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效應

利率效應

總量經濟學中,將價格水平變動引起利率同方向變動,進而使投資和產出水平反方向變動的情況,稱為 利率效應或利息效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利率效應
  • 外文名:The Interest Rate Effect
  • 別名:利息效應
  • 國家:中國
  • 領域:總量經濟學
定義,利率,影響因素,

定義

從通常的意義上看,價格水平越高,商品和勞務越貴,所需交易的現金就越多,支付的金額就越大。如果貨幣供給沒有變化,價格上升使貨幣需求增加時,利率就會上升,利率上升,使投資水平下降,因而使總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下降。

利率

利率又稱利息率,表示一定時期內利息量本金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計算則稱為年利率。其計算公式是:利息率= 利息量 ÷ 本金÷時間×100%。
利率(interest rate),就表現形式來說,是指定時期內利息額同借貸資本總額的比率。利率是單位貨幣在單位時間內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經濟學家一直在致力於尋找一套能夠完全解釋利率結構和變化的理論.利率通常由國家的中央銀行控制,在美國由聯邦儲備委員會管理。現在,所有國家都把利率作為巨觀經濟調控的重要工具之一。當經濟過熱通貨膨脹上升時,便提高利率、收緊信貸;當過熱的經濟和通貨膨脹得到控制時,便會把利率適當地調低。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經濟因素之一。 利率是經濟學中一個重要的金融變數,幾乎所有的金融現象、金融資產均與利率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當前,世界各國頻繁運用利率槓桿實施巨觀調控,利率政策已成為各國中央銀行調控貨幣供求,進而調控經濟的主要手段,利率政策在中央銀行貨幣政策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合理的利率,對發揮社會信用和利率的經濟槓桿作用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合理利率的計算方法是我們關心的問題。

影響因素

利息率的高低,影響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資本的邊際生產力或資本的供求關係。此外還有承諾交付貨幣的時間長度以及所承擔風險的程度。利息率政策是西方巨觀貨幣政策的主要措施,政府為了干預經濟,可通過變動利息率的辦法來間接調節通貨。在蕭條時期,降低利息率,擴大貨幣供應,刺激經濟發展。在膨脹時期,提高利息率,減少貨幣供應,抑制經濟的惡性發展。所以,利率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
利率是市場經濟體制中貨幣政策的主要傳導渠道,也是西方已開發國家日益倚重的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在我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中央銀行巨觀調控由直接向間接方式的逐步轉變,利率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央銀行日益注重發揮利率這一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的槓桿作用,利率調整日趨靈活。自1990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已經26次調整存貸款利率,其中:1996年至2003年連續8次下調存貸款利率,2004年至2007年連續9次上調存貸款利率,2008年連續3次下調存貸款利率,調整的密度和頻率明顯加快。對於中國人民銀行2004-2007年連續9次上調存貸款利率的效果,許多經濟學者進行了討論和研究。但是對於2007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從連續上調利率到開始連續下調利率的轉折性效果,尚未進行具體而深入的探討。由於一定時期的利率政策總是與一定時期的經濟環境和巨觀經濟政策導向緊密聯繫,其實施效果將直接影響著下階段利率政策調控方向、幅度和相關政策措施的決策。因此,最近一個時期,利率政策調控的實際效果及傳導效應將直接影響著今後一個時期內我國的利率政策調控和利率政策決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