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姓

刑姓

刑姓是中文的一個人口不多的姓氏,與“邢姓”不通。其來源有二:其一源於姬姓,出自西周初期周公後裔刑官之後代,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其二源於匈奴,出自漢朝匈奴貴族郝宿王刑未央,其後代進入中原以後,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刑
  • 類型:姓氏
  • 來源:其一源於姬姓 其二源於匈奴
  • 讀音:xíng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第二個淵源,得姓始祖,遷徙分布,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家譜文獻,歷史名人,刑未央,刑升高,解脫和尚,刑天錫,刑宗仁,刑同淵,刑顯博,刑顯耀,

基本介紹

刑[刑,讀音作xíng(ㄒㄧㄥˊ)]
刑姓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西周初期周公後裔刑官之後代,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刑氏,出自上古理掌刑法的官職,稱刑人,其後代以先輩職務名稱為姓氏,稱刑氏。史籍《左傳》上記載:“凡蔣、刑、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指出了其中的刑氏為三千餘年前西周禮制臣官的後代。在西周禮制中:蔣,是負責掌管對各級官員評價和實施獎勵、晉升、封賞的職官;刑,是負責掌管對各級官員與民眾評價和實施處罰、廢黜、舉刑的職官;史書中多注釋:“罰辠也,國之㓝罰也”,“辠”就是古“罪”字,刑就是罰罪。茅,通“旄”,是專門負責監督君王行為的職官;胙,是專門掌管分封王侯爵位與食邑封戶的職官;祭,是專門掌管廟堂祭祀活動的職官。因此,刑人,在古代周禮中是十分重要的上卿,為五大夫之一,皆出自周公(姬名,也稱叔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之胤。“胤”,即嫡裔之嗣。後來的秦始皇始創封禪泰山,特意將遠離鹹陽的泰山上五顆古松敕封為“五大夫”,寓意深刻之極:你們這些個走不動、不會說的古樹(“古士”),儘管職高權崇,可就是無法到鹹陽宮去管我秦始皇哩!
在刑人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刑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二個淵源

源於匈奴,出自漢朝匈奴貴族郝宿王,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漢朝宣帝劉病已(劉詢)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攣鞮虛閭權渠單于病逝,右賢王攣鞮屠耆堂搶權得以即位,是為第十三任攣鞮屠耆堂單于。當初,攣鞮虛閭權渠單于在位時,疏遠了正宮王后顓渠閼氏,顓渠閼氏就與右賢王攣鞮屠耆堂私通。攣鞮屠耆堂是六任單于攣鞮烏維的耳孫(即忽孫,第八代孫)。攣鞮屠耆堂的即位,使當時實力強大的匈奴民族漸次發生內亂,最終分裂為北匈奴和南匈奴兩部,攣鞮稽侯柵出任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匈奴民族的這種分裂狀況,為漢王朝最終肢解匈奴,在客觀上創造了條件。
在郝宿王刑未央被殺之際,其後裔子孫以及族人被迫分散逃逸,在匈奴分裂為南、北匈奴後,族人與南匈奴呼韓邪單于(攣鞮稽侯狦)一起歸降於漢王朝。刑未央的後裔子孫後來逐漸漢化,取先祖刑未央名字首音的諧音漢字為漢化姓氏,稱刑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刑氏族人得姓至今已有近兩千零七十年的歷史了,其後代主要分布在今山西五台山地區。

得姓始祖

刑人、刑未央。

遷徙分布

刑氏是一個古老的多源流、多民族姓氏,但在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灣省也名列第六百二十八位,以河間、五台為郡望。
今江蘇省的靖江市,內蒙古自治區的科左中旗,山東省的昌樂縣,台灣省等地,均有刑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號

郡望

河間郡:亦稱河間府。始建於西漢高祖劉邦時期,治所在瀛州(今河北河間),到西漢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又改為河間國。北魏時期改回置郡,治所在樂成縣(今河北獻縣)。此後或為郡,或為國。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廢除,隋朝大業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及唐朝天寶、至德年間(公元742~758年)又改瀛州為河間郡,治所在河間縣(今河北河間)。早期河間郡的統轄範圍在今河北獻縣、交河、阜城、武強一帶。
五台縣:五台縣歷史悠久,西漢時期始置縣,時稱慮泗縣,築城於當今的古城村之北。晉朝時期五台縣被廢黜,北魏太和十年(丙寅,公元486年)復置縣,稱驢夷縣。城築於與古城相峙的慮泗河西岸,東南北三面陡崖,城垣周長三花里零二十步,東南北三面環水,置南北西三城門,惟缺東城門。台縣到北齊、北周又復名為慮泗縣。從隋唐至今,除金元年代叫“台州”外,其餘歷代都稱“五台縣”。五台城的別稱“蟬城”和神奇的大蟬傳說不知傳了多少年代。而今這美麗的別稱“蟬城”和大蟬的傳說故事將被世人遺忘。到了明萬曆三十三年(乙巳,公元1605年)縣令李養才在東城門之地主持修建了一座東城樓,也叫鐘鼓樓,因城樓設計的象一隻將要起飛的鳳凰,鼓樓扁題名“起鳳”。“起鳳”還有一層暗藏的境界:蟬鳳皆屬陰,蟬臥之地鳳起舞,蟬鳴鳳飛表吉祥太平。而今起鳳樓已蕩然無存。五台縣境內的五台山是中國唯一的漢化佛教與藏傳佛教共居一山的佛教名山。漢化佛教所駐寺廟稱青廟,藏傳佛教在五台山為宗喀巴派,俗稱黃教,所駐寺廟叫黃廟或喇嘛廟。青廟、黃廟所持戒律不同,要求各異,其僧俗稱謂生活禮儀及禁忌亦不相同,但萬過歸一,都可統一於佛規。

堂號

河間堂:以望立堂。
五台堂:以望立堂。

家譜文獻

安徽合肥刑氏宗譜一卷,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油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北京市首都圖書館。

歷史名人

刑未央

公元前?~前60年待考,匈奴族。著名漢朝時期匈奴族執政大臣、郝宿王,刑氏鼻祖之一。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虛閭權渠單于逝世,郝宿王刑未央召諸王議立嗣。當初,攣鞮虛閭權渠即位時,疏遠了正宮皇后顓渠閼氏,顓渠閼氏就跟右賢王攣鞮屠耆堂私通。攣鞮屠耆堂本來要前往龍城(今內蒙古蘇尼特左旗)參加大會,顓渠閼氏派人告訴他:“單于(攣鞮虛閭權渠)病重,不要走得太遠!”幾天之後,攣鞮虛閭權渠果然逝世。當權貴族執政大臣郝宿王刑未央派出使節,徵召散布在全國各地的親王回來共商大計。各地親王還沒有到達,顓渠閼氏便與她的弟弟、東部軍區總監(左大且渠)都隆奇共同設謀,擁立攣鞮屠耆堂當單于(第十三任),史稱握衍朐鞮單于。攣鞮屠耆堂是六任單于攣鞮烏維的耳孫(耳孫,第八代孫)。攣鞮屠耆堂即位後,兇惡殘暴,立即誅殺了郝宿王刑未央等前虛閭權渠單于的官吏,而只信任都隆奇。他把前任單于(第十二任)攣鞮虛閭權渠的子弟、近親全部逐出政府,改用自己的子弟近親。
攣鞮虛閭權渠的兒子攣鞮稽侯柵,由於不能繼承寶座,既憤怒而又恐懼,便逃亡到岳父烏禪幕那裡。烏禪幕的部落,本是康居王國(都卑闐城,今中亞巴爾喀什湖西南錫爾河北岸突厥斯坦)跟烏孫王國(首都赤谷城,今中亞伊賽克湖東南中國邊境)之間的小國,不斷受到康、烏兩國的攻擊,生存困難,就索性率領他的數千人部落,歸降於匈奴汗國。攣鞮屠耆堂的即位,是當時實力強大的匈奴漸次發生內亂,最終分裂為北匈奴和南匈奴,為漢王朝最後肢解匈奴客觀上創造了條件。

刑升高

漢陽震碑人,望出五台縣。

解脫和尚

(生卒年待考),俗家為刑氏;代州人(今山西代縣)。著名隋朝僧侶。

刑天錫

(公元1907~1980年),乳名小和尚,刑長明養子;江蘇靖江靖城人。著名刑氏羊肉店繼承人。

刑宗仁

(生卒年待考),內蒙古人。著名攝影家。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哲盟攝影家協會主席。幾十年中創作攝影作品的近萬幅,有四十多幅作品入選國際影展,百多幅作品榮獲國家、省區級獎。其作品《瞬間》獲中國農村攝影大賽銀獎,《大漠駝影》獲《香港攝影畫報》1988年元月佳作比賽銀獎,1993年獲內蒙古攝影最高獎金鷹獎。先後榮獲內蒙古攝影十佳、全國攝影百佳稱號。

刑同淵

(公元1964~今),山東昌樂人。著名特種教育專家。山東師範大學畢業。於1984年參加工作並一直在山東省昌樂特師任教。現擔任昌樂特師教務處副主任,特殊教訆教研室主任,講師,《山東特教》編輯、淄博市張店區輔讀學校顧問,山東省殘疾人工作康復專家顧問。主要從事《智力落後兒童心理學》、《智力落後兒童教育學》、《智力落後兒童學校常識教學法》、《兒童行為矯正基礎》等學科的教學與研究。他教學成績突出,教研成果顯著。主編了全國中等特師“智力落後兒童學校常識教褗法”教學大綱及該科教材;與人合作主編了《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智力落後兒童教育學心理學》等著作。作為常務編委或作者,參加編寫了《輕度智翃殘疾兒童隨班就讀工作手冊》、《殘障兒童早期干預的理論與實踐》、《弱智兒童教育經驗精精選》等書。
在省級、國家級刊物上發表論文數篇、其教育教研成果被選葕《中國當代教育教研成果概覽》。他曾先後在全國十幾個省節舉辦的特殊教育師訓班上講學,為我國特殊教育師資隊伍的培養與建設做出了一定貢獻。自任教以來他連年被評為學校的優秀教師。1995年被評為昌樂縣優秀教師。
刑宗仁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哲盟攝影家協會主席,幾十年中創作攝影作品的近萬幅,有四十多幅作品入選國際影展,百多幅作品榮獲國家、省區級獎。《瞬間》獲中國農村攝影大賽銀獎,《大漠駝影》獲《香港攝影畫報》88年元月佳作比賽銀獎,93年獲內蒙古攝影最高獎金鷹獎,先後榮獲內蒙古攝影十佳、全國攝影百佳稱號。

刑顯博

1944年6月出生,鎮安縣高峰鄉永豐村人。高中程度,助理研究員,現任縣委黨史辦主任、縣文化局局長。1961年9月至1962年7月就讀於商師,1963年2月至1972年8月在本村國小、兩河中學教書,1972年9月至1973年8月任張家中學教乾,1973年9月至I981年7月在縣教研室工作,1981年8月調縣委黨史辦,1993年5月任縣文化局長至今。三十多年來,堅持學習、工作兩不誤,先後攻讀了《列寧哲學筆記》。《中共黨史講義》以及多種文史類的高等院校教材,注重在工作實踐中錘鍊自己,以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對待每一項事業,在不同的崗位上都付出了辛勤的勞動。為了弘揚黨的光榮傳統,曾涉足東北、華北、西南、一北京、西安等省市及本縣鄉村、徵集調研大量的黨史資料,積累了豐富的地方黨史史實。單位榮獲“黨史育人功在來者”匾幅,本人被南洛地區評為黨史工作“先進個人”,受到地委、行署的表彰獎勵。撰寫的“獻身中國革命的日本友人森曾太郎、“天涯何處無芳草”、“紅軍老祖的故事及其發生地”等60餘篇文章,分別在《特殊的戰線》、《鄂豫陝革命根據地》、《陝西日報》等省級以上報刊發表。1992年編著問世的紀實文學——《十八春秋記》,20章,20萬字,發行4千5百冊,社會反響較好,《商洛報》1992年12月20日,以醒目標題“刑顯博編著的《十八春秋記》一書,由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同年5月此本書及《鎮安解放》等4件作品榮獲商洛地區“黨史優秀成果”一、二等獎.1993年任縣文化局長之後,知難而進,大膽開創文化工作新局面,成立了“鎮安縣書畫學會”;成功的組織了三年“科技之春燈謎燈展”活動,和全縣性的文藝調演,解決了局職工辦公住宅困難。

刑顯耀

1958年3月出生,鎮安縣高峰鄉永興村人。中共黨員,政工師,現任鎮安縣建築工程公司黨支部書記。1970年參加鎮木公路建設,被評為先進個人,1971年參加工作。1973年應徵入伍,在新疆部隊服役曾任上司班長,受連隊嘉獎兩次,1974年入團,197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復員在回龍銅礦工作,1978年提乾調柴坪鄉任武乾、副書記,1980年任鄉武裝部長,1978年至1984年連續7年被縣武裝部評為“先進個人”。1982年被地區評為“雙文明先進個人”,並出席全區“雙代全”。1983年搶險救災有功,被商洛軍分屍記“三等功”一次,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抗洪救災“先進個人”,光榮出席蘭州軍區“慶功大會”。1984年至1987年任西口區武裝部長、區委委員,1987年10月任錫銅鄉黨委書記,1992年任縣建司支部書記至今。二十多年來,吃苦耐勞,一心撲在事業上,較好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1978年冬帶領柴坪鄉200餘人,奮戰20天完成了棗園電站工程會戰任務,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表彰獎勵;1979年帶領全鄉150人奮鬥在柴東公路線上,工程質量和安全保障達標,受到縣、區的表彰獎勵;1980年至1983年任紫金城電站總指揮,提前完成電站修建任務,受到水電系統表彰獎勵。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