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經寺鎮

刷經寺鎮

刷經寺鎮是阿壩州紅原縣的一個重鎮,地處阿壩州腹心地帶,為阿壩州幾何中心點所在位置。其與縣城邛溪鎮為紅原僅有的兩個鎮之一,為紅原縣南大門。位於鷓鴣山北面,東與黑水縣馬河鄉、南與理縣米亞羅鎮、西南與馬爾康縣梭磨鄉接壤,北與本縣壤口鄉相鄰。距離縣城115km,距州府馬爾康72km,距成都335km。

省道209線貫穿全鎮,幅員面積165.4平方千米,轄7個行政村和1個自然村、1個居委會、22個省、州、縣駐鎮單位,全鎮總人口1474人(2017),是多民族聚居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刷經寺鎮
  • 外文名稱:shuajingsi town
  • 別名:哈爾加郎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青藏高原東緣
  • 下轄地區:轄7個行政村和1個自然村、1個居委會、22個省、州、縣駐鎮單位
  • 政府駐地:刷經寺鎮
  • 電話區號:0837
  • 郵政區碼:624402
  • 地理位置:阿壩州幾何中心位置
  • 面積:165.4平方千米 
  • 人口:1474人(2017) 
  • 氣候條件:高原河谷氣候區
  • 著名景點:亞克夏山 國家森林公園 梭磨河谷 東溝 新康貓寺 原州府建築遺址 
  • 機場:龍日壩機場
  • 火車站:無
  • 車牌代碼:川U
歷史沿革,發展狀況,發展前景,改革發展,發展前景,

歷史沿革

刷經寺地區史上最初為西羌牧地,古蜀國北疆所在。
至南北朝期間為吐谷渾屬地,後入隋。
至唐時為羈縻州“恭州”所在地,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析靜州置,治所在廣平縣(後改和集縣,今四川省紅原縣刷經寺鎮)。轄境相當今四川省紅原黑水等縣一帶。天寶元年(742年)改為恭化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恭州。廣德元年(763年)地入吐蕃
南北朝期間政權分布南北朝期間政權分布
吐蕃大將噶爾·欽陵贊卓藏文:མགར་ཁྲིང་འབྲིང་བཙན་བྲོད་)征服其地,得以有效控制松茂古道,成為吐蕃東界重要據點。
吐蕃帝國崩潰後,角廝羅、党項(西夏)、宋先後控制其地,民族遷徙頻繁,為藏彝走廊北部門戶。
公元1253年元滅宋後,建立土司制,設松州、潘州,轄地包括刷經寺全境,後劃歸陝西行省。
明朝時,境內中北部仍置松州,隸松潘廳,有松潘草地之稱;南部置雜谷安撫司。
清時,境西北部隸松州,與壤口、四寨屬四土中的梭磨土司和卓克基土司,後又隸理番廳。
刷經寺鎮所在地長期為梭磨土司官廟(老康貓寺)所在地,大量印刷經文,故得名刷經寺,亦稱“哈爾加郎”,藏語意鑄神之地。
中華民國時期,南部和北部分別由理潘縣和松潘縣管轄。1935年6月至1936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長征路過紅原,經過刷經寺。爬雪山、過草地、越沼澤,歷時一年零兩個月,經歷長征中最為艱難的歲月,這片草地深印著紅軍的足跡,鐫刻下中國革命史上那段最為艱難、最為悲壯的征程。在這片草地上留下了“金色的魚鉤”和“七根火柴”等動人的故事,留下亞克夏山紅軍烈士墓、日乾喬大沼澤、色地壩、年朵壩大草地等革命遺址(其中亞克夏山位於刷經寺境內)。紅原廣大牧民民眾為紅軍當嚮導,把自己家維持生計的青稞和氂牛支援紅軍。毛澤東主席在延安時期和全國解放後,曾多次高度評價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時藏羌人民的革命業績,並深情地將其讚譽為中國革命史上特有的“氂牛革命”。
1954年3月,四川省藏族自治區(即今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設治紅原刷經寺,時間長達4年。刷經寺由此成為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首任州府所在地,為阿壩州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958年8月,阿壩州府遷治馬爾康,理縣由原地域遷往紅原境內,治地刷經寺,紅原始有正式建制,遂有今日紅原境界雛形。1960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紅原縣。值得一提的是周恩來總理親自為紅原縣命名,意為紅軍長征走過的大草原。

發展狀況

刷經寺鎮
刷經寺鎮為高山峽谷向高原草場的過渡地區,屬農牧業過渡地帶,是紅原縣唯一的農業區。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經濟主要以農業與畜牧業為主,林副業為輔,因氣候為長冬少夏的高原氣候,故不出產大米、小麥、玉米、紅薯等重要糧食作物,只種植有青稞、油菜、甜菜、胡豆、白菜等相關農作物。
直到1999年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後,人均耕地面積變為只有不足0.5畝,開啟了粗狂農業的改變。鑒於此,刷經寺地區逐步側重服務、商貿、流通領域的發展,使服務、商貿、流通行業逐步上檔次,上規模,至2003年底,服務、商貿、流通領域的GDP達183萬元,全鎮現有從事服務行業51戶從業人員105人,從事商貿行業31戶從業人員72人,集貿市場一個從業人員30人。
刷經寺利用其夏季溫涼的氣候優勢,自1997年建立金針菇種植示範基地以來,吸引了外地金針菇種植戶15戶來該鎮投資,年投資總額達200餘萬元,年產值達400餘萬元,解決180人就業,帶動刷經寺本地區3戶種植戶投資種植,及本地區相關產業的協調發展。農業方面從2008年開始大量種植萵筍,因當地氣候的原因,使得在成都平原冬季生長的萵筍在當地的夏季能反季節健康生長,所以成為高原特色反季節蔬菜而廣受歡迎,並發展為當地的重要經濟支柱。
刷經寺鎮
刷經寺地區又因為原始森林密布,生態環境良好,故為重要野生菌類、中藥材產地,盛產羊肚菌、美味牛肝菌、松茸、蟲草、紅景天、川貝等珍稀菌類、藥材,是紅原縣野生菌類、中藥材的主要交易場所,年成交額在65萬元。

發展前景

2000年至2003年以來,該鎮服務行業每年以91.5%的速度發展,來我鎮旅遊或途經本地的遊客與日俱增,促進了刷經寺地區服務、商貿流通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刷經寺鎮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加大宣傳力度,大力弘揚紅軍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高了刷經寺地區的知名度,加快刷經寺鎮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歷史進程,為早日實現“藏區第一州”的宏偉目標,刷經寺鎮花大力氣搞好小城鎮規劃建設,把刷經寺建成一個集旅遊、工礦開發為主導產業的新型小集鎮,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增強招商引資能力,在本地區小城鎮建設的同時,進行易地長移民扶貧搬遷,走上城市化的道路,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刷經寺地區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使各行業更上一個新台階。

改革發展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全國對外開放的大環境中,刷經寺地區,零星興起了服務、商貿等行業,但在起步階段各行業的基礎薄弱,接待能力特別差,隨著國家改革開放力度的加大,刷經寺地區在九十年代中期,加大了基礎設施的投入,拓展招商引資能力,政府部門大力宣傳國家相關政策,引導民眾轉變觀念,走種養結合、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路子,採取重點扶持,以點帶面的方式,鼓勵民間資金向民間資本的逐步轉變,刷經寺鎮自1997年建立金針菇種植示範基地以來,吸引了外地金針菇種植戶15戶來該鎮投資,年投資總額達200餘萬元,年產值達400餘萬元,解決180人就業,帶動刷經寺本地區3戶種植戶投資種植,及本地區相關產業的協調發展。

發展前景

2000年至2003年以來,該鎮服務行業每年以91.5%的速度發展,來我鎮旅遊或途經本地的遊客與日俱增,促進了刷經寺地區服務、商貿流通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刷經寺鎮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加大宣傳力度,大力弘揚紅軍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高了刷經寺地區的知名度,加快刷經寺鎮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歷史進程,為早日實現“藏區第一州”的宏偉目標,刷經寺鎮花大力氣搞好小城鎮規劃建設,把刷經寺建成一個集旅遊、工礦開發為主導產業的新型小集鎮,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增強招商引資能力,在本地區小城鎮建設的同時,進行易地長移民扶貧搬遷,走上城市化的道路,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刷經寺地區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使各行業更上一個新台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