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SWOT分析

初級SWOT分析

初級SWOT分析是指只涉及為數很少的內外部巨觀因素的分析。對於只有一個人的小店而言,那就只有店主一人來做SWOT分析。對於中小企業來說,SWOT分析組的人員可由所有能參與意見的人組成,而對大公司來說,主要由與新業務有關的人員和某些領域的顧問或專家或市場諮詢人員組成智囊團來做SWOT分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初級SWOT分析
  • 含義:內外部巨觀因素的分析
  • 分析原則:優勢、劣勢、機會等
  • 組成人員:所有能參與意見的人組成
基本表格,內容,公司,分析原則,優勢,劣勢,機會,案例,分析缺陷,隱含假定,利害區分假定,靜態分析假定,常見錯誤,分析步驟,

基本表格

內容

做一個初級SWOT分析,有必要作一個類似下面的基本表格:
表一

公司

競爭對手
優勢
初級SWOT分析
劣勢
機會
挑戰

分析原則

優勢

要想一想自己公司在哪方面做得好。而競爭對手在哪些方面做更好,然後實事求是地填寫進去。然後分析一下自己公司的那方面優勢相對於其他公司突出一些。

劣勢

分析一下自己公司哪些方面做得不如人家的地方。尤其分析一下自己的客戶經常投訴的地方和自己公司目前不能向競爭者提供的服務或產品。以及自己公司不能提供的銷售服務,以及公司銷售隊伍哪些方面沒有得到充分的滿足等等。

機會

找出自己公司一些沒有發覺的優勢,這些就是公司的機會的一部分。在評估一下未來是否有潛在的機會出現。關鍵是找一找有沒有自己公司現在能做而其他競爭對手有還沒有做的領域。
挑戰:看看公司內外有沒有潛在的可能破壞公司業務的因素。從內部講,自己公司是否具有存在或潛在的財務、發展或人員方面的問題存在。從外部講,你的競爭對手是否越來越強大,以及你的公司的一些優勢有變成劣勢的趨勢和可能性。
填完表格的內容後,把自己的公司和競爭者公司進行粗略的定性或定量比較和評估,然後得出結論就行了。

案例

比如說,我想在我的居住小區門口開一個賣菜點,我經過思考和調查後發現如下事實:
表二:
自己公司 競爭對手
優勢 有資金、乾過這行 儘管有資金很多人沒幹過這行
劣勢 就一個人,缺人手 可能人手比較豐富
機會 小區剛開,沒有幾家買菜的,我就在小區 他們住得遠、經營成本高
挑戰 越來越多的人可能要支攤 他們面臨同樣的競爭
通過上面初級感性的分析,我得出結論,儘管我和其他小販可能面臨同樣的挑戰,但我的優勢和機會要多於對手的,所以我決定馬上支攤開業,否則就要錯過機會了。在這張表格里,評估的項目既不詳細也不完整,且沒有分值的衡量。因此,這是一個非常基本、非常初級的SWOT分析。初級SWOT分析主要套用於比較簡單的、低成本的業務拓展和投資決策。

分析缺陷

SWOT分析最早由Learned等人於1965年提出,在戰略管理領域中被廣泛運用。對企業內部分析而言,從最初簡單的檢核表(check list),到特異能耐(distinctive competence)、價值鏈及核心能力等概念的提出可以都看作是對優勢的發展,對企業的外部分析,除了PEST分析,Porter的競爭戰略理論對企業外部環境的分析,以產業為對象進一步細化,這些無疑都對戰略管理理論和實踐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與很多其他的戰略模型一樣,SWOT模型已由麥肯錫提出很久了,帶有時代的局限性。以前的企業可能比較關注成本、質量,現在的企業可能更強調組織流程。例如以前的電動打字機被印表機取代,該怎么轉型?是應該做印表機還是其他與機電有關的產品?從SWOT分析來看,電動打字機廠商優勢在機電,但是發展印表機又顯得比較有機會。結果有的朝印表機發展,死得很慘;有的朝剃鬚刀生產發展很成功。這就要看,你要的是以機會為主的成長策略,還是要以能力為主的成長策略。SWOT沒有考慮到企業改變現狀的主動性,企業是可以通過尋找新的資源來創造企業所需要的優勢,從而達到過去無法達成的戰略目標。
在運用SWOT分析法的過程中,你或許會碰到一些問題,這就是它的適應性。因為有太多的場合可以運用SWOT分析法,所以它必須具有適應性。然而這也會導致反常現象的產生。基礎SWOT法分析法所產生的問題可以由更高級的POWERSWOT分析法得到解決。

隱含假定

戰略決策需要信息,SWOT分析對戰略決策需要的信息做了兩個區分:內外區分,即關於企業自身的信息和關於企業所處環境的信息;利害區分,即對企業有利的企業內部優勢(S)、外部機會(O)和對企業有害的內部劣勢(W)和外部威脅(T).毫無疑問,這種分類大大明晰和簡化了企業制定戰略時需要掌握的信息,然而這也是招致了SWOT缺陷的隱含假定。內外區分的假定在SWOT分析中通常認為,機會和威脅只存在於外部環境中,優勢與劣勢只存在於內部環境中,然而事實上優勢和劣勢可能出現在企業外部,機會和威脅也可能出現在企業內部。Penrose指出,企業的發展機會往往存在於企業內部,企業內部剩餘的生產性資源是企業得以成長的重要機會。更為重要的是很多時候企業內外難以分割,Chamberlain認為企業的能力嵌套在相互依賴的網路中,這個網路中的相互依賴既存在於企業內部,也體現在企業與環境之間。 Barney認為環境分析通常不能得到超額收益,如果因此而得到超額收益,也是運氣,因為環境分析的方法和信息是公開的,任何企業都可以得到,只有分析企業執行產品市場戰略的獨特資產,例如專有技術,才可能獲得超額收益。Barney的分析仍然是內外分割,即使是分析環境,也要受企業內部因素的影響,組織資產的價值只有在一定的環境中才能彰顯其價值,內外整合的分析才可以展現更完整的戰略圖景。如果在SWOT分析中泛泛和割裂地列舉企業內部優勢和劣勢以及外部環境的機會和威脅,繼而建立某種內外關勢和劣勢所採用的標準,往往依據業務的營運需要和組織特徵的歷史表現。威脅和機會可以針對同一事件,因為企業如果把握或處理的好,就有機會獨占鰲頭,反之則有可能一蹶不振,這種情況可以成為危機。例如中國加入世貿,對很多中國企業就是如此。因此,SWOT的優勢與劣勢區分割裂了企業內部情況的連續統一,而機會與威脅的區分不能反映同一事件的利害聯,並籍此形成企業的戰略,顯然是危險的,而且在實踐中已經證明是難以操作的。企業的外部變化導致企業優勢的改變,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表明企業內外聯繫的緊密性。換句話說,內外環境的分割只是分析的便利,而不是企業的實際。

利害區分假定

對優勢和劣勢的判斷其實是一個複雜的測量問題。從測量的角度看,對企業內外條件的測量往往會表現為一個連續體,優勢和劣勢的相對性和程度性要求使用 SWOT分析採用合適的測量標準,這比涇渭分明的優劣區分對企業實際有著更加客觀的把握。然而,對優勢和劣勢、機會和威脅都缺乏明晰的測量標準。例如,優勢是與企業自身歷史、預先計畫、競爭對手比較有優勢,還是與顧客需求的情況比較有優勢?Stevenson的研究表明,對優勢和劣勢的評價標準有歷史的、競爭的和計畫的三個標準,企業更多地是採用歷史和競爭標準來測量自己的優勢,而對劣勢常常採用計畫標準。雖然企業採用的評價步驟類似,但是並沒有統一的標準,評價有兩面性。

靜態分析假定

SWOT分析通常是在某一時點對企業內外進行掃描,然後進行優勢、劣勢、威脅和機會的分析,從而形成四種內外匹配的戰略,即 SO戰略:依靠內部優勢,利用外部機會;ST戰略:利用內部優勢,迴避外部威脅;WO戰略:利用外部機會,克服內部弱點;WT戰略:減少內部弱點,迴避外部威脅。儘管有些學者對每項匹配的具體解釋會有所不同,但是在當下對企業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的靜態分析,很難確保還沒有實際發生的內外匹配一定會實現,例如,企業的優勢是否強到足以把握機會、對抗威脅,企業的劣勢是否弱到錯失良機、不堪威脅。例如,SO戰略包括的兩種戰略規劃過程,即以產業威脅和機會為分析起點的外部導向戰略規划過程(五力分析→產業定位→價值活動→驅動因子)和以內部資源和能力為起點的內部導向戰略規划過程 (識別資源和能力→評價資源和能力→利用資源和能力→填補資源差距),在企業外部環境穩定時期,對企業的戰略制定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是在企業外部環境動盪時期:產業結構模糊,企業的資源和能力不再有效,SWOT的靜態分析和內外匹配很難有實際的意義。換句話說,SWOT分析對制定涉及產業演化和能力演化的跨期發展戰略幫助不多。SWOT分析隱含著對人理性能力的自信,機械的內外匹配戰略忽略了內外匹配往往是一個試錯和學習的過程。
綜上所述,SWOT分析所隱含的假定可以說既具有簡化和分類信息的優勢,也具有其不能綜合把握信息的劣勢,對運用SWOT者可以說存在潛在的威脅,然而,近些年的戰略管理研究提供了豐富我們對SWOT分析認識的機會。

常見錯誤

下列兩個常見的錯誤,是新手在進行SWOT分析時,很容易誤犯的。有時這樣的錯誤會嚴重誤導分析結果。
在整體目標尚未明確和獲得共識前,就進行SWOT分析。 整體的企業或計畫案目標都尚未被確認時,可能SWOT團隊成員都各想各的,導致SWOT分析也七零八落,最後分析出的結果也無法落實,因為最主要的目標可能有三或五個,甚至不停的改變,如此將造成多頭馬車的狀況。會造成這種現象,並非是整體目標未被提出的狀況;有時可能目標已經提出了,但每個人理解的狀況僅在他們腦中,沒有經過分享與確認,而造成誤解。將SWOT分析當做可行的策略
SWOT分析僅是現況,客觀的陳述。也許多數人在優勢、劣勢與威脅面都能做到客觀的陳述,但在機會這一象限,許多人會將策略寫進去,而非現象。 可以試著將機會想成:「理想情況」﹙Auspicious Conditions﹚的描述,這會有助於推出下一步的策略。

分析步驟

步驟
(1) 確認當前的戰略是什麼?
(2) 確認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波特五力或者PEST)
(3) 根據企業資源組合情況,確認企業的關鍵能力和關鍵限制
(4) 按照通用矩陣或類似的方式打分評價
把識別出的所有優勢分成兩組,分的時候以兩個原則為基礎:它們是與行業中潛在的機會有關,還是與潛在的威脅有關。用同樣的辦法把所有的劣勢分成兩組,一組與機會有關,另一組與威脅有關。
或者用SWOT分析表,將剛才的優勢和劣勢按機會和威脅分別填入表格。
(5)將結果在SWOT分析圖上定位
(6) 戰略分析
從競爭角度看,對成本措施的抉擇分析,不僅來自於對企業內部因素的分析判斷,還來自於對競爭態勢的分析判斷。成本的強勢——弱勢——機會——威脅(SWOT)分析的核心思想是通過對企業外部環境與內部條件的分析,明確企業可利用的機會和可能面臨的風險,並將這些機會和風險與企業的優勢和缺點結合起來,形成企業成本控制的不同戰略措施。
SWOT分析基本步驟為
(1)分析企業的內部優勢、弱點既可是相對企業目標而言的,也可是相對競爭對手而言的。(2)分析企業面臨的外部機會與威脅,可能來自於與競爭無關的外環境因素的變化,也可能來自於競爭對手力量與因素變化,或二者兼有,但關鍵性的外部機會與威脅應予以確認。(3)將外部機會和威脅與企業內部優勢和弱點進行匹配,形成可行的備選戰略。
SWOT分析有四種不同類型的組合:優勢——機會(SO)組合、弱點——機會(WO)組合、優勢——威脅(ST)組合和弱點——威脅(WT)組合。
優勢——機會(SO)戰略是一種發展企業內部優勢與利用外部機會的戰略,是一種理想的戰略模式。當企業具有特定方面的優勢,而外部環境又為發揮這種優勢提供有利機會時,可以採取該戰略。例如良好的產品市場前景、供應商規模擴大和競爭對手有財務危機等外部條件,配以企業市場份額提高等內在優勢可成為企業收購競爭對手、擴大生產規模的有利條件。
弱點——機會(WO)戰略是利用外部機會來彌補內部弱點,使企業改劣勢而獲取優勢的戰略。存在外部機會,但由於企業存在一些內部弱點而妨礙其利用機會,可採取措施先克服這些弱點。例如,若企業弱點是原材料供應不足和生產能力不夠,從成本角度看,前者會導致開工不足、生產能力閒置、單位成本上升,而加班加點會導致一些附加費用。在產品市場前景看好的前提下,企業可利用供應商擴大規模、新技術設備降價、競爭對手財務危機等機會,實現縱向整合戰略,重構企業價值鏈,以保證原材料供應,同時可考慮購置生產線來克服生產能力不足及設備老化等缺點。通過克服這些弱點,企業可能進一步利用各種外部機會,降低成本,取得成本優勢,最終贏得競爭優勢。
優勢——威脅(ST)戰略是指企業利用自身優勢,迴避或減輕外部威脅所造成的影響。如競爭對手利用新技術大幅度降低成本,給企業很大成本壓力;同時材料供應緊張,其價格可能上漲;消費者要求大幅度提高產品質量;企業還要支付高額環保成本;等等,這些都會導致企業成本狀況進一步惡化,使之在競爭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但若企業擁有充足的現金、熟練的技術工人和較強的產品開發能力,便可利用這些優勢開發新工藝,簡化生產工藝過程,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從而降低材料消耗和生產成本。另外,開發新技術產品也是企業可選擇的戰略。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的開發與套用是最具潛力的成本降低措施,同時它可提高產品質量,從而迴避外部威脅影響。
弱點——威脅(WT)戰略是一種旨在減少內部弱點,迴避外部環境威脅的防禦性技術。當企業存在內憂外患時,往往面臨生存危機,降低成本也許成為改變劣勢的主要措施。當企業成本狀況惡化,原材料供應不足,生產能力不夠,無法實現規模效益,且設備老化,使企業在成本方面難以有大作為,這時將迫使企業採取目標聚集戰略或差異化戰略,以迴避成本方面的劣勢,並迴避成本原因帶來的威脅。
SWOT分析運用於企業成本戰略分析可發揮企業優勢,利用機會克服弱點,迴避風險,獲取或維護成本優勢,將企業成本控制戰略建立在對內外部因素分析及對競爭勢態的判斷等基礎上。而若要充分認識企業的優勢、機會、弱點及正在面臨或即將面臨的風險;價值鏈分析和標桿分析等均等為其提供方法與途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