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喻文化

前喻文化

前喻文化(prefigurative culture),亦稱“老年文化”。晚輩從長輩處習得的文化。美國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首先提出。是一切傳統社會的基本特徵。人們篤信前輩的過去就是自己的未來。老一代必須也能夠向年輕一代傳授基本生存技能、對生活價值的理解、規範生活方式以及是非觀念等。在社會穩定、人們缺乏批判的自我意識時,前喻文化得以傳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前喻文化
  • 性質:網路流行語
詞語來源,發展經過,

詞語來源

1970年,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就在《代溝》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喻文化”,即前喻文化、並喻文化和後喻文化。要而言之,前喻文化指的是年輕的要向年長的學習,後喻文化則倒過來,年長的需要向年輕的請教,並喻文化是指不管什麼年紀都要一起學習。
前喻文化,即所謂“老年文化”,是數千年以前原始社會的基本特徵,事實上也是一切傳統社會的基本特徵。在這樣的環境中,整個社會的發展十分緩慢。人們根本不可能構想自己的生活能和父輩、祖輩的生活有什麼不同,在他們眼裡生活的意義是既定的,前輩的過去就是他們的未來。
因此,老人是整個社會公認的行為楷模,當然更是年輕一代的行為標準。老一代傳喻給年輕一代的不僅是基本的生存技能,還包括他們對生活的理解、公認的生活方式以及簡樸的是非觀念。與此相連,就構成了前喻文化能夠得以保持的兩個基本條件:缺乏疑問和缺乏自我意識。人們都把他們生活於其中的文化視為是理所當然的。這種縱向、單向、封閉的文化傳遞方式從根本上來說排除了反叛和變革的可能。

發展經過

隨著“90後”崛起,“後喻文化”成為重要勢力,開始占據主導。代表著過去的老一輩徹底喪失了,因為他們從年輕人的領地里再也找不到可以重複過往經驗的土壤。年輕人通過對過去的反叛建立起了面向未來的新的標準,因此兩代人關係的重構只能通過對話來實現。
然而,要使這種對話開始並不容易。瑪格麗特·米德認為,“只有當年輕人和老年人真正認識到有一條深深的、新的、史無前例的、世界性的代溝存在的事實,交流才能夠重新建立。只有成年人認為自己需要內省,需要用自己青年時代的所作所為來理解眼前的年輕人,交流才能成為可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