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慾門

利慾門

《利慾門》是由韋一編著,萬卷出版公司在2010年1月1日出版的圖書。 這是一本由資深娛樂城副總寫就的記實小說,真實記錄官商與黑道之間的利慾博弈——真實的力量讓人震驚,作者僅用六萬字霸占搜狐瀆書頻道總點擊第1名三個月,一個月之內點擊突破千萬。

基本介紹

  • 書名:利慾門
  • 作者:韋一 著
  • ISBN: 9787547004272
  • 定價:¥28.00
  • 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2010-1-1
  • 開本:16開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媒體評論,專業書評,

圖書信息

利慾門(當代中國的浮世繪 官商與黑道之間的利慾博弈)
作 者: 韋一 著
出 版 社: 萬卷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 2010-1-1
字 數: 230000
開 本: 16開
I S B N : 9787547004272
定價:¥28.00
編輯推薦
一部超出想像的男人江湖,一本潸然淚下的情愛讀本。
★真實記錄官商與黑道之間的利慾搏弈
★塵封四年終獲解禁,《湖南衛視》《南方周末》等二十三家主流媒體爭相報導!
★搜狐有史以來首部突破千萬點擊的紀實小說.

內容簡介

這個記錄至今沒有人能打破。隨後不到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小說幾乎同時登上新浪天涯紅袖等知名網站的周點擊與月點擊第一名。小說在網上引起廣泛爭議,作者接受二十多家主流媒體報導採訪,被媒體稱為“史上最複雜的80後”、“當前網路最大黑馬”。
洛非和林輝是一對情同手足的好兄弟,由於不同原因,他們相繼輟學,渾渾噩噩地闖入都市,藏匿城市的某個角落做著驚天動地或鮮為人知的事情,他們渴望安靜又害怕孤獨,城市迷離的燈火割痛了他們的眼睛,然而卻在沒有燈火的暗夜裡失聲恐懼……
為了生存,他們策劃了一起陰謀,混入林浩所開的娛樂城,三個月後,洛非成為娛樂城副總,林輝成了娛樂城高管,原以為好日子已經來到,誰知卻遇到了劉芒。劉芒原是他們的兄弟,但因為一場年少情事,從兄弟變為仇人,為此,雙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再次相遇時,劉芒已是劉副市長的公子,並鐵了心讓洛非欠他的一件不少的要回來。但他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必須去完成,也就是追求葉子,並且能順利跟她結婚。因為葉子是林浩的妹妹,林浩手上有劉副市長貪污受賄的證據,這也是他能夠在江城開大型娛樂城的資本,如果他出了什麼意外,那這份資料將會出現在紀委的手中。劉副市長唯一的辦法就是讓自己的兒子與讓林浩的妹妹葉子結婚,彼此成為親家。可葉子卻喜歡上了洛非……

作者簡介

韋一:安妮寶貝、郭敬明曾多次提起的“病孩子”概念發起人,主辦最知名的地下雜誌《病孩子》,兼任主筆。開過酒吧、照管過大型娛樂城,當過記者。前後共經歷職業六十多種。首部作品《刀刃上的舞蹈》(也就是本書的部分內容)在當時的各大網站創下二千多萬的點擊,因涉及個人豐富經歷,引起爭議,接受各媒體採訪,被媒體稱為“史上最複雜的80後”“當前網路最大的黑馬”。後又做雜誌編輯,不死鳥文學網站總監、淘校網總策劃,目前為北京智工場圖書文化公司總編輯。策劃操作《人間》《不抱怨的世界》等一系列暢銷書。

目錄

一部超出你想像的男人江湖——《利慾門》
用罪惡寫成的大善書——《利慾門》
讀《利慾門》發現“春天自有一股向上的力量”
第一章 五星級娛樂城
第二章 男人的江湖
第三章 殘酷月光
第四章 逃亡路上
第五章 鮮花與墓碑
第六章 絕處逢生
第七章 挺住意味一切
第八章 刀刃上的舞蹈
第九章 花還會再開
第十章 逃出自己
第十一章 夢中水鄉
第十二章 血染的婚禮
第十三章 平凡人的平淡生活
第十四章 重回娛樂城
第十五章 所有的巧合併不僅僅是巧合,
第十六章 生活總讓人猝不及防
葉子寫的故事
後記
生命中無處不在的道別——《利慾門》
改革開放蘭十年的特殊生存資料與日記範本——《利慾門》
《利慾門》: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喜歡看《越獄》的都會喜歡看《利慾門》

媒體評論

《利慾門》是搜狐有史以來首部突破千萬點擊的紀實小說,真實的力量讓人震驚。作者僅用六萬字霸占搜狐讀書頻道總點擊第1名三個月,這個記錄至今沒有人能打破,我曾在推薦這一本小說中說:這是一部超出你想像的男人江湖,一本令你潸然淚下的情愛讀本,如果你沒有足夠的勇氣,請你不要打開它。
洪錯(搜狐網原社區總管)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凱爾泰斯?伊姆雷說,每位作家都有一段決定性的成長經歷。也正是韋一非同尋常的經歷成就了他這本非同尋常的書——他豐富的經歷使他有著同齡人無法擁有的視野和感悟,這給他的小說帶來了獨到的不可被模仿的文字世界,有著不同尋常的社會性與時代意義。
樸素(天涯社區頻道總管)
《利慾門》是一部具有高度文學質感的作品,小說的主要價值不僅僅是來源於小說內容上的新視野,還有他作為一個特殊的個體對生活、命運的抵抗、思考,也同樣令人震驚。
李西閩(《倖存者》作者)
這是“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特殊生存資料與日記範本”,是“一本用經歷與閱歷寫成的書”, 勘稱得上是中國當代的“浮世繪”,作者韋一是我見過經歷最為複雜的80後,他對社會所具有的某種洞察是某些專家學者以及記者都所不及的。
何東(記者 專欄撰稿人)

專業書評

一部超出你想像的男人江湖——《利慾門》
文/洪錯(原搜狐社區主管)
搜狐有史以來首部突破千萬點擊率的小說
早幾年前,我也愛在網上寫些文章,但常被斑竹無故刪帖。正好我和搜狐有些生意上的投資合作,於是向他們要了個搜狐社區主管來當,我看誰還敢再刪我的帖!當時搜狐百萬點擊率的小說並不多,我記得只有三部:《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重慶,孤男寡女》還有一部就是韋一這本《利慾門》的部分文字,那時的名字叫《刀刃上的舞蹈》。
《刀刃上的舞蹈》字數不多,點擊與回復卻多得超乎尋常,特別是在寫到葉子與阿輝因為韋一的無心傷害而同時死去那章。在網上引起熱議,上百個跟帖要他懺悔,也有上百跟帖讓逼他懺悔的人有種就報上地址來,他們要是不去找他麻煩就不配給韋一當讀者。很顯然支持說這些話的都是些江湖男兒,韋一寫出了他們最深切的感受與最脆弱的掙扎,自然也得到了他們的追捧。他們平常不看書,看到這書的一部分後,相互傳閱。他們對韋一說,兄弟,我們總算看到一本屬於我們的小說。
韋一在帖子回復那些要他懺悔的人說:我不會去懺悔,事情在發生後再去懺悔是於事無補的。其實有時候要阻止某種奇怪事件的發生並不是我們的力量所能及的,它仿佛是神的旨意,就如地震的發生,汽車的相撞。他對我說,我當然會有悔意,但是拒絕任何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逼我懺悔。隨後,小說標題被我改成《利慾門》進行重點推薦,幾天內此書點擊率突破千萬,這也是搜狐第一部點擊率突破千萬的小說,新浪、天涯、紅袖等紛紛頭條推薦,轉載無數。網上突破兩千多萬。在很多網站都拿下月點擊第一,搜狐剛開讀書頻道時,《利慾門》又霸占著總點擊第一名三個月。期間大概接受了四家電視台,十多家報紙、雜誌的專訪,被媒體稱為“80後混混”,“當前網路上最大的黑馬”。
本書涉及面廣,閱歷豐富,細微情感變化讓人覺得真實,觸動人心。我推薦這小說時用了兩個副標題說這是一部“令你大開眼界的奇趣之旅”,事實上確實如此。如果把這本書一個場景一個場景的分開來看,就類似於台灣作家三毛的遊記,總有新發現,新視野,新感觸。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說,他判斷一本好書的標準是,隨手翻開書中任何一頁都能看下去的書。按他這個說法,對我來說,韋一這本書不失為一本好書。
後來我想到了一個更確切的:“一部超出你想像的男人江湖,一本令你潸然淚下的情愛讀本”。
老一輩評論家常說80後缺乏體驗與生活閱歷,題材重複,不是早戀就是墮胎。這些問題在韋一身上是不存在的。他經歷體驗可以比拼於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骨子裡卻有80後人的激情張揚。畢竟他出身於那個時代,成長於那個時代,自然有著與生俱來的時代烙印。
可當時,韋一隻寫到六萬字就不寫了,因為他怕他那篇以自身經歷為題材的小說,他女朋友看了胡思亂想,影響他們的幸福。
2007年,我無意中在書攤上看到了韋一那書的盜版書,打著情色加涉黑的圖書封面,盜版書商也只能是這種水平了。結局為槍手所作,薄薄一本,匆忙結尾,標價二十二元,十元就能買到,內蒙古出版社。韋一說他其他朋友也發現總共有三個版本,有的版本打著的是情感牌,比我看到的那個盜版書商有品位多了。結局與我看到的不盡相同。
事隔幾年韋一給我發來新文,韋一說這是本他“沉澱多年終於決定將它寫完的代表作”。我花了兩天時間將它看完,這是本我看過為數不多的、讓我一個三十多歲大男人感動、悲傷、惆悵的小說之一。
在2005年的一期的《書業觀察》上,就有被提到過,韋一的《利慾門》主要價值不僅僅是來源於小說內容上的新視野,還有他作為一個特殊的個體對生活、命運的抵抗、思考,也同樣令人震驚——為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人生存實態參考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照我來看,韋一筆下的人物並不是“特殊個體”,而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出生的沉默的大多數,他們因為沒有話語權與話語權微弱,所以被認為是極少數。
用罪惡寫成的大善書——《利慾門》
文/西門柳上(《up勢力》主編)
承韋一瞧得起叫我為他的小說《利慾門》寫書評,我想大不了就是反反覆覆折騰那五千漢字,禿筆飽蘸臭墨,熬上半宿,吸他數根煙,喝他幾杯茶,草成一篇幾百或上千字的“鴉語”,自然是不在話下。
誰知讀罷,竟是不能一下子浩浩蕩蕩地就使我心中的所思所感躍然紙上,我的理智和情感形成一個旋渦形成一個千千結,擾亂了我的精神世界,然而我可以在不確定中找到確定,但我卻無法於一片混沌中打撈起任何真實,因此我需要時間去理清我的思路,提煉出我的感悟。
奇思何以穿雲?文濤何以裂岸?
說起這個,我不由自主地記起了王國維在論及李後主時,引尼採在其名著《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里說的一句話,即:“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當時看了就深有感慨,現在把這句話移之到韋一的這本小說,我覺得並非是大而不當的。
關於這本小說,韋一在以前的採訪中有這樣一段自白,他說它:“摻雜了我與我朋友太多的往事,在這裡你將看到另一種邊緣,另一種饑渴與另一種溫情。市長、局長、企業精英、社會名流、風塵女、賭鬼,街頭混混他們如迷一樣地走入了我的生活,潛意識地影響了我的生活並改變了我的生活,我想我們不應該拒絕高尚但是有時對於墮落也無法抗拒,況且墮落的生活能讓人沉淪。”在這本小說里,我們看到了罪惡,也看到了正義,更是看到了良心。正義與良心戰勝了罪惡,但卻沒有真正的贏家,小說給了人一些啟發一些感動一些教訓,但卻有太多的宿命意味。總得來說我覺得這是一本用罪惡寫成的大善書。
關於韋一的真實身份,一直就是個謎,但是可以肯定,韋一有過紳士而慘痛的經歷,不過現在韋一已經從青春的廢墟中走出來了,正如他所言:“(對於往事)我感到壓抑,心裡隱忍與潛伏的激情像一股暗流要衝出地面,它令我窒息令我疼痛,我迫切需要讓它有個流暢的空間,於是我選擇了寫作,當寫下後如釋重負。”於是,我們看到這樣一段在邊緣社會的斷裂成長:殘酷中的溫情,無助中的背叛,沉淪中的深思,失落中的狂歡,以及愛情皆如百川入海匯集起來,在筆下升華,動人心魄地完成一個關於青春的想像。真切得足以打動所有年輕或曾經年輕的人。
所以現在,當韋一能把這段邊緣的生活作為精神的資源加以利用時,我深信這段可遇而不可求的邊緣體驗不是糟蹋了他,而是造就了他。他向著邊緣的滑落使他獲得其他少年不可能有的視野和體悟,正是這么一份滄桑,使韋一的文字不像早年的郭敬明那樣的童稚,青春也不再沾滿那噁心的虛偽的淚與笑,而有了某種對生活真實的承載,生長又怎么能不經歷苦難?在這裡,青春投下他的影子,我們也因此感到生活是真的。
《利慾門》還有一個名字,就是“刀刃上的舞蹈”。
“刀刃上的舞蹈”,無疑是個美麗的詞兒,就像海德格爾在評論荷爾德林時說的“鐘上的降雪”一樣。但是,“鐘上的降雪”,這個意象更多的是:一個暮夜,大地沉靜,萬物休憩,所有的罪衍都被寬恕,戾氣都化為了祥和,人類面向詩意而純潔的回歸,這是上帝發出的聲音;“刀刃上的舞蹈”則不同,邊緣青春的氣息充沛,仿佛延續生時那一聲的痛呼和啼叫,直面於現實,要為大地而做獅子吼,以求在不斷的新生中找尋人生的精彩,它的主調是冒險與進取,對所有的不完善,所有的沉淪,作出自己無法承擔的抗拒。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刀刃上的鮮血,流溢出也許就是雪地里燦爛的梅花,就像絕望的表層下一條溫情脈脈的河流在涌動著。
最後我想說:我喜歡電影,我總喜歡追問我看過的小說適合不適合改寫出劇本並拍成電影。《猜火車》那樣的小說都可以被改編,《利慾門》應該也可以吧,首先它還原了特定境遇下炫目的青春經驗,並且敘述語言很有鏡頭感,一個個場景不是雜亂地重疊,而是跟隨著時間有序的流動。《古惑仔》好嗎?不錯,但離80後有點遠,在我感受了韋一給我的文字影像之後,我更渴望它帶給我們視覺的影像!也許這會是一部80後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你說,能不精彩嗎?
讀《利慾門》發現“春天自有一股向上的力量”
文/大家樂(專欄作家〓書評人)
靠在窗前,目及空中飄舞的雪花,醉心在“韋一”的文字世界中;很多年過去,我習慣於由“人”的喜歡而愛及文字,總信奉“知人”才能“知文”。到近來卻忽然醉心於從文字里讀“人”,在字裡行間觸摸一個鮮活的靈魂,竟讀出更多的千般慨嘆,也讀出了一片神奇。閱讀的體驗有時像水的洗禮,有時卻如火的燃燒,這後者正是讀“韋一”紀實小說的非常感受。
在“韋一”的小說中,主人公“我”是社會上的一名平凡小人物。並致力於經營自己打拚的“事業”,經歷了愛情、友情、親情的種種打擊後,在自我內心世界的剖析中回憶自己逝去的青春。能有這樣的文字記錄自己曾經的痛,能用這樣一種內省的方式悼念自己真實的過去,就如同在《黑暗中相逢》中所說“我們的青春流著血,死在自己的懷裡。我們抱著自己的青春,眼睜睜地看著他流血而死……”殘酷、真實卻不堪回首。
懵懂的青春,在燈紅酒綠中迷失自己,以為得到金錢就得到了所有。“古人不是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嗎?我現在無情無愛,也沒什麼牽掛,況且這樣的日子也習慣了,但是我在不斷得到我想要的東西,卻發現這並不是我想要的,我不知道我到底活著是為了什麼,漫無目的,毫無目標。”“但對於感情,我依然獨守著那一份寂寞,那是我唯一的信仰。”“走一步算一步,反正什麼樣的生活都是生活,什麼樣的結果都是結果。”小說中,“我”是血性的男子,時而清醒時而迷茫,不斷與命運抗爭,頹廢過也墮落過,但是在過後總能清楚意識到自己的這種迷失。所以他說“我覺得自己好像一直在尋找,尋找一些模糊不清的東西,在尋找的過程卻漸漸迷失了自己,我很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在迷失,所以我痛苦。”曾經擁有的美好願望,也消失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至理名言之中。內心最底層不曾泯滅的良知便是“情義”二字。從跟著爸爸學《增賢廣文》《三字經》到親人離開讀到《聖經》幾年光陰猶如隔世。才知道原來最美好的夢想依然就是擁有自己可以信賴的一份感情,一個溫暖的家!不論這個家裡有什麼人,只要她、他們是真心愛著彼此,足矣!
韋一在後來發生很多事後借景寫情做了個總結:“當時,正逢蘆葦飛絮,風一拂過,蘆葦絮就紛紛揚揚地漫天飛舞,飛絮在風中劃出優美的弧度,最後輕微著水,無聲無息,沒有痕跡。河水在潺潺地流著,上面浮著一層飛絮,水勢必流入江河湖海,就算流入大海湖泊,仍然有暗涌波動,永不停歇,在漂流的過程中,有緩流也可能遭遇旋流急谷,起起落落,翻翻轉轉,飛絮或許被擱淺,但是水流仍在繼續,它們早就淹沒在水流里。那么我們是否就像那飛絮一樣早就淹沒在生活里呢?”起起落落,翻翻轉轉,這就是生活,有順境也有逆境。“飛絮以優美的弧度進入水中”就如我們曾以最大的熱情,美好的幻想投入現實生活中吧,但現實就是現實,它不會為你而改變,只有你為它改變,或者說是你去適應它。
小說的魅力在於作者用第一人稱的方式,展現了“我”這樣一個平凡小人物的內心世界。用自己曾經的痛詮釋當代部分青少年對生命價值的迷茫。使人不自覺的融入其中,關注“我”由一名輟學學生、街頭混混、娛樂城副總、直至淪落為逃犯。在不斷變換的角色中讓讀者體味我思想的蛻變。同時跌宕的情節給讀者帶來強烈的思想衝擊,讀者以愛的名義仿佛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
縱觀這部小說,情節緊湊,語言平實,寓意深刻,“我”的心理成長也分為幾個階段,從最初“我”拿了家裡幾千元在社會上混盪,賭場得意,情場也得意,可謂是順風又順水,加上“我”對自己想要的物質要求並不高,只要能維持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態就滿足了,那時我們在書里看到的是有如凱魯亞克的自傳性代表作《在路上》般散漫與灑脫。靠陰謀混進娛樂城,可謂是作者的過渡期,他得到了五星級副總這個職位,開名車住別墅,可這時卻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威脅,一是幫他實施陰謀的歡子拿著證據威脅他,二是他的死對頭劉副公子要逼他離開娛樂城,這時他表現得是不願失去。
從一無所有到得到到不願失去,到最後的失去且永遠也得不到,這時我們又看到了“我”的心理如加拿大作家蓋伊·范德海格(Guy Vanderhaeghe)的處女作《走下坡路的男人》(1982年榮獲加拿大總督文學獎)般沉重與深刻,它剖析了一個男人的不安全感,對情對愛對未來都充滿恐懼但又必須走下去。
我們也許會問,“韋一”先生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用他的話說是“我害怕平庸的生活把一切都掩埋,到我年老的時候回憶,腦袋只是一片空白,所以我在不斷地回憶著,抒寫著,寫下了我就不再回顧,又像是在拋棄一段又一段的往事,確切地說應該是珍藏,因為我知道我總有一天會重拾往日的點點滴滴。”還有一層意思也許就是內省、告別,與過去告別,像蠶一樣的把往事作繭,然後期待新生,用全新的視角迎接明天擁抱未來。正如文中所述“眼前的一切都是清新的綠,春天自有一股向上的力量。”
生命中無處不在的道別——《利慾門》
文/李西閩(著名作家《倖存者》作者)
很意外韋一能寫出這樣的一本書,你如果要問我韋一這書寫的是什麼時,我會回答你這書寫的是“生命中的愛與欲、生與死與無處不在的道別”。
先來說說文中的一號女主角葉子,她兒時失去唯一的親人媽媽,她的老師收養了她,可在她讀高中時,李丹又因為乳腺癌去世了,李丹臨死前把她託付給林浩,林浩最後又死在林輝的手上。再說小說的一號男主角洛非,洛非的爸爸媽媽都是出生於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人,所以“我”從來就沒見過爸媽年輕時的樣子。在他十六歲,他爸爸永遠離開了他,沒多久他無兒無女的叔叔又鬱鬱而終,在結婚那天,他最愛的人葉子與最好的朋友林輝又因為發生某種意外瞬間離去,在他坐牢時他媽媽又離開了他。最後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又讓他失去伊藍。
畢飛宇在《青衣》里說,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不斷失去自己至愛的過程,而且是永遠的失去,這是每個人必經的巨大傷痛。韋一小說的“失去”還包括“喪失”與“迷失”。比如在韋一小說里有這樣的直白:“我突然覺得成長的過程就是對某種信念逐漸喪失狂熱追求的過程——我覺得自己好像一直在尋找”
除了寫“失去”,小說的還寫了“自省與懺悔”。如果說“洛非”爸爸的死是生老病死,自然規律,那其他人都是讓他心裡留下遺憾與愧疚的,他的叔叔無兒無女,一直把他當兒子一樣看待,可就在他爸病重時,記憶記錯,認定他弟弟暗吞了他的財產,洛非也不相信他叔叔,搜了他叔叔的箱子,這個舉動徹底傷到了他叔叔的心,洛非叔叔覺得洛非不信任他,侄子永遠是侄子,不能當兒子,以後和他也沒什麼話說,病了也不願意看。葉子與林輝的死也是因為洛非和劉芒間的矛盾而造成的,他媽媽的死他只能說是遺憾。因為他永遠也沒享受過那種很和諧的母子關係。這時洛非面對的不僅僅是“失去”的難過,還有無法挽回的愧疚。正如晉朝王導所語“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幽冥之中,負此良友!”
愧疚不表示就一定會懺悔,文中的主角洛非說:“我不想懺悔,也根本沒有覺悟去懺悔,事情在發生後再去懺悔是於事無補的,其實有時候要阻止某種奇怪事件的發生並不是我們力量所能及的,它仿佛是神的旨意,就如地震的發生,汽車的相撞……”確實林輝與葉子的死並不是一句話能說清楚,如果一定要說清楚那只能說是命運。命運總是充滿偶然性與必然性,正如韋一文中所說:“如果我沒有告訴阿輝,林浩發現了我們當年傷他的事要對付我們……或者當年我們沒做那樣冒險的傻事……或者我沒告訴阿輝林浩手上有劉副市長貪污受賄的證據,而這一些,我都是聽葉子說的……生活沒有如果,事情都已經發生了,回想過去的生活,你會發現是一條曲線軌跡,這條曲線有無數的巧合組成的,這條曲線的無數的細小支點只要稍微變動,以後的命運就會是另一個樣子,正如一本叫《The celestine prophecy》的神秘暢銷書中曾提到:所有巧合不僅僅只是巧合,巧合背後有其神秘理由。”
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特殊生存資料與日記範本——《利慾門》
文/何小東(報社記者)
今年是改革開放三十年,建國六十年。很高興看到韋一的《利慾門》,這相當於是來自社會“沉默大多是數”的生存實錄報告,作者從側面反映了這二三十年的社會變革對一些小人物的影響。這和記者調查記錄是有所不同的,記者只是間接經歷者,大多聽從第三方所說,還有一個也是主要的,記者在反映一些“特別的真實”時,往往無法做到“真正的真實”而是“處理後的真實”,主要原因是領導在對一些特殊報告審核時,會對他個人前途、利益、良心、社會主要價值觀上做個比較大的考慮與取捨。而作者完全不必理會這些,他是以一個親歷者的視角,以小說這種文體來反映他們真實的聲音,他不用顧及太多,只需反映那種原生態的真實,忠於來自自己內心的呼喊。另外,小說沒有那么多的局限性,這都是報告文學所不能比擬的。
如小說介紹所言,小說的主人公也是位80後,小說中的洛非和林輝經歷了沒有高科技圍繞、沒有多少物質生活的童年時代、看《古惑仔》並拉幫結派、模仿類似生活的中學時代,談過一場青澀卻刻骨銘心的戀愛。當他的同學大多進入大學時,以“洛非”為代表的一群人卻在這個時候與他的同學們形成斷裂與分離,他們流入社會,為了生計,而他的另一批同學跨進大學。同時在這個時候,我們國家也開始跨入信息新時代,那些進入大學校園裡的80後,有的彰顯個性,有的刻苦學習,有的庸庸碌碌得過且過。最終他們之中的有一些人將會成為考民族榮譽國家前途、日漸成熟進入社會有所擔當的青年一代,有的將在不同的崗位做著不同的工作。再次發生斷裂與離支。毫無疑問,國家一個大的時代格局變化都將會影響著一大批的人。
改革開放三十年,國家發生了天大的變化。物質生活的豐裕,國家精神也開始逐步貫徹與滲入。在《利慾門》的文中就可以作出清晰的對比——“我記得所讀中學那些拉幫結派,忙著‘鬥爭’與‘自保’,有些同學的抽屜里還藏著刀,還有些革命造反的感覺。同學們都很佩服那些能敲詐的,能敲詐表示‘混得開’,‘混得開’是很體面一件事,所以很多同學敲詐並不是為了錢,而更像是表演一種行為藝術。如果出了什麼事,他們通常是找兄弟用拳頭說話,自信拳頭可以打破所有的不公平,不合理。”可在幾年後,作者再路過他當初就讀的那個學校時看到的是“一片和諧”與不少掛在學校門口、代表“校園榮譽”的牌子。
從《利慾門》里不少的細節上,我們都可以看到這個社會的進步,物質消費水平的進步,精神文明的進步,法制的進步。
《利慾門》作者是我見過經歷最為複雜的80後,可以這么說,這是一部用經歷與閱歷寫成的的書,小說人物形象真實,情節豐富,細節感人,涉及面廣,帶有特別的時代烙印,從1997年的香港回歸、1998年的特大洪災到2008年5月的汶川地震,我們多災多難的國家,一路變革,一路發展,逐步完善,逐漸富強。小說都有提起或帶過,我們也能看出在那個背景下,他們的生活狀態與大事件對他們的改變。
另作者對酒吧、娛樂城、山場、煤場、黑工廠等特殊場所都有深刻的感受與記錄,這對於時代記憶都是些挺珍貴的資料、有如提供了新的日記範本。
《利慾門》: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文/醉紅顏(作家出版《白天說謊夜晚陶醉》)
韋一曾寫過這么一段文字,“文字是記憶的墳墓/當你翻開此書/就如/打開一座幽邃的墳墓/總有一個冤靈能讓驚魂顫慄/總有一段情感能讓你淚流滿面/總有一種感覺能讓你突然悲愴起來。”我認為這段文字用在《利慾門》里再適合不過了。這正是我看這本書的感受。
《利慾門》里有這么一句話:我們逃得過很多東西卻逃不過善良。
這句話是伊藍寫信給洛非時說的,正是洛非的善良打動了她,以至於伊藍真正地愛上他。被善良打動的人往往都是善良之人。
人之初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還真不好說,我有一個當幼師的朋友告訴我,她見過一個三歲的小孩無私地把自己喜愛的玩具給另一個小孩玩,看到對方開心她也特別開心。也見過另外兩個小孩一起在吃相同的零食,你走開一會兒就會發現一個小孩會去搶另一個小孩的零食,事實上他搶到也吃不完,但是他搶到了對方的零食,看對方哭,他就特別興奮。孩子是善本性大過於惡本性還是惡本性大過於善本性,後天環境與他身邊人對他的影響同樣重要。就如文中的洛非與林輝,兩個人都是善良的孩子,洛非因為從小受他爸爸教他讀了許多類似《增賢廣文》《三字經》《千字文》《朱子治家》等書,這些書也直接影響了他,以至於他無論遇到什麼不公平的事總很快回歸到善良本性。
有這么一句話“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請你相信,第一次說這句話的人一定都是善良過的人,或者他在“無數次的”善良“卻發現自己總吃了善良的虧”後才說出了這樣的話,從而演變成另外一種人。林輝原來也是善良的孩子,很有同情心與悲憫心,但是因為在拘留所遭遇其他犯人的折磨,出來後就變了個人似的。他不會再主動對他人示愛與示好,所以,後來他的善良有選擇的,對陌生人不信任,沒有同情心,欺騙他人成為習慣,偶爾說句真話都覺得不好意思。對仇人心狠手辣,但對他愛的人卻足夠的無私——他是個壞人,但是把所有的好都給了他愛的人。正如韋一的文中有這么一段話:“很多所謂的壞人並不是原來就是壞的,要不是別人傷害了他,就是生活傷害他。被傷害後他就走入到一個模糊界點,有的人是因為自己被人傷害過覺得痛苦,所以他不想再讓別人受相同的傷害——心中的善戰勝了惡。有的是因為自己被別人傷害,傷害別人也覺得理所當然了,甚至帶著仇恨變本加厲,那是心中的惡戰勝心中的善吧?”
洛非與林輝不管是輟學在外面生存還是在娛樂城,他們總會有江湖人物打交道,林輝後來已經成為徹徹底底的江湖人物,他在江湖中如魚得水,在他混跡江湖時,你在他身上看不到生存有多難,日子有多苦,他不是花天酒地就是做著他的“大生意”。甚至他在說起他在越南黑道上的人因為利益槍戰時,也毫無畏懼之感——就如一個軍人,在說上戰場上的事,天性冒險,死在戰場也在所不惜,林輝的戰場也就是他的“大生意”。
洛非顯然是不適合在江湖上生存的,他優柔寡斷、心慈手軟,他有狠過一次,那一次歡子使詐套他的話,然後再用他們的對語錄聲要挾他,他就是一邊在敬歡子酒時,一邊等對方失去防備時用酒瓶向對方的額頭砸去,然後拿回證據。那一次如果不是林輝,顯然不知道該如何收場。
林輝雖然心狠手辣,但卻還不至於信仰缺失,他也一直在給自己找信仰,比如拜關二哥,手捧《聖經》,還懂得給自己找信仰的人通常不會壞到哪裡去,林輝也同樣如此,他放過了一次跟了他很久的陳寒,他被陳寒舉報,他的合作夥伴歡子被抓到,牢底坐穿,他要不是事先有準備肯定也得丟了性命。
善良——在充滿欺騙、爾虞我詐、弱肉強食的江湖場上是很危險的品質。所以,善良品性又不夠果斷的洛非在這條道路上是充滿艱辛的。
韋一的《利慾門》我看了兩次,第一次是幾年前,只有六萬字,當時名字叫《刀刃上的舞蹈》,我是一口氣看完的,第二次文章二十五萬字,我是看了兩天才看完的,對著電腦看,眼睛都看疼了。
下面是我摘錄洛非在不同時期的不同感受。和大家分享下。
洛非最初生活在鄉村他說:“每當我踩在坑窪的泥土路上時,我就莫名地憤怒,我渴望可以像刀子一樣插入城市的心臟,做那真正的主人。”在社會上格格不入時,他是這樣安慰自己的:“什麼樣的生活都是生活,什麼樣的結果都是結果”“挺住意味著一切”“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在得到自己想要的時候說:“我有過許多夢想,我的夢想大多都是在追逐中破滅,破滅後又重新樹立一個夢想,有的夢想成真了,我竟然沒有那種意外的狂喜與滿足,但是我仍有新的夢產生,有的夢宛如身體裡的細胞,在沒有覺醒就已經分裂。”在他失手殺人,逃亡到小山溝時,他寫道:“我躺在水裡,水以溫情脈脈的柔情接納了我,月亮隱歸於烏雲里,天空是空無一物的灰白,如果一直黑暗該有多好,在黑暗的屏障里我心情會有短暫的放鬆,在放鬆的片刻我不經意地想起了許多事,我想起了伊藍,想起了可芯,可芯是否正佇立在視窗凝望著不遠處的十字路口在等著我的歸回?在回憶中我對往日認為單調枯燥的生活也充滿無限眷戀。”在女友有很多錢,而他自己卻沒有錢時,他說:“強烈的悲觀意識使我變得脆弱焦慮,口袋裡的MONEY越來越少,可芯又不知道在哪縱情狂歡,我必須克服對貧窮孤獨等等很可能出現的糟糕事的恐懼。”經歷了許多後終於和葉子在一起時,他說:“想到自己的現狀,我突然覺得很滿足,我活著,有個我愛的人也愛著我,曾經有過的欣喜與顫動,激情迷惘,心動與心碎,掙扎與徘徊,溫順與叛逆就讓它隨風而逝吧,我們還有明天,多好!”在他失去愛人、親人、朋友,用“行走抵抗孤獨”時他說:“在路上,偶爾有路人向我這個帶著個大行李包的流浪漢投來鄙視的目光,我沒有憤怒,而是覺得特別痛快。”他過早進入社會,面對命運的打擊,他有妥協、有抵抗、有時候卻冷眼旁觀——“我什麼也不做,我倒想看看它到底有多殘酷,你到底能把我給怎么著了?!”
喜歡看《越獄》的都會喜歡看《利慾門》
文/天已微涼(《看電影》雜誌編輯)
2008已經過去,要問這一年什麼電視劇最火,恐怕要數《越獄》了,《越獄》已經推出到第四季了,一季有二十多集,一集一集地拍,一集一集地推,看完一集往往要等上個半個月才能看到下一集,就算是這樣,《越獄》的每一集都引得無數“獄謎”的追捧,獄謎遍步世界各地,中國更是掀起了“越獄熱”,特沃斯·米勒等越獄主創人員來中國受到國人的追捧不亞於任何的國內或國際巨星。
一本好的小說或好的電影通常都有著巨大信息量,同時又能覆蓋無限的內涵,在這一點上韋一的《利慾門》與《越獄》都做到了,在看韋一這本小說是時,我有著《越獄》時的激動與興奮。情節發展總讓人猝不及防,原來以為洛非與林輝是無意中救了林浩,原來卻是一場策劃已久的陰謀,原來以為劉芒喜歡葉子是喜歡葉子本身,誰知卻是因為追不追到葉子關係到他的家族利益,原來以為林輝的死是由於和警察交火而被警察幹掉,卻發現是死於郝局長的暗槍……人與人之間的鈎心鬥角,利用與被利用,要挾與被要挾,救人與自救,信任與背叛,毀滅與重生,如一場場文字電影在你面前緩緩播放,偶爾穿插回憶,播放的節奏有些慢,但卻不悶,特別像是岩井俊二執導的電影,是屬於能讓你沉下來的好“電影”——不經意間總會來那么幾個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的的精彩鏡頭,也為小說增色不少。小說和電影一樣,是屬於讀者和作者的智慧較量,看了開頭能讓人猜出結尾的或情節看了一半就能猜出來下面是如何發展的電影通常是濫片。
《越獄》與《利慾門》寫的是男人的故事,場面多變,背景繁雜,從酒吧、娛樂城到逃亡後的髮廊、賭場、山場、煤場、黑工廠等。涉及的人也各式各樣,有市長、局長、社會名流,企業精英、時尚女性、普通白領、街頭混混、用青春與美色換錢的女孩也有小偷、搞傳銷的、玩外圍六合彩的、小姐、流浪歌手等,勘稱得上是中國當代的“浮世繪”。韋一是記錄者,同時也是親歷者,往往只需寥寥數語,就能說透他們生存狀態、行業潛規則以及他們的愛、傷、痛。配上他當時的心境,看得我感同身受。
在《利慾門》里,我最喜歡要屬小說的二號男主角林輝,他有著《越獄》一號男主角文特沃斯·米勒的帥,又有著t-bag的冷酷,兇悍,做事乾淨利落,天生的老大。一進入社會就開始大玩無間道。在談判桌上他充滿魄力,足夠強勢,身手也了得,打架一對一,他從來就不曾退縮。他一手捧著《聖經》,一邊犯罪。他說壞事做多了,總要給自己找個信仰,同時他又對洛非說:兄弟,請相信我,這個世界上翻過聖經的手大多都染過無數的血跡,就如我燒的香肯定比你多。
除了兒時已經進入他內心的人,後來誰也走不進他的心。對他唯一當作兄弟的洛非他夠仗義,洛非的事就是他的事,從小就是。小時候韋一總被人欺負,林輝幫他打架,直到兩個人被打。就連他後來殺了林浩,也不是單單為了自己,因為林浩也威脅到了洛非。洛非向林輝要錢,林輝從來就沒有拒絕,甚至有一次洛非為了給沒什麼交情的陌生女人戒毒向他借錢(說借其實就是給),他把洛非數落了一頓,洛非說“不借就算了”,他讓洛非給他賬號,過幾天就給洛非打了錢。在他昔日的兩個兄弟洛非和劉芒發生爭鬥時,劉芒問他“難道我不是你的兄弟嗎”,林輝說,在感情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愛與更愛!對於女人,他不承諾,不辜負,不討好,不討巧,當然也不會為對方改變。在這一點上他有點像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里的永澤,不過比永澤多了種匪氣與人情味,也少了永澤的文藝氣息。永澤說:“人生不需要理想,需要的是行為規範,就是做該做的,而不是想做的,另一方面永澤又說:“永遠不要同情自己,這是最卑鄙的人做的事。”林輝出於江湖,長於江湖,他做的只是他擅長的事,他不同情他人也不可憐自己,也不需要人的同情,他認為要感動對方還不如手上有要挾或能交換的東西實在。
他殺人,嫖娼,壞事做盡。其實,林輝原來並不是這樣的,阿輝原來是很有善心的,讀國小時做的好事絕對比我多,看到可憐的乞討者他會給他們錢,雖然他自己沒什麼錢,那時候他很單純,不知道有的乞討這是裝沒錢的。讓阿輝變壞的原因是有一次林輝無證駕駛,被拘留十五天,同房間的那幾個大佬用最惡毒的方式折磨了他。
那次以後,他才真正地變得兇悍。他唯一深愛的女人胡蝶後來有問過林輝:“你怎么會成了現在這樣的人?”林輝說:“我也不知道我現在怎么會成這樣的人。我也不想成這樣的人,可是走著走著我就成這樣的人了!”這也是他在看到伯蘭特·羅素在《我為什麼生活》里的“三種單純然而極其強烈的激情支配我的一生,那就是對愛情的渴望,對於知識的尋求,以及對於人類苦難通徹肺腑的憐憫”這句話時流淚衝動的原因——這也是我為他流淚的原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