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辭甲骨

刻辭甲骨

甲骨上一般契刻有占卜的文字甲骨文。這塊甲骨上就有刻辭,記載了癸亥日占卜求雨的事情。西周甲骨刻辭,1977年在陝西省周原地區(歧山縣、扶風縣一帶)發現了約15,000片西周時代的甲骨,故稱周原甲骨。其中近300片刻有文字。其字型小如粟米,筆畫細如髮絲,須放大五倍才能看清楚,顯示出嫻熟的書刻技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刻辭甲骨
  • 出土地點:河南安陽小屯村出土
  • 館藏地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研究所藏
  • 所屬年代商朝後期(約公元前1300~前1046年)
  • 尺寸:長18.4、寬11.7厘米
基本信息,簡介,其他刻辭,

基本信息

名稱:刻辭甲骨
時代:商朝後期(約公元前1300~前1046年)
尺寸:長18.4、寬11.7厘米
出土地:河南安陽小屯村出土
館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研究所藏

簡介

中國古代占卜時多用龜甲和獸骨。其中龜甲稱為卜甲,多用龜的腹甲;獸骨稱為卜骨,多用牛的肩胛骨。卜甲和卜骨,合稱為甲骨。使用甲骨進行占卜,要先取材、鋸削、刮磨,再用金屬工具在甲骨上鑽出圓窩,在圓窩旁鑿出菱形的凹槽。然後用火灼燒甲骨,根據甲骨反面裂出的兆紋判斷凶吉。甲骨上一般契刻有占卜的文字甲骨文。這塊甲骨上就有刻辭,記載了癸亥日占卜求雨的事情。
甲骨文是商代後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被列為“通向商代文明的五道門徑(分別為甲骨文、傳統歷史文獻、青銅器、考古學、理論模式)”之一。它打開了觀察3000年前黃河流域人們生活的窗戶。

其他刻辭

刻辭甲骨 ——中國最早的成熟文字
5-1、沚囗其來全甲刻辭
時代:商(武丁
尺寸:長18.5,寬9.9
出土地:傳河南安陽殷墟出土
館藏: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5-2、五牛卜骨刻辭
朝代:商朝廩辛—武乙)
尺寸:長12.1,寬2.5
出土地:傳河南安陽殷墟出土
館藏: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卜甲刻辭貞問二事:一是戊寅日卜問沚囗是否來?二是同一天卜問雷風是否有?卜骨刻辭卜問用牛還是用羊來祭祀?
甲骨文一般是指商周時代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面用作占卜的文字。它是中國目前已發現的最早的文字型系。甲骨文因多刻於龜腹甲及牛的肩胛骨上,故名。 1899年,清末學者王懿榮最早在中藥“龍骨”中發現了甲骨文,後經調查為河南安陽殷墟所出。著名學者王國維通過甲骨文與歷史資料的對照,考訂出了商王世系表。從而證實了司馬遷《史記·殷本紀》的記載為信史以及中國早期國家——商王國的存在。
刻辭甲骨刻辭甲骨
迄今發現的甲骨殘片約十萬餘片,出現四千六百多個單字,大字有一寸見方,小字則細如米粒。經古文字學家解讀,已經辨識了近一半,同時發現骨甲文在字的結構上已由獨體走向合體,並出現形聲字,已是相當成熟的文字。
甲骨上面的文字,一般是用銅刀刻寫的,也有少數用“毛筆”寫的。古代稱刻為“契”,稱書寫為書,因此甲骨文也被稱為“殷墟書契”。從甲骨上的文字看,它們已具備了中國書法的用筆、結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筆線條嚴整瘦勁,曲直粗細均備,筆畫多方折,對後世篆刻的用筆用刀產生了影響。從結字上看,文字有變化,雖大小不一,但比較均衡對稱,顯示了穩定的格局。從章法上看,雖受骨片大小和形狀的影響,仍表現了鐫刻的技巧和書寫的藝術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