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尾擬鱨

切尾擬鱨

切尾擬鱨是一種淡水魚類,江河中生活的底層魚類。個體不大,最大約200毫米。分布於長江水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切尾擬鱨
  • 拉丁學名:Pseudobagrus truncatus (Regan,1913)
  • 別稱:針黃
  • :動物界
  • :脊椎動物門 Vertebrata
  • :硬骨魚綱
  • :鮎形目SILURIFORMES
  • :鱨科Bagridae
  • :擬鱨屬Pseudobagrus
  • :truncatus
  • 分布區域:閩江, 長江, 黃河
  • 定名人:Regan
  • 年代:1913
  • 模式產地:四川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核型分析,

形態特徵

頭稍平扁,吻圓鈍。須4對,上頜須後伸達到眼後緣與胸鰭之間的中點。背鰭刺短,後緣光滑。胸鰭刺稍長於背鰭刺,前緣光滑,後緣鋸齒髮達。腹鰭後伸達肛門。脂鰭基部長於臀鰭基部。臀鰭條17—20。尾鰭後緣微凹,或近截形。
體延長,前部略縱扁,後部側扁。頭中等大且縱扁,較窄,體長為其寬的5倍以上,頭頂被皮膜;吻短,圓鈍。口次下位,弧形。唇厚。上頜突出於下頜。上、下頜及齶骨具絨毛狀狀齒,形成弧形齒帶。眼小,側上位,位於頭的前半部,被以皮膜。眼間隔寬平。前後鼻孔相隔較遠。前鼻孔呈短管狀,後鼻孔呈裂縫狀。鼻須位於後鼻孔前緣,末端超過眼後緣。頜須後伸達胸鰭起點,外側刻須長於內側頦須。鰓孔寬大。鰓蓋膜不與鰓峽相連。背鰭骨質硬刺光滑,頭長為其長的2倍,前後緣均光滑,起點距吻端大於距脂鰭起點。脂鰭低而長,基部長約等於臀鰭基長。臀鰭起點位於脂鰭起點垂直下方,至尾鰭基的距離大於至胸鰭基後端。尾鰭近平截或中央微凹。活體背側呈灰褐色,腹部灰黃色。體側正中有數塊不規則、不明顯的暗斑。各鰭灰黑色。

生活習性

江河中生活的底層魚類。個體不大,最大約200毫米。分布於長江水系。

核型分析

研究人員採用PHA和秋水仙素腹腔注射、腎細胞短期培養和空氣乾燥製片法,對切尾擬鱨染色體數目和核型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切尾擬鱨的二倍體染色體數目為2n=52,染色體臂數(nf)為84,核型公式為:2n=18m+14sm+20st。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