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毛布拉迪蟲

前毛布拉迪蟲

前毛布拉迪蟲,目名:顫蚓目 (Tubificida )

體長3mm(副模式:2-4mm);體寬0.17-0.22mm;體節數18-30。口前葉呈半球形或圓錐狀,先端鈍圓。無眼。分布於新疆淡水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前毛布拉迪蟲
  • 拉丁學名:Bratislavia prosetosa
  • :動物界
  • 環節動物門
  • 寡毛綱
  • : 顫蚓目
  • :仙女蟲科
  • :布拉迪蟲屬
  • : 前毛布拉迪蟲
  • 分布區域:新疆
分布描述,主要鑑別特徵,

分布描述

新疆。淡水。

主要鑑別特徵

體長3mm(副模式:2-4mm);體寬0.17-0.22mm;體節數18-30。口前葉呈半球形或圓錐狀,先端鈍圓。無眼。有咽頭腺和食道腺,隔膜腺通常在Ⅴ節(腺細胞有時亦見於Ⅳ節)。胃通常在Ⅸ節或Ⅸ-Ⅹ節,緩緩膨大,無細胞腔。腸通常在Ⅺ節開始擴張。側血管在Ⅰ-Ⅴ節者結成網狀,Ⅳ-Ⅸ節各有1對,互不連結。背血管位於左腹側。體腔球稀少。黃色細胞始於Ⅵ節。背剛毛始於Ⅲ節,每束有髮狀剛毛和針狀剛毛各1(稀2)條。髮狀剛毛長度約與體寬相等,長230-265µm,粗1.65µm,直,邊緣光滑。針狀剛毛長約63-70µm,粗1.7µm,分二叉,叉等長(4.4/4.4-5.3/5.3µm),略略分開,叉間無細齒,毛節不很明顯,位於毛乾遠端1/3處。腹剛毛每束2-4條,各節同型。長65-75µm,粗2.2µm[某些個休Ⅲ-Ⅴ(或 Ⅱ-Ⅴ) 節剛毛略短小,長51-64µm,粗1.8µm],遠程叉較瘦。前端及中部體市兩叉通常等長(4.4/4.4-5.3/5.3µm),後端(約XV節起)遠叉略短(3.5/4.4µm)。剛毛毛節通常皆靠遠端(近端:遠端=5:4),唯在Ⅱ節者有時位於乾的中部。肛門開口背面,開口處略擴張。無真正鰓盤,亦無鰓。無芽區。無性生殖為斷裂,每段前端再生5新節(根據Ⅱ-Ⅴ節腹剛毛稍短,尾端體節不分化而確定)。自由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