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象徵主義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象徵主義風行歐洲各國,波及各個藝術部門。這個流派的作家認為任何一種事物都具有與之相對應的意念含義,外界事物與人的內心世界是互相感應契合的,人們從每個事物中都能挖掘出其潛藏的象徵意義,因而強調運用有物質感的物象,暗示內心的微妙世界,把兩個世界溝通起來。波德萊爾是象徵主義文學發展過程中一個先驅式的人物。他認為顏色、輪廓、聲音、香味都具有精神上的含義,這種含義通過作者的想像力在作品中得以體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前象徵主義
  • 興起時間:19世紀末
  • 地點:法國
  • 代表任務:波德萊爾、魏爾倫、蘭波和馬拉美
象徵主義是19世紀末在法國興起的一種重要文學思潮和流派。
前象徵主義:19世紀後半葉產生於法國的詩歌流派。代表人物是:波德萊爾、魏爾倫、蘭波和馬拉美。波德萊爾的十四行詩《應和》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徵主義“應和”論。
後象徵主義:瓦萊里以音樂化為核心的象徵主義詩論
象徵主義界定:音樂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