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樗

刺樗

刺樗,學名刺臭椿Ailanthus vilmoriniana Dode

喬木,通常高10餘米;幼嫩枝條被軟刺。葉為奇數羽狀複葉,長50-90厘米,有小葉8-17對;小葉對生或近對生,披針狀長橢圓形,長9-15)厘米,寬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或稍帶圓形,每側基部有2-4粗鋸齒,鋸齒背面有一腺體,葉面除葉脈有較密柔毛外其餘無毛或有微柔毛,背面蒼綠色,有短柔毛;葉柄通常紫紅色,有時有刺。圓錐花序長約30厘米。翅果長約5厘米。

產湖北、四川、雲南等省;生於山坡或山谷陽處疏林中,雲南產的達海拔2 80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刺臭椿
  • 拉丁學名:Ailanthus vilmoriniana Dode
  • 別稱:刺樗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芸香目 Rutales
  • 亞目:芸香亞目 Rutineae
  • :苦木科 Simaroubaceae
  • :臭椿屬 Ailanthus
  • :刺臭椿
  • 分布區域:產湖北、四川、雲南等省。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喬木,通常高10餘米;幼嫩枝條被軟刺。
刺臭椿刺臭椿
葉為奇數羽狀複葉,長50-90厘米,有小葉8-17對;小葉對生或近對生,披針狀長橢圓形,長9-15(-20)厘米,寬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或稍帶圓形,每側基部有2-4粗鋸齒,鋸齒背面有一腺體,葉面除葉脈有較密柔毛外其餘無毛或有微柔毛,背面蒼綠色,有短柔毛;葉柄通常紫紅色,有時有刺。
圓錐花序長約30厘米。
翅果長約5厘米。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或山谷陽處疏林中,雲南產的達海拔2800米。

分布範圍

產湖北、四川、雲南等省;模式標本采自湖北房縣。

主要價值

【藥 名】:刺樗
【拼 音】:CICHU
【來 源】:為苦木科植物刺樗的樹脂。
【功 效】:緩急止痛、潤膚防裂。
【主 治】:用於頭痛、皮膚皸裂。
【性味歸經】:辛、甘、平。入肺、脾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9克。外擦適量。
【拉丁名】:Ailanthus vilmoriniana Dode.
【考 證】:始載於《中國樹木分類學》。
【中藥化學成分】:樹皮含樹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