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

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

《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是2004年3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亦婷。本書主要是分享育兒心得和成長體驗的親職教育的讀本。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附錄,作品鑑賞,附錄,作者答疑,張欣武,劉衛華,張欣武,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第四類,第五類,

內容簡介

該書是《哈佛女孩劉亦婷-素質培養紀實》的姊妹篇,也是一本分享育兒心得和成長體驗的親職教育專著。作者是劉亦婷的父母張欣武和劉衛華。本書2004年3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當年入選中國書協評出的“2004年全國優秀暢銷書”。至2006年春,本書已加印了近20次,達48萬冊。
哈佛女孩劉亦婷哈佛女孩劉亦婷
劉亦婷在書中講述了多姿多彩的哈佛校園生活和社會實踐;
劉亦婷父母則深入細緻地介紹了在《哈佛女孩劉亦婷》里“點到為止”的具體方法:
優秀素質體系怎樣從無到有?
怎樣培養創造力
怎樣掌握各科學習方法、記憶方法及考試方法以增強學習能力?
怎樣有效地輔導孩子學習?
如何實行強身健腦的生活方式?
如何把握家庭性教育的方法與時機?
怎樣檢查嬰幼兒的心智發育進度等……
詳細回答了各界讀者關心和諮詢的與素質教育相關的各類問題。
內容與《哈佛女孩劉亦婷》各有側重,互為補充。
“本書的傳奇色彩稍遜於《哈佛女孩劉亦婷》,但理論性、實用性和操作性都更勝一籌。書中歸納的‘0—18歲整體素質培養法’,有不少獨創的思路和方法。
《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很像一本親職教育和個人成長工具書,對家長、孩子而言,具有一定的實際指導意義。”(引自《他們影響了一億家庭——當代中國十大家教主張》北京出版社2005年出版

作品目錄

引子
讀者朋友,讓您久等了
無數讀者提問,讓我們日夜惦記
又一本心血結晶,回答各類諮詢

第一章

劉亦婷,你在哈佛還好嗎?
開學前,另一種形式的充電
初進哈佛,感悟“謊言”與“真理”
野營:不是軍訓,勝似軍訓
室友與校友,各有各的“酷”
理解與岐視,我的朋友與處境
哈佛如此開放,又如此安全
課外活動:“讓世界走向中國”
學生能把事情做多大?
夥伴們推舉我當主席
課程設計:意在培養“完整的人”
自己選的課,越學越來勁兒
教學管理:既嚴謹,又靈活
勤奮學習,成績依然優秀
邊學習邊打工,忙並快樂著
管中窺貌:中美大學的四點區別
畢業後,先工作,再深造
補記:用特別的方式告別哈佛

第二章

成功需要哪些素質?
什麼是劉亦婷心目中的“成功”
哈佛看重“優秀素質”究竟是什麼?
我們有意培養的“十大必備素質”

第三章

優秀素質體系,怎樣從無到有?
我們的思路和四個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之一:我們怎樣做到“順應天性”?
對我們啟發較大的三類書
從0歲開始,用愛培植親情
最佳化三大天性,培養成才的內驅力
好奇的天性,需揚長補短
愛玩的天性,可因勢利導
好勝的天性,要揚長避短
基本方法之二:我們怎樣進行“積極引導”?
全面激發有益興趣
主動預防人生缺憾
高效利用教育資源
基本方法之三:我們怎樣實施“個性化培養”?
家裡的個性化培養,任務與學校不同
形成理想個性的三個途徑
承認差別,量身定製培養方案
基本方法之四:婷兒怎樣實現“自主發展”?
養成遵守約定的習慣,學會自我管理
養成專注敏捷的習慣,學會高效思維
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學會理性判斷
養成主動求學的習慣,學會規劃人生
養成定期反省的習慣,學會自我促進
希望改進的讀者。可以從何入手?
分析現狀,把問題具體化
理清頭緒,把問題條理化
分解目標,把措施細化、量化、行為化
鍥而不捨,積小勝為大勝

第四章

怎樣培養創造力?
創造力並不神秘,可以培養
婷兒創新能力的培養過程
八種方法,開發聯想能力和想像力
六項措施,培養科學的質疑精神
怎樣強化探索精神?
創造力的翅膀:創造技法
五種創造技法及思維訓練
強化創新直覺,激發創新靈感
創新活動的輔助能力
創新人才的六種類型
怎樣最佳化知識結構?
自信心和自我糾錯能力
我國中學生的創造力排名為何落後?
給中小學生和家長的幾點建議

第五章

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國小篇
入學前,做好身心準備
上學伊始,培養專心習慣
練字好處多,方法有講究
鞏固字詞句,夯實“基礎的基礎”
要想孩子數學好,父母宜知道學什麼
重視開發空間想像力
速算撲克牌,開發數學潛能
利用棋類,開發邏輯思維能力
不搞標準答案,鼓勵一題多解
練熟“公式恆等變形”
做作業,要先複習
打草稿,要有順序
會預估得數,答案不離譜
左手指右手抄,減少抄寫錯誤
“錯漏本”,防錯漏
為何會做的題也出錯?
熟能生巧,不熟生“不巧”
熟練是減負,也是能力升級
運用“水桶理論”,提高學習效率
怎樣“診斷”數學的薄弱環節?
單項訓練:化整為零,化難為易
語文學不好,數學受拖累
診斷語文“短板”的方法
舊作業本:有用的“信息庫”
知道學什麼,學習更主動

第六章

劉亦婷的學習方法:英語篇
好成績=興趣+方法+勤奮
丟開拐杖,養成“英語思維習慣”
“詞不離句,背、用結合”,單詞記得牢
重視遺忘規律,合理安排複習密度
精聽與泛聽——提高聽力的兩條路
強化聽力的幾種技巧
學英語的口音選擇
精讀、泛讀、背誦、語感
多管齊下,讓口語流利自如
詞根與前後綴——用“偏旁部首”背單詞
充分交流,須跨越文化障礙
影響成敗的幾個心理因素
學好英語需要多少時間?
學習英語的黃金時期

第七章

劉亦婷的學習方法:作文篇
第八章 劉亦婷的學習方法:中學數學及其他
第九章 掌握必要的考試方法
第十章 行之有效的記憶方法
第十一章 強身健腦的生活方式
第十二章 家庭性教育的方法與時機
後記 還有一些心裡話

附錄

一 丹佛小兒智慧型發育檢查表(0-6歲)
附錄二 3-6歲兒童智力測試表
附錄三 常用英語前綴、後綴、詞根表
主要參考書目

作品鑑賞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科研處處長陳如平說:該書給他留下了三個深刻印象:
“一、透過劉亦婷哈佛校園的方方面面,比較直觀地剖析了美國一流大學對本科學生的素質培養目標和方法。
二、以劉亦婷的素質培養為例,勾畫出了一個‘完整的人’的架構。這個架構和一流大學對學生素質的培養目標方向是一致的。書中歸納的基本素質的十個方面,非常現實,也非常符合現代心理學家的認識。通過介紹培養各種素質的活動和方法,包括各科學習方法、記憶方法、考試方法、強身健腦的生活方式、家庭性教育的方法和時機等等,具體展現了一個‘完整的人’是怎樣培養出來的。
三、書中介紹的是有鮮明個性和強烈創造色彩的教育方法。家長看了以後,會有啟發作用。書寫得非常不錯,不僅有大量的教育實踐,還通過材料(指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的引用,證明了方法的科學性。”(引自《他們影響了一億家庭——當代中國十大家教主張》北京出版社2005年出版

附錄

作者答疑

問:在你們的書中,你們認為最能體現你們教育理念的是那一句話呢?
劉衛華從0歲開始,全面培養可持續發展的整體素質,讓孩子成長為素質優秀,人格健全,有能力創建幸福生活的人。
問:你們成功地培養了女兒,但成功教子的家庭不少,是基於什麼樣的想法你們要把自己的教育觀念推廣出去呢?

張欣武

我們寫書的動機,是盼望中國人一代更比一代強。古人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嘛。由於知識結構和個人興趣的原因,我們對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發展始終很關心。這促使我們把培養孩子當做業餘科研項目來做。我們也看到,“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民族傳統對有些人已經既不時尚也不流行了,以至於猜測我們寫書原因時,他們總是習慣於從“名利”二字去找動機。
在《哈佛女孩劉亦婷》打開素質教育類圖書的市場空間之前,我們並沒有料到它會這么暢銷,那時寫這種書還得準備自費出版呢。

劉衛華

除了報國之心,還有一種感恩之情也在驅使我們用寫書的方式來回報社會。看過書的人都知道,劉亦婷的成長過程一直得益東西方教育思想的精華,我們對那些介紹科研成果及教育經驗的書和作者,始終心懷感激,非常希望能效仿他們,為別的年輕父母提供幫助。《早期教育和天才》的作者木村久一說:“哪怕只有一個孩子因為拙著而受益,也是我最大的滿足。”我們對此也深有同感。
問:你們的兩本書先後推出後,在受到一些讀者歡迎的同時,總會有不同的聲音在提出各種疑問或反對的意見,你們是否對眾多讀者的反饋有一個總體的把握?

張欣武

實踐是檢驗一切真理的唯一標準,如果以此來評價一本書,就需要看它在大多數讀者中產生的效果,這就必須掌握大量的讀者反饋信息,並進行定量分析,才會得出可靠結論。鑒於不少人對《哈佛女孩劉亦婷》和《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兩書對讀者的影響十分關注,我們特地對四年來收到的約8000封郵件做了定量分析。我們把這些郵件分為五類,經統計分析,得出了如下結果:

第一類

來信約占總數的37%,來自收穫較大的讀者,內容主要是告知讀後收穫、表達喜悅和謝意。這些讀者通過借鑑書中的教育規律和方法,有的改變了教育觀念,認清了提高素質的方向;有的由於成功而增強了信心,變得積極上進;有的學到了各種方法,提高了學業實力或教育水平;有的樹立了理想,增強了社會責任感;有的學會了反省自律,改掉了各種不良習慣……收穫雖各不相同,但都是從各自的實際需要出發。

第二類

來信讀者約35%,他們讀後收穫有大有小,也各自面臨不同問題,為此在表達謝意的同時,也都諮詢問題、尋求幫助,其內容涉及甚廣,如:改進學習方法、為人處世之道、如何增強毅力或提高情商、代溝問題、文理分科決策方法、心理煩惱疏導、成長環境選擇、留學問題、等等,絕大多數都是從自身現實出發。

第三類

來信約為9%,特點是簡短和真誠,大都是對兩位作者表達感謝,此外還有表達關心、親近、讚賞、祝福,甚至要與我們分享生日快樂,內容感人。
感謝意味著有收穫,讚賞意味著認同,關心、親近和祝福意味著支持,我們認為,這部分讀者大都是較有收穫的,受到的影響是有利於成長的。

第四類

來信約為2%,主要內容為事務性,大都與舉辦素質教育類活動有關,來信者大都以教育為專業,或對教育有較高素養。
我們一方面為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對素質教育的熱情而衷心高興,另一方面也一直堅持這樣的原則:只參加不收取任何報酬的義務講演和義務交流,謝絕贏利性的交流活動,儘可能讓青少年及家長得到實在的好處。
在這些講演交流活動中,幾乎每次都有讀者當面告訴我們:他們用書中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面對讀後得益的孩子們,傾聽他們的一次次述說,這是對我們辛勤工作的極好回報。

第五類

來信約為17%,大都屬於讀後的借鑑過程不順利,主要內容是傾訴成長中的煩惱、告知面臨的難題和困境、請教提高素質的辦法,尋求幫助等等,其問題往往較多,或是久而複雜,例如:有些家庭存在強迫孩子學習、急於求成、忽視孩子心理特點和承受力、對逆反期子女教育不當等問題、有些青少年對學習困難、早戀與性、升學遇挫、不利的人際關係、非智力因素培養等問題解決不當,其中往往有需要保護的隱私問題。他們讀後借鑑的效果不理想,主要原由是存在不當的教育方式和觀念、問題難度較大、或借鑑書中方法不求甚解導致疏漏,等等。
我國心理學家調查曾發現:約2/3的親職教育方法存在問題,從這類讀者的困難中,也常可看到教育觀念和方法不當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總的說來,這兩本書的讀者回饋給我們的信息可以總結為:1,大多數讀者讀這兩本書均有不同程度的收穫,1/3以上的讀者有較大收穫。2,收穫大小不是一刀切,而與讀者各自的素養和借鑑能力有較大關聯。3,絕大多數讀者關注的焦點,是如何解決自身特定的問題,而不是盲目照搬劉亦婷的成長過程。4,少數讀者讀後借鑑的效果不理想,說明素質教育之路仍任重道遠
問:有的家長認為你們的家庭素質教育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你們本身就是高級知識分子,能夠接觸更多的信息和資源,而他們卻沒有這樣的背景,也就意味著他們做不到像你們說的那樣,對此你們是怎樣看待的?
劉衛華劉亦婷小的時候,媽媽、姥姥和舅舅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啊,好在我們家的人都愛讀書,認準了道理就認真實行。說到那會兒的信息和資源,恐怕連現在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呢!這方面我們只能盡力而為,做不到盡善盡美。因為人類對自身的認識還很有限,我們也不可能讀到所有該讀的書。但想到德國牧師卡爾·威特嘗試進行早期教育的時候,達爾文的進化論都還沒問世,老卡爾連“猴子變人”的常識都不具備,不也把孩子培養得那么出色嗎?在科學常識方面,現在的小學生都比他強呢!其實,0-6歲的早期教育是文盲都可以做的事,只要大人喜歡跟孩子說說笑笑,願意把生活常識教給孩子,也是很好的早期教育。順便說一下,由於我們在《哈佛女孩劉亦婷》里轉述了《早期教育和天才》里介紹的德文書《卡爾·威特的教育》,隨後便不斷有人偽造此書的中文假譯著。還有人以假譯著為靶子來批判真卡爾·威特的教育思想,讓人哭笑不得。希望對《卡爾·威特的教育》感興趣的讀者,直接參閱河北省人民出版的《早期教育和天才》,以免上當。
問:現在有不少學者、家長提出了一個“劉亦婷模式”,並且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你們是如何看待的?
張欣武:是有一些人在使用“劉亦婷模式”的說法,遺憾的是,他們大都是信口說說而已,並非認真研究的結論。所以沒有一種能涵蓋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少使用這個說法的人或者沒看過我們的書,或者用書中根本沒有的內容來歪曲我們。為了改變這種被人隨意歪曲的局面,我們在第二本書里專門介紹了我們的教育模式:“親情互動+理性導航 = 順利施教+健康成長”。
劉衛華所謂“親情互動”,指的是父母和孩子互敬互愛,彼此都儘量做讓對方高興、受益的事。比如說,父母疼愛孩子,重視孩子的心理感受,講究教育方法;孩子依戀父母,重視親人的期望,努力好學上進。——這才是真實的“劉亦婷模式”。可以說,《哈佛女孩劉亦婷》描繪的就是“親情互動+理性導航=順利施教+健康成長”的具體過程。希望我們的教育模式對你們這本書的讀者有所幫助。
問:你們是否在剛開始培養劉亦婷的時候,就一直堅信你們的素質教育一定會取得成功?
張欣武:其實我們很少考慮我們的教育會不會取得成功,而是一直堅信:人的成長規律對絕大多數人都有效,在正常情況下對劉亦婷也應該有效,只要我們按成長規律培養孩子,劉亦婷的發展就差不了。
為了自覺地按成長規律培養孩子,我們認真讀了很多書,努力汲取東西方教育思想的精華,在深入研讀過教育學、心理學、腦科學的先進理論,並分析了不少成功案例之後,教育孩子的能力大大提高,走彎路的可能性則大大降低了。
劉衛華剛開始對劉亦婷進行早期教育的時候,探索實驗的感覺很強,但很快就見到了早期教育的效果,自然是信心大增。亦婷上學之後,爸爸擔綱的後繼教育也效果顯著,劉亦婷一直處於品學兼優的狀態,經常捷報頻傳,而且越來越自覺,發展後勁十足,我們對研究和利用人的成長規律也更感興趣了。我們的兩本書都是在通過劉亦婷的個案介紹我們所看重的人的成長規律。正是這一點吸引了很多父母和學生反覆研讀《哈佛女孩劉亦婷》和《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紀實》。
問:一個孩子的成功是由家庭、學校、社會合力作用完成的,你們是如何協調好這些關係的?
張欣武:我們珍惜身邊能挖掘的所有教育資源,無論它蘊藏在家庭、學校還是社會。我們一貫重視激勵孩子努力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質和綜合能力,憑實力公平競爭上好學校的寶貴機會。我們也儘量為劉亦婷選擇有利於她順利成長的好幼稚園、好學校。因為好學校和好老師能引導孩子提高學習效率,讓孩子少做無用功,這樣才能騰出時間發展學習之外的能力。我們一貫積極回應校方對家長的要求,定期和老師交流孩子的情況,力爭親職教育和學校教育互動互補,一直被校方認為是“好家長”。
同時,我們也很注意避免“功能重疊”,當亦婷能把學習問題都解決在學校里以後,家裡就不再搞學習輔導。另外,我們非常重視把社會當做孩子的大課堂,有意讓劉亦婷走出家門校門,觀察與思考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劉亦婷三次參演過電視劇,每次都有不同收穫,這些經歷對劉亦婷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很有幫助。
問:有不少人懷疑,劉亦婷成功的每一步都是父母精心設計好了的,這樣長大的孩子會不會缺乏主動性?你們會不會活得太累?
劉衛華坦率地說,這個問題其實不能成立。因為我們的設計就是讓劉亦婷事事主動,早早學會自我管理,早日進入自主發展的良性循環。這樣的好處是,孩子自覺朝著成功的方向走,越大父母越省心。
張欣武:事實上,積極進取是劉亦婷的基本性格特徵,她的主動性和自理能力從小就遠高於一般孩子,進國中後,學習和生活管理都逐步實現了自主化。到了高中,我們更是把很多大事的拍板權都移交給了她,包括選擇未來的專業方向、是否留學、是否申請哈佛這些大事,我們自己則早就退居“參謀加後勤”的位置了。
我們很清楚劉亦婷自立能力有多強,才會對她這么放心。對劉亦婷來說,既然大事小事能按自己的心愿去選擇、去實施,而且不斷見到預期的成效,讓人心情舒暢,哪裡還會覺得活得太累!後來美國《亞洲新聞周刊》記者夏奧斯特·夏雷在採訪我們時,問到我們跟遠在國外的女兒的聯繫狀況,不由感慨地說:“你們比美國家長對孩子還放手!”
問:你們作為父母的應該最了解自己的女兒了,現在她成功了,她快樂嗎?她會不會背著這種成功的包袱去面對以後的人生呢?也就是說她前期成功的轟動效應對她是否會有負面影響?
劉衛華劉亦婷可不認為她已經成功了。她認為自己現在如此出名是因為父母的家教書寫得好,並不是她本人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她有這樣清醒的認識,可見出名對她的心理沒什麼負面影響,更不會背上“成功的包袱”。不過,求學成功和求職成功都是讓人非常快樂的事,劉亦婷自然也不例外,何況她從小就是個喜歡和父母分享快樂的女孩。但她的注意力很快就轉到新環境帶來的新挑戰上去了,她的快樂多半都和贏得新挑戰有關。
張欣武:劉亦婷的這種心態還要感謝中華民族“勝不驕敗不餒”的優秀傳統,它使劉亦婷從9歲起,就習慣於“把已有的成績全都歸O”,不久以後,又懂得了“小器易盈”的道理,既然愛自滿的人難有大長進,她就更不願意做那種糊塗蟲了。經過不斷自我強化,“勝不驕敗不餒”早已成為劉亦婷突出的個性特點,毫不勉強,更無虛飾。此外,哈佛取得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這讓亦婷每天都能看到自己還遠沒有成功,更難產生“已經成功”的錯覺。我們細心觀察她進哈佛後的表現,看到的始終是心態平和淡靜,忙並快樂著。
問:父母都渴望子女優秀、成功,你們培養女兒的經驗對很多家長也有很大借鑑意義,這就是我們寫本書的初衷,但是孩子的天資不同,獲得成功的程度和領域也就不同,總有不可能像你們女兒那樣成功的孩子,對於他們的父母你們有什麼建議呢?
張欣武:先從強化孩子的“內驅力”入手,著重培養孩子的求知慾、探索精神、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積極進取的價值觀,既促使孩子及早立志,也盡力提供符合孩子潛能特點的成長條件,這樣對孩子個性化成長就很有利,潛能開發效果也會比原來好。至於最終能達到什麼水平的成功,還跟各人的機遇有關,所以家長和孩子對奮鬥的結果不妨豁達一點,
劉衛華用不著過分強求。只要盡力而為了,就可以問心無愧——這也是我們和劉亦婷對自己的要求。
(引自《他們影響了一億家庭——當代中國十大家教主張》北京出版社2005年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