極大的挑戰。他請人幫忙移紙,整整用了三天時間,方才大功告成。完成之後,只覺整個人精力透支,太過疲累,但如今看來,也讓自己有了極大的提高。
“書法上南極”第二人
數年前,劉力群承邀為中國第十九次南極科考隊赴南極書寫書法作品,用以饋贈於當地工作的科學家與科考隊員。他精心寫了五幅字,“冰清玉潔”、“雲興霞蔚”……越冬考察的“雪龍號”載著他的字,起航南行;半年後,從南極寄來了當時的領隊湯妙昌先生親手設計的首日封,上面加蓋了多個國家的郵戳,歷時整整兩個月,來到了劉力群的手中。中山石前,隊員與他的書法合影留念。在這之前,只有瞿心安先生的作品曾選送南極洲中國長城站作為永久陳列,如此算來,劉力群是不折不扣的“書法上南極”第二人。
草木本心,知足而樂
劉力群是個懂得知足的人,用他的話講,“能有工資養家餬口,能有書畫作品流通於世,已是全然的滿足。和那些買不起筆墨、無經濟來源的同齡人相比,自己是幸運的不能再幸運。”
身為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理事、上海市楹聯學會理事、閘北區書法家協會常務副會長,他奉行低調,不想在同行中有“出類拔萃”的名號,為盛名所累,只願保留自己的一份獨立清醒,也許這便是他的“草木本心”。書法,他視其為純粹的“興趣”。也許正是因這份“純粹”,這份“玩興”,附上數年勤勉探尋,他於藝術的魅力中獲得愉悅,也在藝術的感染中,充實了人生;“我只是普通的一名老幹部工作者,寫字是我的愛好,僅此而已。”劉力群帶著一份滿足之心,專心“玩好”書法,獲得快樂與滿足。
劉力群:認認真真寫字
寫字之人,最忌心浮氣躁、耐不住寂寞。劉力群心很靜,是一個可以整天坐著寫字,仍然神定氣閒之人。
曾在一些書法展覽中看到過劉力群的楷書作品,大幅,字很工整。後來在一個筆會上,看到書畫家們一個個揮毫潑墨,完成了一件件作品,準備去吃飯了,可是劉力群還是坐在那裡,一個字一個字認認真真地寫著。其實他已經寫了好幾張,但是求他寫字的人多,他為了滿足大家的願望,好像忘了吃飯,依然一絲不苟地寫個不停。
現為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理事的劉力群先生,生於1955年,學習書法四十餘年,先後得到滬上名家任政、厲國香、林似春先生指點,90年代後又得益於劉小晴先生親授。他書法功底紮實,楷法源於初唐四家及北魏碑刻,行書以趙孟頫為范,小楷取法晉人,注重結構與法度,追求筆墨的變化與意趣。每天只要有空,他就會坐下來臨寫碑帖,一坐就是幾個小時。這對於因病切除腰椎第四節的他,實屬不易。他說,寫字很難,寫好字更難,特別是寫楷書,一定要認認真真,一筆也不能馬虎;前不久,劉力群給我看了他的近作,其中有楷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5200字,用了22張紙。今年2月1日開始,他將用以小楷書寫《地藏菩薩本願經》(上、中、下三篇),19000餘字,每張240字,共寫了81張紙。他這兩件書作俊逸流暢,雍容豐腴,骨力秀勁,前者雄健後者柔美,堪稱書法佳作。

岳陽市政府副市長

劉力群,湘潭縣人,1949年12月出生,1968年11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大學文化。歷任岳陽地區機械冶金工業局助理工程師,機械冶金工業公司副主任、岳陽地區經委副主任,岳陽市工業局副局長、局長、黨組書記,岳陽市經委主任、黨組書記、工委副書記、書記。1998年1月任岳陽市政府副市長。2010年起任香港新世界中國地產區域總監。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個人簡介

劉力群,1947年出生。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獲碩士學位。1984年參與發起創辦《中國斯諾、斯特朗、史沫特萊研究會》(中國三S研究會),任副秘書長、秘書長;1991年後任《中國攝影家》雜誌編輯、《中國攝影報》副社長;1995年獲《愛克發攝影十傑》稱號,作品曾在國內外攝影大賽中獲獎。1993年起從事自由攝影,經常性地向國內外有關圖片公司、報刊雜誌供稿,對中國的圖片產業與世界接軌做出一定的推動和努力。近年來以拍攝中國名勝、城市風貌、社會生活、傳統民俗為主,其中長江三峽系列多次為國內外報刊所採用。個
劉力群 1995年於金山嶺長城劉力群 1995年於金山嶺長城

人物履歷

1961-1968年 南京師範學院附中學習;
1968-1973年 濟南軍區服兵役,任電影放映員;
1985年拜訪斯諾前夫人海倫·?斯諾1985年拜訪斯諾前夫人海倫·?斯諾
1973-1978年 西安日報社農村組記者;
1978-1981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學習;
1981-1991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世界新聞研究室"工作,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
1985-1988年《中國三S(斯諾、斯特朗、史沫特萊)研究會》秘書長;
1991-1993年 《中國攝影家》雜誌編輯、《中國攝影報》副社長;
1993年-目前 自由攝影師、美國Corbis圖片公司、北京全景圖片公司、景象圖片公司、上海東方IC圖片公司簽約攝影師、美國ChinaStock圖片庫駐京聯絡處負責人。

訪問學者經歷

1, 1983.5.20-6.16: 應美國新聞署邀請以“國際訪問者”身份赴美國參觀考察美國新聞媒體,包括報紙、電視台、媒體工作者協會等。
劉力群1985年於美國密蘇里大學斯諾基金會劉力群1985年於美國密蘇里大學斯諾基金會
2, 1985.4.16-5.11: 應美國“紀念斯諾基金會”邀請到美國堪薩斯城參加第二屆“斯諾學術討論會”;拜訪斯諾前夫人海倫·斯諾。
3, 1986.9.18-11.8: 1986: 應美國“紀念斯諾基金會”邀請赴美國密蘇里大學“埃德加·?斯諾文獻檔案中心”、華盛頓大學“安娜·路易斯文獻檔案中心”、史丹福大學“海倫斯諾文獻檔案中心”進行學術研究和資料整理;拜訪斯諾夫人洛伊斯·斯諾、前夫人海倫·斯諾。

代表性論文

傳播學代表性論文:
“論我國傳播學研究之得失及新的突破”
《新聞學刊》1988年第5期
《新聞廣播電視研究》1988年第6期
《新聞學研究十年》論文集

有關譯著

1, 《新聞界人物-斯諾傳記》,1981年(作者),新華出版社
2, 《紀念埃德加·斯諾》, 1982年(主編)新華出版社
3, 《斯諾通訊特寫選》,1984年 (主編、譯者之一)新華出版社
4, 《敬禮,三S》,中英文對照,1985年 (主編),中國新聞出版社
5, 《斯諾在內蒙古》, 1987年 (主編)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攝影代表作品

點染 Red Touch(黃山始信峰晨曦,1995年2月5日攝), 刊載於《中國攝影》雜誌1996年第4期、《大眾攝影》雜誌1997年第12期、《中國傳世攝影》第二輯(2002年,吉林攝影出版社)、《中國傳世風光攝影》(2004年,吉林攝影出版社);獲1995年中國第七屆國際攝影藝術展覽優秀獎、1997富士杯全國反轉片攝影比賽一等獎;成功參加1997年華辰秋季拍賣會。
點染(黃山始信峰晨曦,1995年攝)點染(黃山始信峰晨曦,1995年攝)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

簡介

劉力群:男,1950年出生,北京人;任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博士。從事環境技術研究開發與套用已有30多年歷史,取得如下成果:

履歷

1975年—1979年,完成北京羊絨衫廠(現雪蓮羊絨衫廠)生物轉盤法處理染色廢水的研究,1980年獲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獎。
1979年完成“QHW系列臭氧發生裝置”的研究,1981年獲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獎。
1989年完成國家環保局三相基金項目“中頻臭氧發生裝置”的研究。
1996年完成“中頻臭氧發生裝置”系列產品的開發。
1997年完成“高頻臭氧發生裝置”系列產品的開發。
1998年至今進行“專業二氧化碳發生裝置“的研究開發。
2007-2009年進行了“電子滅蟑器“的研究開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