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夜坐贈吳武陵

《初秋夜坐贈吳武陵》是唐代詩人柳宗元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前半寫思念吳武陵之情。雖距離“豈雲遠”,但仍是“即席莫與同”。同時並以秋雨秋風、積霧浩波等景物烘托其間,加深了孤寂求侶的思緒。後半以彈琴為喻,亟想朋友之間獲取高山流水的知音之樂。全詩含蓄綽約,情深趣幽。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初秋夜坐贈吳武陵
  • 創作年代中唐
  • 作品出處:《柳河東集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柳宗元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初秋夜坐贈吳武陵
稍稍雨侵竹,翻翻鵲驚叢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風。
積霧杳難極,滄波浩無窮
相思豈雲遠,即席莫與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
清商激西顥,泛灩凌長空
自得本無作,天成諒非功
希聲閟大朴,聾俗何由聰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吳武陵:柳宗元在貶謫永州時最親密的友人之一。《新唐書·文藝傳》“吳武陵,信州(今江西上饒)人。元和初擢進士第。”
⑵稍稍:蕭森,陰晦。
⑶翻翻:翩翩,鳥飛輕疾的樣子。
⑷美人:此指吳武陵。按,以美人喻指心中仰慕讚美之人,是《詩經》和《楚辭》以來的傳統手法。湘浦:瀟水邊。湘,這兒實為瀟水。浦,水邊。
⑸杳(yǎo):幽暗深遠。極:窮盡,這兒指看到盡頭。
⑹滄:水青蒼色。
⑺云:謂,說。這兒是說得上的意思。
⑻即席:就席,在座席上。莫與同:不能與他同坐。莫,沒,不。
⑼若人:伊人,此人。若,此。抱:懷有。
⑽縆(gēng):緊繃。這兒指琴弦緊緊地張在琴上。枯桐:焦枯的桐木。這兒借指琴身。相傳東漢蔡邕用燒焦了一截的桐木製琴,音甚美,故名焦桐,又叫焦尾琴。
⑾清商:古代以宮、商、角、徵、羽表示五階聲律,商音清越,故名清商。激:激揚,飛盪。西顥(hào):秋天。古人以東南西北配春夏秋冬,西代表秋。又古人稱西方為顥天。《呂樂春秋·有始》:“西方曰顥天,其星胃、昂、畢。西方八月建酉,金之中也,金色白,故曰顥天。”顥,白色。
⑿泛灩(yàn):浮光閃動的樣子。這兒比喻琴聲美妙感人,使人心波動盪。凌:直衝向上。
⒀自得:自有所得,自己心中有所感受體會。得,心得感受。作:造作,做作。
⒁天成:天然而成,不藉助人力。諒:確實,真的。功:人工。
⒂希聲:細微的聲音。希,細。閟(bì):關閉,封閉。大朴:本質,本性。大,重大的,基本的。朴,未經加工成器的原材料,借指樸質的天性。
⒃聾俗:愚昧不明事理的世俗之人。聾,聽覺喪失或遲鈍,喻愚昧無知。何由:由何,從何。聰:聽覺靈敏,聽得很清楚。

白話譯文

密雨疏疏斜打著竹林,鳥雀翻翻驚起在草叢。
我的友人遠去隔著湘浦,一夜之間忽又颳起秋風。
濃霧迷漫杳杳無邊,波浪滄茫浩渺無盡。
相思情在,還用說離得遠嗎,此刻就像和你正在心心相通。
好像你就在我身旁彈著瑟琴,急驟弦響琴兒流出奇妙的音。
那聲,昂揚清亮激情滿心懷,那音,飄繞浮泛艷彩凌長空。
如發自神來,不像是自己所能作,似偶然天成,諒非人間有此功。
希有的音韻大朴歸真,普通之人怎能如此聰穎。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秋。因詩中說“美人隔湘浦”,說明當時吳武陵居住在瀟水之西,柳宗元則居住在瀟水之東城內。唐憲宗元和五年(810年),柳宗元遷居瀟水之西愚溪,就不再與吳武陵有瀟水之隔了。詩中稱吳武陵為“美人”,對他的琴藝和才幹深表仰慕敬佩,似為初識其人時的口吻。而吳武陵在唐憲宗元和二年(807年)進士及第,次年初貶謫永州,柳宗元與他初識應在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故這首詩當時詩人秋夜獨坐時懷念吳武陵所作。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詩分為二層:第一層為前八句,從開頭至“即席莫與同”,寫詩人對吳武陵的思念之情。淒雨侵竹,驚鳥翻飛,濃霧瀰漫,煙波浩渺,勾勒出一片秋夜乍寒淒涼的景象。這一方面襯托出詩人被貶謫的愁苦憂戚的心情,另一方面也暗示出朝廷的黑暗和政局的險惡。詩人和吳武陵可謂同病相憐。在這樣的夜晚,詩人一方面感到愁苦寂寞、孤寒無援,另一方面也由此及彼地表達了對吳武陵的惺惺相惜和深切同情。
第二層為後面八句,詩人對吳武陵的琴藝和才華進行了高度的讚賞,對吳武陵的才華被埋沒深表憤慨。
首先,詩人通過側面描寫吳武陵的琴弦和琴身十分華麗名貴,為下面琴聲的美妙作以鋪墊。然後,詩人又從正面描寫琴音的飛揚激盪、劃破天際,仿佛置身其中,享受到琴聲的高妙悠揚。“清商激西顥,泛灩凌長空”此二句又與秋天和瀟江之景相得益彰。其次,詩人由琴聲轉向演奏者吳武陵。這琴曲猶如天籟,卻是吳武陵真情實感毫無雕飾地自然流露。吳武陵的志趣高遠,才華橫溢,由此不言而喻。
全詩最後兩句,是寫詩人為吳武陵的才華被埋沒而深表憤嫉。像這樣志向高潔的曲調,那些市儈庸俗的權貴們是無法聽懂、也無法理解的。這裡,柳宗元用辛辣的嘲諷表達了心中無比的憤慨,這既是為友人的不被賞識抱打不平,同時也抒發了自己的不平之氣。

名家點評

清代何焯《義門讀書記》:起二句暗藏風字。“積霧杏難及”一聯,起遠字。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千古文章神境。下半借琴以喻文才,董庭蘭一輩人,未能知也。

作者簡介

柳宗元像柳宗元像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省永濟縣)人。貞元九年(793)進士。王叔文集團改變朝政,柳被信任並授禮部員外郎。不久,失敗,王被殺。柳宗元及其同黨——著名詩人劉禹錫等同遭貶斥。貶為永州司馬,後改為柳州刺史,死於柳州。柳早年讀儒書,也與韓愈一樣,為鞏固唐朝統一,促進隆盛而努力,受打擊後又喜在佛教中求得心理平衡,自稱“好佛,求其道積三十年”。但抑鬱不平之氣並未因此而解脫,發為詩文乃成淡遠、山甫峭之風格。蘇軾以為他的詩與陶淵明相近,都有“外枯中膏,似淡實美”的特色。他也是古文的提倡者,規模雖不及韓氏恢宏,但仍能與之並稱為“韓柳”,廁身於“唐宋八大家”之中。其《柳河東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