剌參潮間帶池塘養殖技術

刺參潮間帶池塘養殖,具有便於管理、回捕率高、養殖成本低等優點。

本文就山東省榮成市近年來刺參潮間帶池塘養殖技術進行總結如下,以供參考。 一、池塘條件 大部分潮間帶池塘建在半封閉的內灣或中潮區以下,水質清新無污染,設進、排水閘門於池子最低處,池子大小為2-4畝,水深在 2-3米左右。有部分單位增加提水設備。 二、放苗前的準備工作 1.清池與除害,經過一年的養成,池子淤泥或其它雜藻腐爛,池底產生硫化氫氣味。因此進入2月上旬,應把池塘的水全部放掉,封閉好閘門,開始清淤與除害。具體做法是:用鐵掀把淤泥雜藻鏟起,再用竹筐搬出池外,然後用抽水泵沖刷乾淨。這樣做不僅對清淤有利,還清除敵害生物,為刺參養殖、生長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2.消毒:進人2月中旬後,池子進水30cm,用漂白粉進行消毒,水體濃度為5-10ppm,將漂白粉稀釋好後攪拌均勻,全池潑灑,再進水浸泡一周。 3.石頭規格:採用當地的石頭,面多光滑、比較堅硬,重15-20kg左右為宜(石頭必須消毒後再用)。 4.投石:二月底開始投放石頭。具體做法是隨閘門迎外海低潮線,壘成直行,底寬2m,上寬0.8m,高0.8m,行與行之間留有0.6m人行道,主要便於管理或清淤。在投放石頭時要堅固,多創造穴空,為刺參養殖創造良好的生產環境。 5.移藻:池塘的石塊投放好後還應從別的海區移殖藻類,以便改善底質,增加刺參的天然餌料。可移殖的藻類主要有松節藻、馬尾藻、鼠尾藻、大葉草、海帶、裙帶等。 6.肥水:進入3月上旬開始進水,水深30cm,進行施肥,主要施磷酸二氫氨、尿素、硝酸銨、碳酸氫氨等,每畝施肥2.5-5kg。3天后水深在0.8-1米左右再進行施肥一次,每畝施肥2-2.5kg。因為這階段海水水溫低,底棲硅藻繁殖較慢,因此必須加強施肥量和施肥次數,繁殖底棲硅藻,為刺參苗入池培養優質可口的基礎餌料。 三、放苗養成 1.苗種運輸:苗種主要來源分為兩個方面,一是來年人工育苗,經過海上暫養;二是從自然海區采捕,因此採取乾運法。具體做法是:先把大葉草浸泡洗乾淨,然後捕一層大葉草,再鋪一層參苗,即一層大葉草、一層參苗,最後用大葉草封頂,再用棚布蓋好,直接運輸。 2.時間:3月底放苗,因該階段池水中底棲硅藻繁殖已起來,有充足的餌料。池水水溫、鹽度、pH值調節得比較穩定,苗種運輸氣溫也比較適宜,是放苗最佳的季節。 3.放苗方法:根據多年的實踐證明,人工下水放苗為好。具體作法是:穿好潛水衣,將參苗放在網袋或水桶內,用手均勻播撒在壘石上,手的起點離水面只有10cm左右。這樣做一是提高參苗的成活率;二是保持池水底棲硅藻繼續有效地繁殖。 4.放苗規格與密度:潮間帶池塘刺參養殖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一般規格在5cm,重12g,每平方米放苗40頭;規格在8cm,重 18g,每平方米放苗35頭;規格在10cm ,重21g,每平方米放苗30頭;規格在15cm,重35g,每平方米放苗25頭;規格在20cm,重 48g,每平方米放苗20頭;規格在25cm,重61g,每平方米放苗15頭為宜。 四、餌料 1. 前期:參苗入池--6月中旬以前,主要靠池水繁殖的底棲硅藻及有機碎屑等,附帶投餵人工加工好的大葉草的碎片。7天投餵一次, 投餵量按海參體重的5%,促使參苗快速生長。 2. 中期:進入6月中旬--10月上旬,水溫逐漸升高,也是刺參休眠期,應停止投餵人工加工的餌科。 3.後期:10月中旬以後是刺參生長最快的季節。水濕逐漸下降,底棲硅藻繁殖也較慢,應加強投餵人工加工的大葉草片。4-5天投餵一次,投餵量按刺參體重的10%,促使海參快速生長。 五、水質管理 在水質管理上,6月中旬以前,主要掌握著只進不排。具體做法是:每2-3天進水10cm,達到池子最高水位為止。在進水的同時,每2-3天施肥一次,施肥量l一1.5kg左右。6月中旬一10月上旬,保持池水最高水位;10月上旬以後每天換水10cm,進水10cm,基本上出、進10cm左右。 六、監測 在整個養成過程中,每日早6:30,下午3點測量內外水溫、鹽度各一次;每星期測pH值一次;每汛期用顯微鏡檢查池內單胞藻一次,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進行調查。 七、巡池  在整個養成過程中,自始至終堅持巡池,特別是晚上,主要防盜、防敵害生物和確保全全,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 八、體會 1.條件:潮間帶池塘養殖刺參,在環境適宜的條件下,其生長較迅速,比自然生長的刺參可提前一年收穫,一般5cm的刺參苗經一年半人工養成,皮重可達100g左右。 2.規格:池塘養殖刺參,無論是人工育苗或自然采捕的苗,規格以不低於5cm為宜,一是能提高成活率,二是縮短養成周期。 3.密度:潮間帶池塘養殖刺參,根據池子水深、參苗的大小及其它條件,才能確定放苗密度。一般水深達到2米以上,餌料條件優越、刺參苗達到5cm,每平方米放35-40頭為宜。
(本文已被瀏覽 2302 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