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麟(連雲港市現代醫學奠基人、市一院創始人)

劉一麟(連雲港市現代醫學奠基人、市一院創始人)

劉一麟(1908—1985年),字揆伯、伯揆,著名的醫學博士、兒科專家。江蘇海州(今東海)人。是江蘇省連雲港市第一位醫學博士,1931年畢業於同濟大學醫學院。1932 年留學德國。1933年獲漢堡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先後被選為連雲港市、江蘇省人民代表、政協常委,擔任過連雲港市副市長、政協副主席、科協主席、體委主任、中華兒科學會理事、市醫學會副理事長等職。1959年4月加人中國共產黨。在77年的人生歷程中,劉一麟頑強拼搏,親自實踐,為我市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被譽為連雲港現代醫學的奠基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一麟
  • 別名:伯揆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東海縣浦南鎮富安村
  • 出生日期:1908年6月12日
  • 逝世日期:1985年3月19日
  • 職業: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創始人(第一任)院長
  • 畢業院校:上海同濟大學
  • 主要成就:連雲港現代醫學的奠基人 
    連雲港市第一位醫學博士
    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創始人
    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名譽院長
  • 代表作品:《中醫治療B型肝炎食物的研究》、《中醫五行規律的再探討》、《中醫飲食療法治療B型肝炎》
介紹,求學,創業,參政,社團,教學,科研,

介紹

劉一麟,字伯揆,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六月十二出生於東海縣浦南鎮(現屬新浦區管轄)富安村。1933年獲漢堡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是我市第一位醫學博士。1934年在新浦開辦益齡醫院。在77年的人生歷程中,劉一麟頑強拼搏,親自實踐,為我市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被譽為連雲港現代醫學的奠基人。
劉一麟劉一麟

求學

1914年秋,6歲的劉一麟入私塾讀書。1916年在東海縣富安村高小就讀,1921年考入江蘇省立第十一中學(今江蘇省海州高級中學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原海州師範)兩所學校的前身)學習,因學習成績優良而提前一年畢業。
他懷著“醫學救國”的願望,報考上海國立同濟大學醫學系,並以優異成績被錄取。前三年攻讀德語,後四年學習醫科。在學校期間。他目睹帝國主義血腥鎮壓工人運動的罪行,毅然參加示威遊行,加人了反帝鬥爭的行列。1931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獲醫學士學位,應聘任上海寶隆醫院醫師。
1932年7月,劉一麟獲國民政府教育部自費赴德國留學證書,同年8月由上海乘船經香港、印度、埃及等地到達德國,入羅司多克大學醫院研究腦垂體中間部浸液對皮膚色素及血糖的作用。
1933年1月轉德國漢堡熱帶病研究院攻讀博士,研究課題是《尋找布氏桿菌和真菌的嗜菌體》。劉一麟在成百上千的病例中一一尋找,終於在一位義大利海員馬爾太患波浪熱的病人糞便中發現布氏桿菌的嗜菌體。這一發現填補了該病防治的空白。有關論文,經過考核答辯,以最優成績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其時,劉一麟方滿25歲,距到該研究院僅4個月。
對這樣年輕、才華橫溢的醫學優秀人才,研究院的領導和教授們進行了誠懇的挽留。1933年5月至10月,在德國漢堡大學愛明電病院進修小兒科、神經科各3個月。爾後,毅然於1933年10月返回祖國並回到家鄉。

創業

回到家鄉後,劉一麟想在新浦創建一所醫院,用自己的所學,為父老鄉親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卻遇到許多的困難。先是資金缺乏,再是房屋也無法落實。在困難面前劉一麟沒有喪失信心,他向中國銀行和聚安鹽號貸款4000銀元,劉氏家族和岳父張氏家族共集資2000銀元,資金問題基本解決。為了解決醫院用房問題,他利用父親劉振殿開設的商店舊房(今海州區民主路老街民主中路279號),計樓房28間,平房26間,按醫院要求重新設計裝修。經半年的籌建,1934年6月1日,益齡醫院正式開診營業。1936年2月6日《新海報》登了一則《益齡醫院廣告》,其中申明:“赤貧免費”。可見其辦醫院的宗旨是為廣大人民民眾祛除疾病,解除痛苦。
民主路老街上的益齡醫院(左側)民主路老街上的益齡醫院(左側)
益齡醫院設內科、兒科、外科、婦產科4個臨床科,劉一麟任院長,並負責內科、兒科主診。外科聘請南通醫學院畢業後又留學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的路忠平負責。婦產科聘用江蘇省立鎮江助產學校畢業的馮自新女士負責。還聘用8名護士,另外招學徒工12名,外加掛號、財務、炊事等人員,全院共有職工30名。醫院設有手術室、藥房、檢驗室,備有德國產的顯微鏡一台,可作血、尿、糞便三大常規及血清(康氏反應)、阿米吧痢疾、黑熱病、瘧疾原蟲等檢驗。外科、婦產科手術器械齊全,能做四肢、難產等各項手術。益齡醫院有病床40張,配有正規的鋼絲床,床頭櫃、痰盂、大小便盆、被褥、枕頭等生活用品齊全。門診量每日50至100人次。
益齡醫院正式開診以後,是東海、贛榆、灌雲、沭陽地區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強、設備最好的一所民辦醫院。當時海屬地區霍亂、天花、黑熱病、麻疹、傷寒、白喉、猩紅熱、結核病等傳染性疾病和一些慢性病常年發生和流行,嚴重威脅著廣大人民的健康。益麟醫院建立後眾多患者得到及時救治,劉一麟深受民眾的信賴和愛戴。
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名譽院長劉一麟雕像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名譽院長劉一麟雕像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938年日本飛機時常轟炸新浦、海州、板浦等地,劉一麟只好去灌雲縣楊集鎮德興莊避難,同時為周邊村民民眾治病。使不少黑熱病患者獲得新生。在國破家亡、戰火紛飛的歲月里,劉一麟顛沛流離。1941年赴上海行醫,1945年2月,劉一麟在揚州開設診所。在揚州行醫時,日偽當局要他出任海州義德醫院院長,他斷然拒絕,並寫信告誡家中親友:“如果自己的家中有一個人那樣做,將來祖祖輩輩見人就抬不起頭來。”抗戰勝利後,他拒絕了國民黨政府要他出任蘇州一個從日本人手裡接管過來的醫院院長的聘請。
1947年春,其父親病故,4月,劉一麟回到闊別多年的新浦,重新恢復了關閉多年的益齡醫院。此時醫院的規模不如抗日戰爭前,除聘用2位護士和2位工友外,其餘都是劉氏家族兄弟。醫院只設門診,未設病房。劉一麟同時還被應聘為新浦公立醫院內科主管醫師,定時到該院會診,直至新浦解放。

參政

1948年11月新(浦)、海(州)、連(雲港)在淮海戰役第一階段解放。
劉一麟應聘任魯中南衛生學校教師。
1950年3月,劉一麟出席山東省各界人民代表大會(1948年至1952年底新海連市隸屬山東省,1953年1月隸屬江蘇省)。
1955年4月至1983年4月,劉一麟連續5屆當選江蘇省政協常務委員。1983年3月,劉一麟當選政協連雲港市第六屆委員會副主席。
1951年10月,帶領“益齡醫院”同仁加入新海連市工人醫院(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擔任新海連市工人醫院副院長。1955年6月,新海連市工人醫院併入新海連市市立醫院,並更名為新海連市市立醫院新浦分院,劉一麟任市立醫院新浦分院副院長。
1957年5月,新海連市市立醫院新浦分院改為新海連市新浦人民醫院,劉一麟任院長。1972年12月,劉一麟任新浦人民醫院革委會副主任。
1978年12月,劉一麟任連雲港市第二人民醫院院長。
1982年8月,劉一麟成為連雲港市人民醫院名譽院長。
1955年4月,在新海連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上,劉一麟當選為新海連市副市長。後連任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副市長。
1955年4月,劉一麟兼任新海連市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
1956年6月,劉一麟兼任新海連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主任。
1957年11月,劉一麟兼任新海連市保教管理委員會主任。
1959年7月,劉一麟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4年,劉一麟曾作為醫學界代表,赴蘇聯、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等國考察。
1977年11月,劉一麟出席中國共產黨江蘇省第六屆代表大會,被推選為主席團成員。
1979年4月,劉一麟出席中國共產黨連雲港市第五次代表大會。劉一麟在近40年的參政生涯中,為連雲港市各項事業的建設與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社團

除參政外,劉一麟還在社會團體、民眾性專業組織中擔任多種職務,並積極參加各項活動,發揮重要作用。1951年新海連市醫師聯合會成立,劉一麟當選主任。1952年10月,新海連市衛生工作者協會成立,劉一麟任副主任。1961年10月連雲港市醫藥衛生學會成立,劉一麟任副理事長。1964年6月劉一麟參加江蘇省政府組織的民間代表團,赴蘇聯、南斯拉夫、匈牙利、阿爾巴尼亞等國考察。1979年,劉一麟被中華醫學會《中華兒科》雜誌聘為編委會委員。1981年9月,連雲港市醫學會第二屆理事會推選劉一麟為副理事長。1956年11月,新海連市科學技術普及協會成立,劉一麟當選主席。1978年4月,劉一麟當選連雲港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1978年5月,以劉一麟為副團長的連雲港市代表團,出席在南京召開的江蘇省科學技術大會。1980年3月,劉一麟出席在北京召開的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1981年,劉一麟當選連雲港市科學技術協會第三屆委員會主席。1981年4月,劉一麟出席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二次代表大會。

教學

剛剛解放的新海連市,公共醫療衛生事業極為落後。醫務工作者更是十分匱乏。為了迅速改變這種狀況,新海連特委決定成立新海連特區衛生學校,專門培訓醫務人員,提高醫療水平。
1949年2月,新海連特區衛生學校在新浦後河街成立,劉一麟被聘為教師,教授醫務班的內科學和兒科學課程。醫務班共有學員110人,在劉一麟等老師的悉心指導下,通過學員們的努力,至1950年6月,畢業分配至各地工作。這批畢業生,後來逐漸成長為衛生事業的骨幹力量。如學員劉慶龍任北京醫學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34人物春秋主任醫師、教授。趙慶祥任吉林省長春市衛生防疫站主任醫師,流行病防治專家。李長遠任濟南市衛生局長,黨委書記,濟南市政協常委。周荃,連雲港市結核病防治院院長,副主任醫師,肺科專家。他們的成長與劉一麟的諄諄教導是分不開的。
1950年,山東省衛生廳指示要儘快防治黑熱病工作。是年12月,新海連市衛生院舉辦黑熱病防治人員訓練班,共有13名醫務人員參加培訓。特聘請具有防治黑熱病豐富臨床經驗的劉一麟授課。在一周的培訓班上,劉一麟理論聯繫實際,通過大量的實例,詳細介紹了黑熱病的特點、防治流程、防治方法,使學員們在較短的時間內就掌握了防治要領。有了專業的防治人員,1951年,新海連市政府分別在新浦、海州、雲台、連雲,建立“黑熱病防治站”,由政府提供特效藥“斯銻黑克”免費為患者治療。據統計,自1950年至1956年全市共治癒黑熱病患者793人,流行40餘年的黑熱病在新海連市從此絕跡,劉一麟為我市的防治工作作出了重大貢獻。
1951年至1953年,新海連市人民政府衛生科和新海連市醫師聯合會在新浦舉辦業餘醫務進修班,有學員40餘名,劉一麟主講生理、病理、內科、兒科等課程。通過此次進修,學員們的診斷水平、疾病鑑別水平、治療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這批學員,後來成長為我市醫務界的骨幹、專家。市中醫院的周子芳、李子豐,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李滿球等人都是從該培訓班脫穎而出的優秀醫療專家。

科研

多年來,劉一麟十分重視科研,對科研投入了大量精力。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新海連市每年都有乙型腦炎流行。劉一麟與鹽務局療養所房柱同志合作,建立乙型腦炎病毒實驗室,對201例乙型腦炎病人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從而縮短了病程,降低了死亡率,減少了後遺症。1960年,全國第一次中西醫結合經驗交流會上,劉一麟的《乙型腦炎病人食物問題》論文,得到與會專家的好評。劉一麟為了探討中醫五行說的規律,孜孜不倦,刻苦求索,努力試用近代科學成就,證明其正確性,推動中醫現代化和中西醫結合。他於1962年、1963年在《江蘇中醫》發表《關於中醫五行規律的探討》和《再探討》的學術論文,別開生面,獨樹一幟。1975年,中藥景天三七治療過敏性紫斑的研究,1976年,柿餅皂礬治療慢性腎炎腎病綜合症研究,均獲較好療效。
1978年,劉一麟《免疫興奮劑左旋咪唑治療鏈球菌感染急性腎小球腎炎的研究》被江蘇省兒科學會推薦為中華兒科第七屆全國學術會議檔案。1979年,劉一麟成功研製新型血液淋巴細胞分離劑要要要細胞離淨,為國家填補了一項空白,獲江蘇省科技成果三等獎。
1981年至1982年,劉一麟對輪狀病毒性腸炎進行研究,終於找到每年初冬流行於嬰幼兒腹瀉的病原體,發表了《輪狀病毒性胃腸炎在連雲港市》的論文,這篇論文在雲南召開的全國感染性腹瀉診治座談上交流。劉一麟還進行了從豬胸腺和仔雞胸腺中提取醫用胸腺素的研究和實驗。
劉一麟是醫師,以為人民解除傷痛疾苦為天職。他在海屬地區這塊熱土上,憑藉高超的醫術,挽救了許多危重病人。劉一麟醫德高尚,對所有病人一視同仁,遇有貧困病人減免收費,慷慨解囊。劉一麟作風樸實,平易近人,廉潔奉公。1985年3月19日,劉一麟去世,享年77歲。
劉一麟一生從事醫療實踐,還特別注重醫學研究。他是《中華兒科雜誌》編委。1979年,研製成功了新型血液淋巴細胞分離劑——細胞淨,優於國外的通用製劑,獲1979年江蘇省科技成果三等獎。1982年,探明了連雲港一帶夏秋流行的“嬰幼兒急性胃腸炎”病原體為輪狀病毒,1982年在《中華流行病》雜誌上發表了《連雲港市輪狀病毒急性胃腸炎流行情況》的論文。主要譯著有《關於Reye氏綜合病》、《左旋眯唑》、《皮膚粘腹淋巴結綜合症》、《抗d胰蛋白酶缺乏症》、《AoP與血小板集聚》等百餘篇外文資料。
劉一麟對中醫學理論頗有研究。1960年在上海召開的中西醫結合科技大會上,他宣讀了《乙型腦炎病人食物問題》的論文,所闡述的“流質素食”輔助治療高熱病人突破國際上一直沿用的“用營養豐富的食物治療總性傳染病”的觀點,受到與會專家的肯定。以後,他陸續發表了《中醫治療B型肝炎食物的研究》、《中醫五行規律的再探討》、《中醫飲食療法治療B型肝炎》等醫學論文,引起了中醫學界的關注。他還帶領醫務人員多次到雲台山採擷草藥,為救死扶傷吃盡千辛萬苦。
一代名醫劉一麟,不僅留給我們許多寶貴的醫學財富,而且為我們樹立了一個醫務工作者崇高的職業道德典範,海屬地區的人民永遠懷念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